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B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align=middle>
<TD class=FontMax colSpan=2><FONT size=2></FONT><FONT size=+2><B><FONT size=3>“肯尼迪”号航空母舰<BR></FONT></B></FONT><FONT size=2></FONT></TD></TR>
<TR>
<TD align=middle colSpan=2></TD></TR>
<TR>
<TD class=F11 colSpan=2>&nbsp;&nbsp;&nbsp;&nbsp;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3 width=40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align=center>
<TBODY>
<TR>
<TD align=middle><IMG src="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212/10/NewsMedia_228311.gif"></TD></TR>
<TR>
<TD align=middle></TD></TR></TBODY></TABLE></FONT></DIV></TD></TR></TBODY></TABLE><BR><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开始建造日期:1964年10月22日<BR><BR>&nbsp;&nbsp;&nbsp;&nbsp;下水日期:1967年5月27日<BR><BR>&nbsp;&nbsp;&nbsp;&nbsp;开始服役日期:1968年9月7日<BR><BR>&nbsp;&nbsp;&nbsp;&nbsp;载员:舰员3045名,航空人员2500名<BR><BR>&nbsp;&nbsp;&nbsp;&nbsp;排水量:标准60700吨,满载82650吨<BR><BR>&nbsp;&nbsp;&nbsp;&nbsp;船体:长327米,宽39.2米<BR><BR>&nbsp;&nbsp;&nbsp;&nbsp;飞行甲板:长326.7米,宽76.8米<BR><BR>&nbsp;&nbsp;&nbsp;&nbsp;吃水深度:11.3米<BR><BR>&nbsp;&nbsp;&nbsp;&nbsp;武器装备:<BR><BR>&nbsp;&nbsp;&nbsp;&nbsp;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3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4座SRBOC电子对抗诱饵发射装置,1台SLQ-36“女水妖”拖曳式诱饵,SPS-49对空搜索雷达,SPS-67水面搜索雷达,SPS-64导航雷达,SPS-43作战系统,3座Mk-91导弹控制系统,SLQ-29雷达电子对抗系统,WLR-1雷达电子监视系统,WLR-11雷达电子监视系统,Mk-95火力控制系统<BR><BR>&nbsp;&nbsp;&nbsp;&nbsp;舰载飞机:85架<BR><BR>&nbsp;&nbsp;&nbsp;&nbsp;F-14“雄猫”战斗机,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预警机,S-3“海盗”反潜飞机<BR><BR>&nbsp;&nbsp;&nbsp;&nbsp;动力装置:8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BR><BR>&nbsp;&nbsp;&nbsp;&nbsp;推进功率:20.9万千瓦<BR><BR>&nbsp;&nbsp;&nbsp;&nbsp;最大航速:30节<BR><BR>&nbsp;&nbsp;&nbsp;&nbsp;“肯尼迪”号航空母舰(CV-67)以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的名字命名。1967年5月,肯尼迪9岁的女儿卡罗莱娜参加了命名仪式并剪彩。1968年9月7日,“肯尼迪”号开始正式服役,当时它是一艘攻击型航空母舰,编号为CVA-67,到了70年代初期,它的编号改为CV-67,这就意味着它将负起包括反潜功能在内的全面海上作战任务。<BR><BR>&nbsp;&nbsp;&nbsp;&nbsp;1989年1月4日,从“肯尼迪”号上起飞的F-14战斗机击落两架接近航空母舰战斗群的利比亚米格-23战斗机。<BR><BR>&nbsp;&nbsp;&nbsp;&nbsp;1991年1月16日,“肯尼迪”号投入海湾战争,共向伊拉克的军事目标发起114次攻击,出动飞机2895架次,飞行11263小时,投入1587吨炸弹。<BR><BR>&nbsp;&nbsp;&nbsp;&nbsp;“肯尼迪”号预计将服役到2018年。 </FONT><BR><B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align=center>
<TBODY>
<TR>
<TD align=middle><IMG src="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212/10/NewsMedia_228312.gif"></TD></TR>
<TR>
<TD align=middle></TD></TR>
<TR>
<TD align=middle><IMG src="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212/10/NewsMedia_228313.gif"></TD></TR>
<TR>
<TD align=middle></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04.jpg (199.82 KB)

04.jpg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DIV class=box2><SPAN class=Tit>尼米兹号航空母舰</SPAN></DIV>
<TABLE class="htb wr"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DIV class="box2 p14"><A href="http://baike.baidu.com/pic/20/11983332510965250.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alt="" hspace=5 src="http://baike.baidu.com/pic/20/11983332510965250_small.jpg" align=right vspace=5 border=0></A> "尼米兹"号<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3752.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航空母舰</FONT></A><BR><BR>它是目前世界上吨位最大、在役数量最多的一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其首制舰于1975年服役,迄今共服役7艘,第8、第9艘正处于建造中。该级航空母舰满载<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85046.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排水量</FONT></A>在91000吨以上,从第5艘起由于加装了几千吨重的装甲防护板,使其满载排水量增至102000吨,成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舰船。<BR><BR>舰长:332.9米 舰宽:40.8米,飞行甲板最宽76.8米 吃水:11.3米(CVN-71为11.8米,自CVN-72以后为11.9米)。<BR><BR>动力装置:核动力,2座压水堆,4台蒸汽轮机,4台应急柴油机,4轴推进 功率:194兆瓦(26万马力)航速:30节以上 续航力:80万~100万海里 。<BR><BR>主要<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89818.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武器</FONT></A>装备:3座“海麻雀”<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365403.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防空导弹</FONT></A>系统,4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CVN-68和CVN-69为3座),3座324毫米3联装<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2953.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鱼雷</FONT></A>发射系统 <BR><BR>搭载<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4556.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飞机</FONT></A>:固定翼飞机约80架,<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2518.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直升机</FONT></A>6架。<BR><BR>人员:舰员3184人,航空人员2800人。<BR><BR>尼米兹号是美国海军中最大的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是一座浮动的机场和海上<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7820.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城市</FONT></A>。它的舰上的甲板面积相当于3个<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202.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足球</FONT></A>场,舰身高达30层楼。它携带的<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66252.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核燃料</FONT></A>可用13年。舰上还有广播站、<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382.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电影</FONT></A>厅和邮电所、百货商店、服装店、理发店、冷饮店,仅照明灯就有29184盏。参观过这艘军舰的人,都用“海上巨兽”来形容它。<BR>名称: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BR><BR>尼米兹级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载机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航空母舰,也是继“企业”号核动力航母之后,美国第二代核动力航母。 <BR>首舰“尼米兹”号于1975年服役。该级舰的舰体和甲板采用高强度钢,可抵御半穿甲弹的攻击,弹药库和机舱装有63.5毫米厚的“凯夫拉”装甲,舰内设有23道水密横舱壁和10道防火隔壁,消防、损管和抗冲击等防护措施完备。能够承受3倍于埃塞克斯级航母受到的打击。它能够进行远洋作战夺取制空和制海权,攻击敌海上或陆上目标,支援登陆作战及反潜等。 <BR>该级舰现有9艘在役,1艘在建,是美国海军现役航空母舰的中坚。 <BR>9艘舰分别是:“尼米兹”号(CVN68)、“德怀特•D•<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4698.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艾森豪威尔</FONT></A>”号(CVN69)、“卡尔•文森”号(CVN70 )、“西奥多•罗斯福”号(CVN71)、“亚伯拉罕•林肯”号(CVN72)、“乔治•华盛顿”号(CVN73)、“约翰•C•斯坦尼斯”号(CVN74)、“哈里斯•S•杜鲁门”号(CVN75)、“罗纳德 •<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2981.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里根</FONT></A>”号(CVN76)。 <BR>另外,第10艘舰“<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5878.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布什</FONT></A>”号(CVN77)也早在2001年就开始建造,目前部分舰首已被拼装在一起,整体工程已完成约30%。它将是美国海军最后一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价值近40亿<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5549.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美元</FONT></A>,预计于2006年完工,2008年加入美海服役。CVN77将是美国从尼米兹向CVX过渡的一艘航母。<BR><BR><BR>所属国家:美国 <BR><BR>武器分类:航空母舰 <BR><BR>军种分类:海军 <BR><BR>舷号:CVN68;<BR><BR>满载排水量:91487t;<BR><BR>轻载排水量:72916t;<BR><BR>总长:332.9m; 两柱间长317m;舰宽40.8m;<BR><BR>吃水:11.3m;<BR><BR>飞行甲板长:332.9m,宽76.8m;<BR><BR>斜角甲板长:237.7m;航速30kn(节);<BR><BR>人员编制:船员3184人,其中203名军官;航空联队2800人,其中266名军官;编队司令部70人,其中25名军官;<BR><BR>动力装置:核动力,2座通用动力公司的A4W/AIG压水堆,4台汽轮机;每座反应堆驱动2台主汽轮机,与2桨2轴组成1个单元,总功率为194MW;4台应急柴油机,功率为8MW,4轴;<BR><BR>导弹:3座雷声公司的GML5 MK29型八联装北约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BR><BR>舰炮:3座通用电气/通用动力公司的MK15型20mm6密集阵火炮;<BR><BR>电子对抗设施:4座洛拉尔·海考公司MK36型RBOC6管诱饵弹发射装置,发射红外曳光弹和箔条弹,SLQ36队“水精”鱼雷诱饵系统, SLQ29(WLQ8雷达预警和SLQ17AV干扰机和欺骗系统),改装时由SLQ32(V)4型电子战系统代替;<BR><BR>火控系统:(属NSSMS MK57船舰队对空导弹系统的一部分);<BR><BR>作战数据系统:海军战术数据系统及先进作战指挥系统(NTDS/ACDS),4A、11、14号和16号数据链JOTS、POST、CVIC、TESS UMM-1 (V)1、SSQ-82、SQQ-1、WSC-3(UHF)、WSC-6(SHF)、USC-38(EHF)卫星通信系统;<BR><BR>雷达:对空搜索ITT公司SPS48E三坐标雷达,雷声公司SPS49(V)5型雷达休斯公司MK23目标获取系统(TAS);<BR><BR>对海搜索:诺登公司的SPS67V型雷达;空中管制SPN41、2部SPN42、SPN43B、SPN44航母控制飞机进场雷达;<BR><BR>导航:雷声公司的SPS64(V)9雷达,富鲁诺公司的900型雷达,URN25型塔康飞机战术引导系统火控;6部MK95型导弹火控雷达;<BR><BR>载机:标准航空联队20架F-14"雄猫”战斗机,20架F/A-18攻击机,4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16架A-6E"入侵者”攻击机(含KA—6D空中加油机),4架E-2C"鹰眼" 空中早期预警机,6架S—3A/B“北欧海盗”反潜飞机直升机,8架SH—3G/H“海王”(已经退役,由HH-60取代)或HH-60"海鹰"直升机;飞机起落辅助设施,飞机升降机共4部,1、2号飞机升降机位于岛前,3号飞机升降机于岛后,4号飞机位于左舷侧斜角甲板的尾部,每台升降机的尺寸均为25.91m(海湾战争时编制,现在A-6E和F-14已经退役,由F/A-18E/F取代,最近EA-6B也即将退役,由F/A-18G取代)。<BR><BR><BR>相关资料:<BR>  尼米兹号航空母舰(Nimitz)是美国建造的第二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级航空母舰尼米兹级的首制船。舷号为CVN68。该舰由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建造。1968年6月动工,1972年5月下水,1975年5月服役。最先被编入大西洋舰队,母港为东海岸的诺福克港。1983年6月至1984年9月进船厂大修期间,增添和更新了一些设备。1987年由大西洋舰队调至太平洋舰队。母港为布雷默顿。其在大西洋舰队的位置由1986年9月服役的罗斯福号航空母舰接替。1998年大修后将转属圣地亚哥。<BR>  该舰为封闭式飞机甲板;机库甲板以下的船体是整体的水密结构,由内外两层壳体组成。除外壳体由船壳板满足其强度和防御要求外,内壳体由防护装甲板组成一个装甲壳体,保护着动力舱、油舱、弹药舱等重要部位。飞行甲板、吊舱甲板和机库甲板都有约50mm厚的装甲钢板防护,水线以下的两舷侧设有4道纵隔壁的防雷结构,垂向分为8层,沿舰长每12—13m设1道水密横隔壁,共23道水密横隔壁。另设10防火隔壁。纵横向隔壁共将舰厂体分成2000多个水密隔舱,保证了舰的抗沉性。机库甲板以上共分9层,飞行甲板以下为4层,飞行甲板以上岛形上上层建筑为5层。机库和飞行甲板之间为吊舱甲板,布置有航空联队的办公区和作战指挥舱室。机库长208.48m,约占舰长的三分之二,宽32.92m,约占船宽的四分之三;机库高为8.07m,占三层甲板高。机库略偏右舷,左舷其余部分布置办分室、控制室、通道等,并设有6个飞机加油站,以便为机库内的飞机加油。<BR>  机库的四周布置有飞机维修车间,机库的前方是士兵住舱和锚甲板,机库的后方与机库由一道防火消音隔壁相隔为飞机发动机维修车间。岛是航空母舰电子设备天线的安装基座,核动力航母比常规动力航母的岛要小得多,没有烟囱,占用甲板面积很小,有利于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作业。航空管制船桥位于岛的最上层,其下是航海舰桥,再下是编队司令舰桥。各种电子设备舱室和飞行甲板作业设备的支援舱室也都布置在岛内。该舰造价为18.8亿美元(1968年)。&nbsp;&nbsp;<BR></DIV></TD></TR></TBODY></TABLE>

U2143P27T1D447578F3DT20070601181911.jpg (50.58 KB)

U2143P27T1D447578F3DT20070601181911.jpg

xin_21206020322197655961149.jpg (41.16 KB)

xin_21206020322197655961149.jpg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P>林肯号航空母舰</P>
<DIV class=box2><SPAN class=Tit></SPAN></DIV>
<P>
<TABLE class="htb wr"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DIV class="box2 p14"><A href="http://baike.baidu.com/pic/21/11487178901750807.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alt="" hspace=5 src="http://baike.baidu.com/pic/21/11487178901750807_small.jpg" align=right vspace=5 border=0></A> <B>林肯号航空母舰</B>(USS Abraham Lincoln CVN-72)是<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398.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美国</FONT></A><B><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07112.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FONT></A></B>的五号舰,由新港纽斯造船厂(Newport News Shipyard)承造,起造于1984年,1988年下水。林肯号是以带领美国走过南北战争的第16任总统<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063.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亚伯拉罕·林肯</FONT></A>为名,是美国海军第二艘使用这名字的船舰。第一艘林肯号是1960年时下水的林肯号(USS Abraham Lincoln SSBN-602)华盛顿级核动力弹道<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4922.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潜艇</FONT></A>。<BR><BR>★级别:&nbsp; &nbsp;&nbsp; &nbsp;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 <BR><BR>★排水量:&nbsp; &nbsp;&nbsp;&nbsp;标准73973吨,满载102000吨&nbsp;&nbsp;<BR><BR>★全长:&nbsp; &nbsp;&nbsp; &nbsp; 1,092呎(333公尺) <BR><BR>★舷宽:&nbsp; &nbsp;&nbsp; &nbsp; 134呎(41公尺) <BR><BR>★最大甲板宽: 252呎(77公尺) <BR><BR>★吃水深:&nbsp; &nbsp;&nbsp;&nbsp;42呎(12.8公尺) <BR><BR>★航速:&nbsp; &nbsp;&nbsp; &nbsp; 30节(56km/h) <BR><BR>★乘员:&nbsp; &nbsp;&nbsp; &nbsp; 6,075人(军官200人) <BR><BR>★武装:&nbsp; &nbsp;&nbsp; &nbsp; 3x 海麻雀飞弹发射器&nbsp; &nbsp;4x20mm方阵近迫武器系统 <BR><BR>★舰载机:&nbsp; &nbsp;&nbsp;&nbsp;90架<BR><BR><B>简史</B><BR><BR>★林肯号的建造合约在1982年12月27日由<B>新港纽斯造船公司</B>所取得,并于1984年11月3日安放<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49832.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龙骨</FONT></A>。她在1988年2月13日下水,并在1989年11月11日进入服役状态。 <BR><BR>★林肯号于1990年9月移动到<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955.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太平洋</FONT></A>,她在西太平洋的首次部署就遇上了1991年5月28日爆发的<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889.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海湾战争</FONT></A>,随即出发前往<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30625.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波斯湾</FONT></A>。 <BR><BR>★当林肯号朝向<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9284.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印度洋</FONT></A>时,碰上当时<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3222.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菲律宾</FONT></A><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62639.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吕宋岛</FONT></A>上的品纳土玻火山(Mount Pinatubo)爆发,林肯号与其他23艘军舰一同参与了撤离任务,从苏比克湾海军基地(Subic Bay Naval Station)撤离超过45000人至宿务岛的港口。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在和平时期的军事撤离任务。 <BR><BR>★在撤离任务完成后,林肯号继续前往波斯湾,进行事先的侦查任务和战斗空中巡逻任务(Combat air patrol),以协助美军和其他盟国部队参与海湾战争。 <BR><BR>★在1992年初,林肯号支援了南方守望任务,监视<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7692.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伊拉克</FONT></A>南方的<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94299.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禁飞区</FONT></A>(no-fly zones) <BR><BR>★1993年10月,林肯号前往<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5072.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索马里</FONT></A>的沿海地区,以协助<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3015.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联合国</FONT></A>在当地的人道任务。在4个星期里,林肯号的机队在摩加迪休的上空进行巡逻,以支援重十希望行动(Operation Restore Hope)。 <BR><BR>★1993年4月28日,林肯号成了有史以来第一艘接纳女性飞行员的航空母舰。并于1994年10月24日离开<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55541.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圣地亚哥</FONT></A>,开始进一步的更新训练。就在隔天,那第一位女性的<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99711.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F-14</FONT></A>雄猫式战斗机飞行员Kara Hultgreen,在降落时的最终阶段,由于引擎的故障和飞行员的疏失导致丧失动力而坠落海中而身亡。 <BR><BR>★林肯号的第三次部署开始于1995年4月前往波斯湾,再次协助南方守望任务。 <BR><BR>★林肯号在1998年6月开始第四次部署任务,同样是前往波斯湾协助南方守望任务。那三个月正逢波斯湾几年来最热的一次夏季,飞行甲板上的温度据称达到了华氏150度(<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89488.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摄氏</FONT></A>66度)。 <BR><BR>★在1999年,林肯号参与了几次美国海军的内部演习。接着再次前往波斯湾协助南方守望任务。在这次部署中,整个航空母舰战斗群获得优秀单位嘉奖(Meritorious Unit Commendation)的表扬。同时林肯号由于良好的指挥而获得了有名的亚里柏克奖(Arleigh Burke Award)。 <BR><BR>★当<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0343.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911</FONT></A>恐怖攻击事件发生时,林肯号正待在港口里。在2002年7月20日林肯号前往支援恒久自由行动(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并再一次支援了南方守望任务,之后林肯号前往拜访了<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3692.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澳大利亚</FONT></A>的珀斯。在那里林肯号接获命令前往波斯湾参加<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20254.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美伊战争</FONT></A>。 <BR><BR>★在美伊战争中,林肯号的机队和其战斗群一同参与了最初对伊拉克的轰炸行动和空袭。在这次行动里,林肯号的机队参与了约16500次的飞行架次,并投射了160万磅的弹药。林肯号于2003年5月返回圣地亚哥,并获得总统乔治·W·布什的参访。 <BR><BR>★林肯号在2004年10月15日再次出海。当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发生时,林肯号正停留在<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607.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香港</FONT></A>,为了协助正在进行的国际性救济和救援行动,林肯号前往受灾严重的<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90401.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苏门答腊</FONT></A>西海岸以提供人道救援。 <BR><BR>★2005年1月中旬,在印尼政府拒绝让林肯号的机队进行空中训练后,由于依据规定航空母舰飞行员必须在2-3周内进行至少一次飞行练习,林肯号离开了印尼。尽管已经处在公海,林肯号仍继续为印尼提供人道援助直到2月4日。在33天的援助行动中,林肯号和其战斗群投递了共570万磅的援助补给品</DIV></TD></TR></TBODY></TABLE></P>

[ 本帖最后由 力量与美 于 2008-2-27 20:06 编辑 ]

xinsrc_42202032814111251338979.jpg (49.75 KB)

xinsrc_42202032814111251338979.jpg

2006215212138_6482.jpg (84.21 KB)

2006215212138_6482.jpg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5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B>
<H1><A id=1 name=1></A>尼米兹级“杜鲁门”号航空母舰</H1></B></TD></TR>
<TR>
<TD bgColor=#dedede height=1></TD></TR>
<TR>
<TD align=middle colSpan=2></TD></TR>
<TR>
<TD class=p1 colSpan=2><BR>
<DIV class=NewsContent id=NewsContentLabel></DIV>
<TR>
<TD class=text>&nbsp;&nbsp;&nbsp;&nbsp;<BR>&nbsp;&nbsp;&nbsp;&nbsp;该舰是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第8艘舰,是迄今为止最新的一艘航空母舰。<BR>1998年7月25日在诺福克海军基地加入现役。该舰满载排水量102000吨,全长332.9米,<BR>飞行甲板宽76.8米,吃水11米。该舰耗资45亿美无,差不多合38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BR>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年的军费总额的一半还要多。与同级舰相比,该舰进行了一些技术<BR>改进,主要采用了一些最新技术成果,提高了信息化处理能力,舰体也进行了部分改进。<BR>&nbsp;&nbsp;&nbsp;&nbsp;美国对航空母舰舰长的选拔极严格,美国会通过法令规定,航空母舰舰长和副舰长<BR>必须由当过海军飞行员或海军空勤军官的指挥官担任。根据国会的法令,美海军作了如<BR>下具体规定&nbsp;只有在舰上驾机起降过800-1200次,有4000-6000小时飞行纪录,并担任<BR>过飞行中队长或航空联队长的优秀指挥官才有资格担任航母舰长和副舰长、对于核动力<BR>航母的舰长要求更为严格,要求在任核航母舰长或副舰长前,先要担任飞行中队副中队<BR>长以上职务30-36个月,并进行16个月的核技术学习,再到核航母上担任2-3年负责作<BR>战和行政事务的军官。<BR></TD></TR></TBODY></TABLE>

[ 本帖最后由 力量与美 于 2008-2-28 12:38 编辑 ]

03.jpg (230.92 KB)

03.jpg

xinsrc_72801fcf84f749d680561bfcb5321fd7.jpg (84.01 KB)

xinsrc_72801fcf84f749d680561bfcb5321fd7.jpg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P align=center><B>“华盛顿”号航空母舰</B></P>
<P class=eng align=center>&nbsp;</P>
<P>
<P><IMG hspace=3 src="http://www.cctv.com/content_file/83/8/83_8_200311015247.jpg" align=left vspace=1 border=1>  “华盛顿”号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的第6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于1986年 8月开工兴建,1990年7月下水,1992年7月编入美海军大西洋舰队服役。 <BR>  <BR>  该舰以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的名字命名,因而也颇有些与众不同的“ 领袖风范”。1992年7月4日是该舰举行下水仪式的日子。来自美国各地的2000多位达官显贵纷纷驱车奔向诺福克海军基地,欲先睹“华盛顿”号的风采为快。时为美国第一夫人的巴巴拉·布什也特地赶来祝贺,还亲手把一瓶陈年香槟泼洒在 “华盛顿”号舰艏。实际上,1990年该舰的命名仪式就是巴巴拉同布什总统一起主持的。万众瞩目之下,“华盛顿”号像一位高贵的绅士,缓缓驶向碧波浩瀚的大西洋,带着时为国防部长的切尼的祝福,“最新和最伟大的科技将‘华盛顿’ 号驶向21世纪”。 <BR>  <BR>  开始建造日期:1986年8月25日<BR>  <BR>  下水日期:1990年7月21日<BR>  <BR>  开始服役日期:1992年7月4日<BR>  <BR>  载员:舰员3500名,航空人员2500名,海军陆战队72名<BR>  <BR>  排水量:标准73973吨,满载102000吨<BR>  <BR>  船体:长332.8米,宽40.8米<BR>  <BR>  飞行甲板:长335.6米,宽77.4米<BR>  <BR>  吃水深度:11.9米<BR>  <BR>  武器装备:<BR>  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4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SPS-49对空搜索雷达<BR>  <BR>  舰载飞机:<BR>  F-14“雄猫”战斗机10~14架,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36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预警机,S-3B“海盗”反潜飞机,ES-3A电子侦察机,SH-60F/HH-60H反潜直升机,飞机弹射器4台<BR>  <BR>  舰载航空汽油:9000吨<BR>  <BR>  动力装置:2座A4W核反应堆,4台蒸汽轮机<BR>  <BR>  推进功率:20.9万千瓦<BR>  <BR>  最大航速:35节 </P>

[ 本帖最后由 力量与美 于 2008-2-28 14:07 编辑 ]

76_792_2c8a6b008d64252.jpg (212.52 KB)

76_792_2c8a6b008d64252.jpg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不错哈 看了力量兄今晚的这几贴 补充了不少军事知识
让我弹着  让我唱着  一个生命的过客  一个孤独的影子  一首生命的悲歌  一个岁月的休止符...
<P align=center><B>“罗斯福”号航空母舰</B></P>
<P class=eng align=center>&nbsp;</P>
<P>
<P><STRONG><IMG hspace=3 src="http://www.cctv.com/content_file/83/8/83_8_200321212811.jpg" align=right vspace=1 border=1>  开始建造日期: 1981年10月31日 </STRONG></P>
<P><STRONG>  下水日期: 1984年10月27日 </STRONG></P>
<P><STRONG>  开始服役日期: 1986年10月25日 </STRONG></P>
<P>&nbsp;</P>
<P>  载员: 舰员3500名,航空人员2500名,海军陆战队72名 </P>
<P>  排水量: 标准73973吨,满载96386吨 </P>
<P>  船体: 长332.8米,宽40.8米 </P>
<P>  飞行甲板: 长335.6米,宽77.4米 </P>
<P>  吃水深度: 11.9米 </P>
<P>  武器装备: 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4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SPS-49对空搜索雷达 </P>
<P>  舰载飞机: F-14"雄猫"战斗机20-28架,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24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 E-2C"鹰眼"预警机,S-3"海盗"反潜飞机,飞机弹射器4台,ES-3A电子侦察机,SH-60F/HH-60H“海鹰”反潜直升机 </P>
<P>  动力装置: 2座A4W核反应堆</P>
<P>  推进功率: 20.9万千瓦 最大航速: 35节</P>

[ 本帖最后由 力量与美 于 2008-2-28 13:01 编辑 ]

030318CVN68a.jpg (407.9 KB)

030318CVN68a.jpg

030318cvn68d.jpg (234.56 KB)

030318cvn68d.jpg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P align=center><B>“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B></P>
<P class=eng align=center>&nbsp;</P>
<P>
<P><STRONG><IMG hspace=3 src="http://www.cctv.com/content_file/83/8/83_8_200321212131.jpg" align=right vspace=1 border=1>  开始建造日期: 1970年8月15日 </STRONG></P>
<P align=left><STRONG>  下水日期: 1975年10月11日 </STRONG></P>
<P align=left><STRONG>  开始服役日期: 1977年10月18日</STRONG> </P>
<P align=left>&nbsp;</P>
<P align=left>  载员: 舰员3105名,航空人员2885名,海军陆战队72名 </P>
<P align=left>  排水量: 标准81600吨,满载91487吨 </P>
<P align=left>  船体: 长332.2米,宽40.8米 </P>
<P align=left>  飞行甲板: 长335.6米,宽77.1米 </P>
<P align=left>  吃水深度: 11.3米 </P>
<P align=left>  武器装备: 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3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SPS-49对空搜索雷达 </P>
<P align=left>  舰载飞机: 75架 F-14"雄猫"战斗机,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预警机,S-3"海盗"反潜飞机,飞机弹射器2台 </P>
<P align=left>  动力装置: 2座核反应堆,4台蒸汽轮机 </P>
<P align=left>  推进功率: 20.9万千瓦 </P>
<P align=left>  最大航速: 30节 </P>

Img227412739.jpg (32.42 KB)

Img227412739.jpg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TABLE class=line_h24 cellSpacing=18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large>
<P align=center><B>“小鹰”号航空母舰</B></P>
<P align=center>&nbsp;</P>
<P>
<P align=left><IMG hspace=3 src="http://www.cctv.com/content_file/83/8/83_8_2003212115644.jpg" align=left vspace=1 border=1>“小鹰”号航母是美国海军最后一级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小鹰级的首舰。它于1956年12月在纽约造船公司开工建造,1960年5月21日完工,1961年4月29日编入太平洋舰队服役。1988年1月至1991年2月进行了改装,改装后服役期延长为40年。“小鹰”号的母港设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迪戈海军基地。 </P>
<P align=left>&nbsp;&nbsp;<BR>&nbsp; <BR></P>
<P align=left>&nbsp;</P>
<P align=center><IMG hspace=3 src="http://www.cctv.com/content_file/83/8/83_8_200321211583.jpg" align=center vspace=1 border=1></P>
<P align=left>  世界最大的常规动力航母 </P>
<P align=left>  “小鹰”号标准排水量为60100吨,满载排水量达81123吨,舰长323.6米,舰宽39.6米,吃水11.4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动力装置为4台蒸汽轮机,最大功率28万马力,最大舰速为32节,以20节航速巡航时可连续航行350小时、12000海里;飞行,拥有4部飞机升降机和4座蒸汽弹射器,每隔30秒即可弹射1架舰载机升空作战;舰上贮燃油7800吨、航空汽油5882吨、航空弹药1600吨;装备3座M29八联装“北约海麻雀”航空导弹发射装置、3座MK15“火神密集阵”6管20毫米舰炮;配备SPS48E、SPS49(V)5、SPS67、MK23TAS搜索雷达各1部,SPN41、SPN32A、SPN44、SPN46引导雷达各1部,SPN64(V)9导航雷达1部,MK95火控雷达6部,MK91导弹发射火控系统3部,WLR3雷达预警系统、WLR11瞬时测频接收机、SLQ29电子战系统、SLQ36“水精”鱼雷防御系统各1部,MK36舰载无源干扰发射器4部。另外,还装有海军战术数据系统、“塔康”系统、OE82卫星通信无线、SSR1接收机、WSC3收发信机等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 </P>
<P align=left>  “小鹰”号从底层到舰桥顶部大约有18层楼房那么高。最下面几层是燃料、淡水、武器弹药舱和轮机舱;第五、第六层是水兵住舱、行政办公室、食品库和餐厅;第七、第八层是舰载机维修间、维修人员和雷达操纵人员的住舱;第九、第十层是机库、战斗值班室和飞行员餐厅。而十层以上为上层建筑(即甲板以上突出的部分),有8层楼房那么高,由下而上分别为消防、医务、导弹、电梯人员住舱,工具、通讯及电气材料库,军官住舱,司令部及舰长参谋人员、新闻人员工作室和休息室等。 </P>
<P align=left>  十大部门、各司其职 </P>
<P align=left>  在“小鹰”号上工作的人员多达5480人,其中包括舰员2930(军官154人)、航空兵人员2480人(军官320人)、司令部人员70人(军官25人)。舰上配舰长和副舰长各1人,下设10个部门和1个舰载机联队。舰长为海军上校军衔,副舰长为中校或上校军衔。美海军对航空母舰舰长和副舰长的要求非常严格,规定:只有在舰上架机起降过800-1200次、有4000-6000小时飞行纪录、担任过飞行中队长或航母舰载机联队长职务的优秀指挥军官才有资格担任航母舰长和副舰长。 </P>
<P align=left>  “小鹰”号航母设有作战、航空、航海、武器、轮机、医务、牙医、供应、安全和飞机中级维修等10个部门。每个部门配部门长和部门长助理各1人,下设若干分队。各部门中,以作战、航空和飞机中级维修这3个部门最为重要。 </P>
<P align=left>  作战部门负责制定作战计划、组织战备训练、完成指定的情报搜集、鉴别与传送、对空中飞机实施作战控制、进行视觉与电子通信、实施电子战、提供气象与海浪预报等,下设作战训练、情报、通信、电子战、气象等分队,分别由作战官、训练官、情报官、通信官、电子战官、气象官等领导。 </P>
<P align=left>  航空部门是其中最大的部门,占舰员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强。主官是航空部门长,士兵们常常戏称他为“航空老板”,“航空老板”在舰长的领导下负责保障飞机的起降、吊放、加油、装弹和飞行安全在内的空勤任务,其主要助手是“小老板”-航空部门长助理。航空部门下设行政管理与塔台分队、飞机起吊分队、甲板飞机牵引分队、引降装备操纵分队和加油与装弹分队,由飞行甲板官、飞机弹射官、拦阻官、机库甲板官、航空燃油官、装弹官、飞机起吊官以及行政助理、训练助理等领导。 </P>
<P align=left>  飞机中级维修部门负责督促和领导航母舰载机的维修保养工作,保证舰载机联队始终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该部门由4个分队组成,即行政管理分队、飞机中级维修分队、机载设备维护分队和甲板支援设备维护分队,主要人员都是一些经验丰富的飞机维修与保养技术人员,人称“飞机保健医生”。 </P>
<P align=left>  航海部门负责航母的航海安全与导航以及航海器材的管理与保养;武器部门负责舰上武器的操作、维护和修理,进行反潜搜索和攻击,保管爆炸物品、导弹和核武器;轮机部门负责所有推进器和辅机的运行和维修;安全部门负责实施和协调航母和舰载机联队的安全计划,辖有1个50人的舰上陆战队保安分队;医务部门负责医治伤病员,进行卫生、健康诘座、指导战场急救;牙医部门负责牙科治疗,进行口腔卫生指导,透视照相;供应部门负责购买、接收、储存和发放物品,进行装备统计、零件修理、分配电影、并向舰上人员供应个人消费品。 </P>
<P align=left>  另外,“小鹰”号航母上还编有2名随军牧师,负责鼓舞士气。 </P>
<P align=left>  第15舰载机联队 </P>
<P align=left>  “小鹰”号上载有一个舰载机联队,即第15舰载机联队。该联队下辖9个飞机中队,装备各型舰载机82架,其中F-14A“雄猫”战斗机20架、F/A-18C“大黄蜂”战斗/攻击队24架、A-6E“入侵者”攻击机16架、E-2C“鹰眼”预警机4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机4架、S-3B“北欧海盗”反潜机6架、SH-60F“海鹰”反潜直升机6架、HH-60H“黑鹰”救援直升机2架。9个飞机中队分别是:第51战斗机中队(10架F-14A)、第111战斗机中队(10架F-14A)、第27战斗/攻击机中队(12架F/A-18C)、第97战斗/攻击中队(12架F/A-18C)、第52攻击机中队(16架A-6E)、第114空中早期预警机中队(4架E-2C)、第134战术电子战中队(4架EA-6B)、第37反潜直升机中队(6架S-3B)、第4反潜直升机中队(6架SH-60F、2架HH-60H)。 </P>
<P align=left>  各飞机中队是基本的行政组织和战术单位,编制人员不等,其中:战斗机中队负责实施全天候空中作战,建立和保持制空权,战斗/攻击机中队负责全天候空中作战和对敌攻击战,夺取制空权,攻击敌方地面或海上目标;攻击机中队负责用常规和核武器实施全天候作战,攻击敌方海上或陆岸目标;战术电子战中队负责实施电子对抗和电磁攻击,夺取战场制电磁权,空中早期预警机中队负责为航母战斗编队及友军提供全天候雷达预警和侦察勤务,担负航母舰载机的空中指挥引导;反潜机中队负责实施全天候反潜作战,确保航母战斗编队的安全。 </P>
<P align=left>  第15舰载机联队编制总人数2480人,其中军官320人。联队长由资深飞行军官担任,海军上校军衔,负责联队的作战、情报、通令、战备、训练等工作,战时负责制定空袭作战计划、对各飞机中队实施战术控制。该联队平时驻岸上,受太平洋舰队航空兵司令部的行政领导;参加训练或执行任务时随舰活动,此时行政上受航空母舰舰长的领导,作战上直接受航母战斗编队司令指挥。 </P>
<P align=left>  常设航母战斗群 </P>
<P align=left>  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在执行任务时,一般配属4-8艘水面作战舰只、1-2艘潜艇和1-2艘后勤辅助舰船,组成航母战斗群。从1992年6月起,美海军一改过去临时抽各型舰船组成航母战斗群的做法,以12艘航母为核心组建了12个常设航母战斗编队,每个航母战斗群所辖兵力平时即在一起训练、一起部署,从而大大提高了航母战斗群的应急反应能力。 </P>
<P align=left>  “小鹰”航母战斗群由“小鹰”号航空母舰、第15航母舰载机联队组成,现配属2艘提康得罗加级导弹巡洋舰、2艘伯克级导弹驱逐舰、2艘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1艘洛杉矶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和1艘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舰。 </P>
<P align=left>  小鹰航母战斗群司令部设在“小鹰”号航空母舰上,编制人数为70人(其中军官25人),下设人事、情报、作战、通信和后勤5个科,负责对航母战斗群编制内的所有空中、水面和水下兵力实施作战指挥和战备训练,司令为海军少将军衔。<BR></P>
<P></P></TD></TR></TBODY></TABLE><!--new-->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8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height=13>
<TD></TD></TR></TBODY></TABLE><!--new end-->
<TABLE class=line_h24 cellSpacing=18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TABLE cellSpacing=3 cellPadd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1>
<TBODY></TBODY></TABLE><BR></TD></TR></TBODY></TABLE>

2005-f-01-24-2116-2.jpg (34.94 KB)

2005-f-01-24-2116-2.jpg

20070406025136.jpg (107.03 KB)

20070406025136.jpg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TABLE class=line_h24 cellSpacing=18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large>
<P align=center><B>企业号航空母舰</B></P>
<P class=eng align=center>&nbsp;</P>
<P>
<P align=left><IMG hspace=3 src="http://www.cctv.com/content_file/83/8/83_8_2003212115411.jpg" align=right vspace=1 border=1>  <B>国别:美国 </B></P>
<P align=left><B>  类型:航母 </P>
<P align=left>  编号: CVN-65 </P>
<P align=left>  舰艇名称:企业号航空母舰</B> </P>
<P align=left>&nbsp;</P>
<P align=left>  美国“企业”(ENTERPRISE)号航空母舰为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它的问世,使航空母舰的发展进入了新纪元。1964年,‘企业’号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途中无需加油和再补给,历时64天,总航程3万多海里,充分显示了核动力的巨大续航力。它的设计和建造对美国第二代核动力航空母舰尼米兹级有着重要影响。1970年,他在航行了30万海里后,第二次更换核燃料。1979--1982年,“企业”号在进行为期38个月的现代化改装期间,第三次更换核燃料。进入90年代,“企业”号又进行现代化改装工程,第四次更换核燃料。经过长达3年多的工程,1995年年中重新投入使用。“企业”号1958财年的预算造价4。5亿美元,首次装填核燃料和更换核燃料分别耗资640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最近的一次改装工程按1990财年拨款为14亿美元。‘企业“号服役期间一直部署在太平洋舰队。</P>
<P align=center>&nbsp;<IMG hspace=3 src="http://www.cctv.com/content_file/83/8/83_8_2003212115354.jpg" align=center vspace=1 border=1></P>
<P align=left>  轻载排水量:73502吨 </P>
<P align=left>  标准排水量:75700吨 </P>
<P align=left>  满水排水量:93970吨 </P>
<P align=left>  主尺度:总长342.3米, </P>
<P align=left>  吃水11.9米 </P>
<P align=left>  飞行甲板:长331.6米,宽76.8米 </P>
<P align=left>  弹射器:C13-1型4座 </P>
<P align=left>  动力:8座威斯汀豪斯(Westing-house)A2W压水堆,4台威斯汀豪斯蒸汽轮机,280000马力;4台应急柴油机,10720马力,4轴 </P>
<P align=left>  航速:33节 </P>
<P align=left>  舰员:3215名,其中军官171名; </P>
<P align=left>  航空人员2480名,其中军官358名; </P>
<P align=left>  旗舰人员70名,其中军官25名 </P>
<P align=left>  导弹:3座雷声(R aytheon) M k298联装发射装置;“北约海麻雀"(NATOSea Sparrow)对空导弹,半主动雷达寻的,2,5马赫时,射程14,6公里;战斗部39公斤 </P>
<P align=left>  火炮:3座通用电气/通用动力(GE/GD)Mk156管20毫米“火神密集阵”(Vulcan Phalanx)炮,发射率30000发/分(改进型4500发/分),射程1500米(改进型1829米) </P>
<P align=left>  对抗措施:假目标:4座落拉尔,海柯尔(Loral Hycor)Mk36 SRBOC6管红外线曳光弹和干扰箔条弹发射器,射程2,2海里;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SSTDS);SLQ36"水精“(Nixie)电声干扰器 </P>
<P align=left>  电子支援/对抗: SLQ32(V)4警告,干扰和欺骗系统作战数据系统:海军战术和先进战斗指挥系统(ACDS0型);4A,11,14,号数据链;江安装 JMCIS;另有 JOTS,POST,CVIC,TESS UMM-1(V)1,SSQ-82,卫星通信系统(SATCOMS)SRR-1,WSC-3(UHF)0,WSC-6(SHF),USC-38(EHF) </P>
<P align=left>  武器控制:3部 Mk911型导弹发射控制系统(MFCS)指挥仪,作为”北约海麻雀“导弹系统 NSSMS)Mk57对空导弹(SAM)系统的一部分 </P>
<P align=left>  雷达:对空搜索: ITT SPS48E,3座标, E/F波段,220海里;雷声 SPS49(V)5, C/D波段,250海里;休斯(Hughes)Mk23TAS,D波段水面搜索:诺登(Norden)SPN41,SPN43A,2部 SPN46, J/K/E/F波段 </P>
<P align=left>  导航:雷声 SPS64(V)9,富鲁诺(FURUNO)900,i/j波段 </P>
<P align=left>  火控:6部 Mk95, I/J波段(用于对空导弹) </P>
<P align=left>  战术空中导航:URN25载机:一般配备20架 F-14“雄猫”(T欧姆擦台)36架 F/A-18“大黄蜂”(Hornet),4架 EA-6B“徘徊者”(Prowler),4架 E-2C“鹰眼”(Hawkeye),8架 S-3A/B“北欧海盗”(Viking),4架 SH-60F和2架 HH“海鹰”(Seahawk)直升机 </P>
<P align=left>  单艘造价:4,5亿美元(1958年)</P>
<P></P></TD></TR></TBODY></TABLE><!--new-->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8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height=13>
<TD></TD></TR></TBODY></TABLE><!--new end-->
<TABLE class=line_h24 cellSpacing=18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TABLE cellSpacing=3 cellPadd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1>
<TBODY></TBODY></TABLE><BR></TD></TR></TBODY></TABLE>

[ 本帖最后由 力量与美 于 2008-2-28 13:29 编辑 ]

01030991.jpg (37.82 KB)

01030991.jpg

11475966602110231.jpg (56.25 KB)

11475966602110231.jpg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