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六、帕帕头上戴
陕西的关中盛产棉花,当地农村很早就有用棉花纺纱织布的习惯。当地人爱把这种用棉花纺织而成的土布梁成黑色。所以,在关中农村,中老年人有服装大多是黑色的。 这大概与秦始皇以水为德,崇高黑色的遗习有关吧。关中农村的老年妇女,差不多人人头上都戴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外地人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其实,这种帕帕的实用性很强,可防风、防尘、防雨、防晒,可擦汗、可洁手,还可临时用来包东西。
七、房子半边盖
由于我国幅源辽阔,各地民居的式样都各不相同。但是像陕西这半边屋的建筑式样,却实属罕见。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缓慢发展的过程中,人口却迅猛的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产生了我国建筑史上的怪胎--房子“半边盖”。这种“半边盖”的房子,看起来是一种奇特的形样,实际上这是人口膨胀的一个危险信号。我想,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这种“半边盖”的房子可能会有减无增,直至消失吧。
八、姑娘不对外
关中平原,土地肥沃,浇灌方便。只要有种子入土,基本上便可不为吃饭而发愁。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池于他乡异地。关中地区很早就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姑娘们不远嫁,主要原因是为了和娘家人好互相照应,互为亲戚的双方好走动。
九、不坐蹲起来
由于关中的男人们一日三餐都要蹲在一起“开老碗会”,而且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或者"丢方"下棋。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外地人说这是“板凳不坐蹲起来”。
十、唱戏吼起来
陕西民风古朴,关中人干活出大力,吃饭用大碗,唱起戏来自然也用大嗓门。关中的主要地方戏秦腔,其特点就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说:"唱秦腔要具备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这种说法尽管过分,但是吼上两句戏,对于关中人来说,无论是唱的人或听的人都是很乐意的。在地里干活,累了,吼上两句秦腔,吼得人有劲了,听的人也不乏了;赶马车途中,寂寞了,吼上两句秦腔,吼的人有精神了,听得人也高兴了。每当农闲之季,或者逢年过节,爱唱戏的人们总喜欢聚在一起,吼上几段。这时候,只要弦索(笛子、胡琴等管弦乐器的俗称)一拉,锣鼓一打,附近的男女老幼立刻就会闻声而动地聚拢而来,或当演员,或当听众。这就是既不花钱、又不费事,还十分热闹的“自乐班”。爱唱的、会唱的,都会在"乡党"们的推荐下或者是自报奋勇地吼上几句。这种吼是义务的,不取任何报酬,只要听众们能叫声"好",吼戏者的高兴程度不亚于获得了什么大奖。吼的人,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听的人,息声静气,听得如痴如醉。关中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嘹得很
课就先上到这里,希望大家多了解下我们老陕。。。
老师累列,喝点茶。。。。
花秘书上茶。。。

[ Last edited by hailei991 on 2006-3-7 at 13:36 ]
Originally posted by 花开为你 at 2006-3-7 01:54 PM:
来喽
润噪的冰糖柠檬茶上桌喽!
老师辛苦!!
等你的茶我都渴死列。。。
好象只有咱在这谝么,咋么撒人些。。。
这些瓷锤都跑哪列。。
Originally posted by 西京学子 at 2006-3-7 03:03 PM:
你小子回家看看才是正经事情
你小子也有说人话的时候。是呀。。我想回家了。。。
唉。。难言呀。其实最近心情很不好啦。但又不知道是为什么会不好。。
Originally posted by 日照雨下 at 2006-3-7 05:03 PM:
991心情不好呀?
去老陕的餐厅大吃一餐吧。
陕西话用文字写出来太有意思了,有空要跟我们讲陕西话哦,我要学学,哈哈……
谢谢日照姐我会去的,想吃泡馍。。
到时候我教你说陕西话。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