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蒙娜丽萨是古典主义风格的作品!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呵呵,这是文艺复兴时期,黑暗的中世纪刚刚过去,离抽象派盛行还早那
蒙娜丽萨的诞生标志着人类人性的觉醒美丽的发现与复苏!

标志着统治欧洲1千多年的中世纪的黑暗宗教势力成为历史!

蒙娜丽萨在人类的艺术史文化史绘画史中具有里程碑似的意义!

她的美丽与微笑是模特与画家心中理想完美女性的结合表现的典范!

是广义完美的美丽!体现女性的温柔年轻的母性母爱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与憧憬!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Originally posted by 蓝色蔷薇 at 2005-8-5 11:26 AM:
最近读了一本书,书中提到达·芬奇这幅画,因此做了一些摘抄,给大家看看:
     达·芬奇同时代的传记作家瓦萨里记载: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1503年,达·芬奇画她的时候,她年仅24岁。这位女 ...
谢谢你的摘抄!

我想蒙娜丽萨也许是达芬奇对母亲的印象回忆!

所以后人才会说象达芬奇本人因为我们可以理解儿子象母亲!

或者说这个模特巧合的是非常象达芬奇的母亲!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达芬奇为什么花了4年的宝贵时间来画一个模特!

达芬奇一直让这幅画陪伴自己因为倾诉了达芬奇对母亲深深的爱恋与思念!

达芬奇可能有强烈的恋母情结!

这也许是他终生未婚的原因之一!

[ Last edited by 力量与美 on 2005-8-16 at 08:04 ]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蒙娜丽萨象一面镜子折射欣赏者的内心、思想、修养、品位、境界、心理、爱情、情绪、个性、道德、风格、追求、知识、情感、智慧!!!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蒙娜丽莎 油画 1503-1506年 77×53厘米 现藏巴黎卢浮宫
近五百年来,“蒙娜丽莎”,这个编号为779的卢浮宫镇山之宝,是人类艺术品中名头最响亮的杰作,每年吸引了五百五十万游客的造访。达芬奇的杰作描绘了一个奇异的女人,身着华丽的连衣裙,梳着时髦的贵族发型,一绺绺卷发散在双肩,体态丰满,两颊绯红,纤指曼妙,玉手如兰,其表情端庄而又性感、安详而又傲慢、天真而又狡黠、高贵而又妩媚 ,在其忽隐忽现的微笑里,毫不掩饰地流露出讥讽与挑衅的意味。它微妙地捉弄着人类的智性,令其成为一个难解的历史悬谜:她到底是谁?向谁微笑?为何如此微笑?在她光芒四射的微笑里,究竟隐含着怎样的人类学深意?
  在我看来,
“蒙娜丽莎”之所以成为文艺复兴以来最重要的女性形象,乃是因为她主宰了观者的眼睛和灵魂。与其说是男人们在观看她的肖像,还不如说是她在俯察男人的命运,并且为之发出无言的笑声。这笑声回旋在卢浮宫四周,在整个欧洲发出了经久不息的回响。

  据说蒙娜丽莎原型在作为模特被画时已经怀孕,这可从《蒙娜丽莎》这幅画本身获得证据。有人认为,画中女人肿胀的手臂和微胖的脸颊,都表明她是个孕妇,她双手交替放在腹部,正是要掩饰怀孕的事实。耐人寻味的是,她的手上没有戒指,而在当时的佛罗伦萨,一个富姐不戴指环是不可思议的,惟一的解释是怀孕导致手指变粗,以致她不得不摘下戒指。对这个“密码”的破译,验证了蒙娜丽莎作为“母亲”的文化身份。

  蒙娜丽莎的现身,勾起了私生子达芬奇对生母的痛切记忆,他向那位生母的化身倾诉了自己的孤独身世。这次倾诉导致了一场长达四年乃至更久的爱慕:画家狂热地迷恋自己的模特儿,并在她的肖像上涂满了隐秘的激情。但只有弗洛伊德发现了达芬奇的秘密,并用“恋母情结”解码了“微笑”的语义。弗洛伊德宣称,这幅杰作表露出画家对母爱的渴望。他毕生都在寻找母亲的代用品,蒙娜丽莎之所以成为伟大女性,是因为她就是人类母亲的最高形象。

  然而,恋母情结并非达芬奇的专利,而是整个文艺复兴时代的集体情结,它几乎支配了从达芬奇、拉斐尔到但丁等所有巨匠的灵魂。但丁所迷恋的早夭少女贝阿特丽克丝,在《神曲》中她的灵魂导引但丁升入天堂,成为一个慰藉灵魂的母亲。她一方面如此年幼,一方面又如此成熟,洋溢出母性的温情,不倦地引领着诗人的形而上梦想。文艺复兴就是一场人类母亲的复活运动,她们从集体记忆的深处醒来,越过漫长的中世纪,向四面楚歌的男人们发出灿烂的微笑。

  母性女人是文艺复兴的主宰,她们滋养欧洲男人长达数世纪之久,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情感的慈善事业才被意外地终止。卡夫卡的荒谬世界里没有母亲,有的只是被遗弃的男人,他们是一些卑微的虫子和啮齿目动物,孤寂地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之中,他们的人伦标志就是没有母亲以及所有与此相关的事物。母亲偶像在战争中死去了,而一种更加自立而成熟的男人,开始在战后大规模涌现,成为新世界的主宰。

  1998年,48岁的澳洲著名女作家琳达,与一个只有21岁的男人相爱了。那是个英俊的男孩,在红灯区英皇十字街的一家小书店当店员。他们之间的狂热爱情,令我想起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景象。我曾经这样向琳达发问:他是不是有“恋母情结”?琳达断然答道:“No!”琳达说,“我是他的女朋友,不是他的妈妈!”琳达的回答向我证实了欧洲(澳洲)与“恋母情结”的断裂。基于男性人格的普遍成熟,母亲偶像早已被推向边缘,并且成了第三世界或亚细亚民族的道德专利。母亲从欧洲的退场,意味着文艺复兴男孩已经长大,而蒙娜丽莎的微笑则将永久地冻结在达芬奇的画布上,见证着旧时代的梦想、爱情和迷惘。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达芬奇睡眠法

 画坛泰斗达·芬奇是一位刻苦勤勉、惜时如金的人,他创造的定时短期睡眠延时工作法甚为人们所称道。这一方法是通过对睡与不睡的硬性规律性调节来提高时间利用率,即每工作4小时睡15分钟。这样,一昼夜花在睡眠上的时间累计只有1.5小时,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工作。

  前几年,意大利著名生理学家克拉胡迪奥·斯塔皮参照达·芬奇的方法,对一位航海运动员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类似睡眠试验。经测试,受试者的逻辑思维和记忆运算等能力均完好无损。这说明达·芬奇睡眠法不仅能满足机体代偿功能的需要,而且还预示着利用人体生理潜力的广阔发展前景。

  然而,有趣的是,在20年前,一位画家就这一方法进行了亲身试验,证实了它的有效性。可是不到半年时间,他又回到正常的8小时睡眠上来。谈及个中原因,画家不无幽默地承认自己并非天才,更不知道这些多出来的时间该如何打发。[/size]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全才之人——达芬奇

  意大利著名传记作家乔治·瓦萨里(1511-1574)的名作《艺术大师传》被认为是世界上首部艺术史典籍,在该书中,作者写道:“有时候,上帝将美丽、优雅、才能赋于一人之身,他之所为,仿佛是上帝在其灵魂中活动,达·芬奇正是如此”。瓦萨里的记述可能包含了对前辈的溢美之词,但勿容置疑的是,达·芬奇(1452-1519)的确是文艺复兴时代超凡脱俗的艺术大师和科学巨匠。

  1452年4月15日,达·芬奇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富裕家庭,法国1952年7月9日发行的达·芬奇邮票的背景即为佛罗伦萨景观。达·芬奇的大半生都在当时四分五裂的意大利漂泊,报国无门,最后受法国国王邀请赴法,1519年客卒异乡。

  国内集邮者认识达·芬奇多从他的绘画开始,而了解达·芬奇的绘画又多从其不朽名作《蒙娜丽莎》开始,因为画中人的微笑,只要见过一次,就永远离不开我们的记忆。关于《蒙娜丽莎》中神秘而永恒的微笑,研究认为其魅力源自达·芬奇在一个特定化的人物身上创造出了一种理想化的美,使瞬间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为一种喜悦的永恒象征,加上数百年来观者无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这幅作品愈加耐人寻味,从而吸引力与日俱增。在现代英语中,“Gioconda”一词既指肖像画《蒙娜丽莎》,也包含了“谜一般的、不可思议”之意。1952年4月15日,联邦德国为纪念达·芬奇诞生500周年发行了一种纪念邮票,首次将《蒙娜丽莎》搬上了方寸,原票票幅较小,是以其制作的极限片,清晰完整的明信片图案使邮票的欣赏价值得到升华。此后,许多国家都发行过有关《蒙娜丽莎》的邮票和小型张,阿根廷2000年1月还发行了两种《蒙娜丽莎》图案邮资简。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又一幅旷世名作,绘画根据《圣经》记载创作,表现耶稣与十二位门徒共进晚餐,突然宣布十二人中有人出卖了他,翌日即被捕处死的故事。现存的《最后的晚餐》原作早已剥落损坏,我们看到的都是后人的临摹作品,尽管如此,仍无法掩盖原作的光芒。在《最后的晚餐》一画中,精通解剖学的达·芬奇不但在人物肖像的描绘上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画面以几何图形为基础,体现出数学的对称美,后人评价这幅绘画是科学与艺术成婚,哲学又在这完美的结合上留下了亲吻。塞浦路斯1981年6月15日发行了一套3枚达·芬奇纪念邮票,其中之一就以长型票幅较好再现了《最后的晚餐》。

  探索是达·芬奇艺术创作乃至人生的主题,当达·芬奇认为需要探索的问题已经解决,他就会转向新的探索,因此他一生中真正完成的绘画没有几幅,后世公认的只有《岩间圣母》、《圣安娜与圣母子》、《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自画像》等12幅作品。然而正是这仅有的12幅作品,达·芬奇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按照流俗的观点,艺术不是科学,但按达·芬奇的观点:艺术,尤其绘画,不但是一种科学,甚至是“所有科学之结合”。达·芬奇将解剖学、几何比例、明暗法等引入绘画领域,创造了一个神奇而充满魅力的三维空间绘画体系,使文艺复兴的绘画突破了中世纪的束缚,成为西方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转折,并且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米开朗其罗、拉斐尔等艺术家。从《最后的晚餐》起,西方绘画才真正进入了文艺复兴的鼎盛时代。

  如果说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中我们看到的达·芬奇是一位大画家,那么从他留给后世的7000多页手稿、设计图中我们看到的达·芬奇更是一位卓而不群的科学家。

  事实也是如此,达·芬奇曾以军事工程师、建筑师、画家、雕刻家和音乐师的身份为米兰公爵工作了17年之久,在天文学、物理学、解剖学、生理学、机械设计、工程学诸多方面作出了许多卓越贡献。在达·芬奇的时代,达·芬奇的名字就是无所不能的代名词,他对大自然永不言倦的探索对后世的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大科学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正如评论说:如果当时达·芬奇发表他的全部研究的话,科学可能会一下跳到100年之后的局面。

  有趣的是,在集邮世界,达·芬奇第一次与邮票结缘也是因为他的科学成就。1935年10月1日,意大利为纪念当时在米兰举行的首届国际航空沙龙发行了一套4枚邮票,其中50分和1.25里拉两枚邮票的图案是达·芬奇肖像和他设计的飞行器。1953年6月15日,意大利邮政又发行了一套5枚纪念达·芬奇的邮资片,邮资图是达·芬奇在62岁时的自画像,邮资片左图描绘了达·芬奇设计的人鸟型飞行器、自动锤装置、城市防洪工程模型、掘泥机和明轮船,充分展现了达·芬奇的科学天才。

  在达·芬奇的全才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达·芬奇身上最可贵的品质:他对自然怀有无穷的疑问和不倦求知的精神,这在当时历经千年神权宗教统治下的社会是绝无仅有的。达·芬奇的这种精神,也正是科学的本质,正因如此,人类才能不断前行。因此恩格斯也将达·芬奇称为“巨人中的巨人”。

  1952年,达·芬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当年的世界文化名人,当年又正是达·芬奇诞生500周年纪念,因此同年意大利、联邦德国、民主德国、波兰、匈牙利等国家都发行了纪念邮票,这也是各国首次较集中

  发行达·芬奇纪念邮票。今年是达·芬奇诞生550周年纪念,不少国家都会以发行邮品的方式来纪念这位大师。据统计,各国发行的达·芬奇邮票已超过200种,再加上各种邮政用品、邮戳、印样等多样化邮品,编组一部达·芬奇专题邮集完全可行。实际上也已经有人将此附于实践了,美国专题协会(ATA)有一位会员VincintdeLuca就编组了这样一部专题邮集,并参加了多个邮展,邮集的标题就叫做《全才之人———达·芬奇》。

  
  
--------------------------------------------------------------------------------


--------------------------------------------------------------------------------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达芬奇的启示

天才中的天才
愛迪生是發明的天才,愛因斯坦是物理學的泰斗、貝多芬是音樂奇才,畢加索是近代難得的畫家。通常科學家就是科學家、藝術家就只是藝術家。古今中外,難有在兩大領域的傑出人士,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奇才達芬奇便是極少數極少數的全才,藝術和科學可以共冶一爐。據估計,他是人類史上智商最高的人士,是個創意無限的典範。
藝術的成就
達芬奇多才多藝,其實很難將他定位,不過,嚴格來說,他最主要是位畫家。他一生熱愛畫畫,但很追求完美,留存在世的只有17幅作品,當中三大傑作包括《岩間聖母》、《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文藝復興初期,美術重視形似,越畫得似,價值越高,可是到了達芬奇的時代,畫家不僅要畫得形似,更要畫得神似,畫出人的眼神、神韻和氣質是件非常困難的工作。
繪畫與各種知識結合
為了可以畫得栩栩如生,達芬奇下了不少功夫,不斷研究。為了研究繪畫的明暗問題,他研究了光學,為了研究繪畫的動態明題,他研究了力學,為了研究繪畫的背景,他研究了植物學和地質學;為了正確把握繪畫的比例,他研究數學;為了掌握繪畫的色彩調配,他到藥劑師的實驗室觀察學習。日後,他在其他領域都有非凡的成就。
達芬奇的啟示
達芬奇有繪畫的天份,看過的東西、景物能過目不忘,但更重要的是他有努力不懈,不斷學習的精神,為了畫好一幅畫,便窮一生的精力去鑽研各個領域,他後天的努力,配合先天的才華,令他成為舉世知名的創意大師。父母和老師最重要做的是發掘孩子的興趣,令他樂此不疲地不斷成長。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如果要为这世界评出一位最勤奋、最活跃、最好奇、最能干的人,那一定是列奥纳多·达芬奇了。达芬奇的存在,让人相信这世上有天才,达芬奇把他这个人变成了许多人,达芬奇又把那许多人集中成为他一个,他一个人将许多不同行业的人用很大精力才能从事的事业都弄出成果。正像房龙在《与世界伟人谈心》中所说,列奥纳多·达芬奇是画家,是建筑师,是工程师,是雕塑家,是运动员,是物理学和弹道学研究者,是诗人,是作曲家,是乐师,是哲学家,是发明家,同时还精通军事事务。房龙《与世界伟人谈心》让我们看到,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一生让工作塞得满满的,他研究人体解剖,观察鸟类飞行,建造飞行器,为城市防御工程绘制草图,为一座都市市政府新址起草规划,用研究的目光观察一群醉醺醺年迈老妇的面相,在市场举办艺术讲座,教米兰富少骑马和跨越障碍术,与向哥伦布提供了世界地图的托斯卡奈利一起研究数学,弹奏诗琴并为这种极其复杂的乐器作曲,充当政治巨头的建筑顾问和工程师,受佛罗伦萨统治者洛伦佐·德·梅迪奇委派出使米兰,负责庆祝波旁亲王与一位梅迪奇公主结婚的款待活动,着手实施开凿连接卢瓦尔河和塞昂河运河的繁复计划,向成箱成捆的笔记和科学观察结果中沉迷于科学研究,繁忙之中,他还画出了著名的《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列奥纳多·达芬奇拥有的成就,一般人拥有一项就很是了得,达芬奇却全部囊括。房龙说,列奥纳多·达芬奇出使米兰期间,一边在米兰大教堂搞艺术创作,一边监管大公府第翻修工程,起草灌溉伦巴第平原和挖掘马雷姆运河计划,百忙之中他甚至还为一些聚会撰写假面舞剧。这列奥纳多·达芬奇,他既向各个领域为后人打下雄厚的基础,又好像要堵住后人向各个领域进军的道路,他甚至连寓言都不放过,寓言经列奥纳多·达芬奇一弄,一下子厚重结实了,钱钟书把《伊索寓言》称为人类年轻时的作品,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寓言创作宣告寓言走入成熟期,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寓言已不再是寓言,那已是充满哲思的美文,那已是一些哲学著作。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寓言称得上是一座座高山,攀登这些高山,可以使人深沉,可以使人思想增重。比如《鹰王的遗嘱》,鹰王死期已近时对他的孩子们说:“我绝不死在巢里,我要飞上苍穹,飞到双翅能把我带到的天空,我要飞向太阳。假如能飞到那里,就让太阳的光焰焚烧我的羽毛,我再神速地冲向地面,跃进大海。在大海中,我会神奇地复活和恢复青春。这就是鹰的天性,这就是我们的命运。”生命在向上中得到尊严,这是生命悲壮的乐章,多少年后,这悲壮的乐章在高尔基《鹰之歌》中得到回响。和《鹰王的遗嘱》可以对照参看的,是《蝴蝶和火焰》,一只憧憬光明的蝴蝶与火亲近,被火焰烧坏了翅膀,他在痛苦矛盾中终还是投身烈火,葬身火焰之中。这篇寓言从渴望光明的角度再一次昭示了生命的悲壮,而列奥纳多·达芬奇在寓言后面说“崇拜带光环的偶像,可能跟蝴蝶一样跌跟头”,又提醒人们对“美好前景”不能不有所警惕。自然界中有一种朱顶雀,列奥纳多·达芬奇用寓言使朱顶雀变得高大。朱顶雀为孩子们觅食,回来时他的孩子已被人类捕去,朱顶雀费尽周折找到了他的孩子,发现他的孩子已被人类装在高挑的笼子里,朱顶雀用他的头颅和身躯一遍又一遍撞击囚笼,用他的喙和爪子拉扯着囚笼上的铁栏杆,朱顶雀撞不开囚笼,他只能隔着囚笼伤心痛哭,第二天,朱顶雀又回到关押他孩子的囚笼外,他望着他的孩子,隔着铁栏杆,一个一个地吻着他们,他向囚笼中放了些草,那都是毒草,他把他的孩子全部毒死了。读列奥纳多·达芬奇《朱顶雀和他的孩子》,让人不能不从心里感到震撼。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核桃和钟楼》,让人看到一个和世界一样庞大而又有呼吸的核桃。一颗核桃被一只耳号鸟带上一座钟楼,鸟用喙爪啄踩核桃,核桃从鸟的喙爪下脱逃,逃进钟楼一个缝隙中,要求钟楼给它蔽护,钟楼上的钟提醒钟楼不要相信核桃,钟楼到底发了善心,客客气气将核桃留下。核桃在钟楼的身体里安居了,时间不长,核桃裂开了嘴,接着又长出根子,长长的根须四处延伸,枝叶也从墙缝中探出脑袋,核桃长得相当迅速,枝叶非常繁茂,不久就长到钟楼之上,它的根须是那样粗壮有力,悄悄地毁坏了墙壁,将钟楼的墙壁弄得倾倒,当钟楼意识到核桃的祸害,为时已晚,只能发出一声长叹。看了列奥纳多·达芬奇这篇寓言,我不禁想起了我们中国。是什么样的核桃,使中国到处都是问题呢?
   
    列奥纳多·达芬奇讲《榆树和无花果树》的故事,榆树因不能结果而被无花果树嘲笑,无花果树却因结果被路过的士兵发现而遭致枝残叶败的恶运。中国的庄子比意大利的列奥纳多·达芬奇大两千多岁,假如庄子看到列奥纳多·达芬奇这篇寓言,相信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列奥纳多·达芬奇《天鹅、梭子鱼和虾》很是有名,很多寓言选本都曾选入,如果没有弄错,它还进过中国教材。梭子鱼、虾和天鹅向三个方向拉车,很早就已读到,若非此次特意搜寻达芬奇寓言,实在不知这竟是达芬奇所作。人们大多注意达芬奇的大事业,即使房龙在《与世界伟人谈心》中对达芬奇的寓言创作也只是提了一提。除去专业人士,可能少有人注意到达芬奇将寓言也做大,我读房龙《与世界伟人谈心》时,竟连房龙这提上一提也未曾放进记忆里,想上一想,不禁暗叫惭愧。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