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发表于 2010-7-28 21:1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县城里,上个世纪70年代生人的朋友,估计有很多都在县电影院的斜对面,那个由一位老太太掌门的书摊里读过武侠小说。我也是。
依稀记得是小学暑假,各大书摊的连环画已经喂不饱我,四处觅食的我寻找更耐啃的精神食粮。因为付不起租金将书带回家,我用整个下午,在书摊的矮凳上磨着各种坐姿,匆匆浏览每本都至少半寸厚的武侠小说。那些书名各个都充满**,捧读的那本常常要挑很久。不过老实说,时间紧张,读书的乐趣丧失大半,所以没看多少,也没什么印象了。
80年代有本《武林》杂志,每月连载梁羽生的作品,我对里面的诗词老大不耐烦,正派反派主人公打来打去老是难分高下,也是老大不耐烦。毕竟那时年纪小,读武侠图个嘎嘣脆,很多要义精华没能领会。这种感觉八戒吃参果后所言最为精当——吃的忙了些,不象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
后来有天黄昏,我去邻居家,桌上一本杂志里有武侠小说,便顺手翻看,谁知一看就不能放手,硬是生生读完。回家路上只觉天地无光,以前书里的那些武侠高手统统不堪一提,谁能比得上那使狼牙棒的大汉啊!狮王一吼,群雄皆废!多年后,当我读到《倚天屠龙记》,才知道那汉名叫谢逊,在书里,武功能进前十已经很勉强。
再后来,有个同学在上学的路上和我狂聊读到的一本武侠书,我跟他借,他说是他父亲的,万难借出。我至今记得他激动的语调和夸张的手势,仿佛他旁观了书中那惊心动魄的场景。也是过了很久,才知道那是《射雕英雄传》的开篇,梅超风正在大漠中练习九阴白骨爪呢。
金庸先生在气氛渲染与情节的铺垫、推动等方面,确实要高出同侪一筹。当然,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与发扬更是不用说了。我读金庸,往往读了上句就知道下句,倍觉亲切温暖,但我通常有意避免看两段。一是萧峰失去阿朱之后在山林里哭泣,一是岳灵珊伤逝在令狐冲怀里。武功打斗是手段,是缩影,一切好文字的最高境界还是写出人性之美。
到了90年代吧,古龙开始风行书肆。我早有耳闻却不动于心,暗想:写武侠嘛,不写招数能写出什么名堂?尽管如此,还是找了一本《护花铃》来看。这本应该不是古龙的水准之作,读了觉得不过尔尔。但我有个朋友原来和我一样喜欢金庸,他不遗余力的推荐《多情剑客无情剑》。一读之下,才发现原来武侠小说可以这样写。那些诗一样凝练精致的句子,那些福尔摩斯探案一样缜密的推理,极大的开拓了武侠小说的天地。
读完可以读到的古龙,我突然对武侠小说没有兴趣了。古龙之后,陆续流行了温瑞安、黄易等人的作品,几乎每个租书店里都满满几排,煞是神气。我却没有再看,或许是长大了吧。
偶尔,在网络读到一些讨论东方不败和独孤求败谁的武功更强的帖子,会觉得那样认真的对待书里的虚构人物,说明他们还有梦,虽然不免因年轻而流于肤浅。相信每个男孩子都做过成为英雄的梦,所以连张艺谋也导演了《英雄》来圆梦。
我收藏了几本金庸的小说,常常要过很久才翻一翻。灯下,仿佛重温旧梦。 |
心肝宝贝心肝宝贝 无论将来你是什么样子我都记得你现在的模样
不要长大啊心肝宝贝就在我的怀里,永远永远
心肝宝贝心肝宝贝 无论将来你是什么样子我对你都会象现在这样
快快长大吧心肝宝贝我在你的身边,永远永远
2006年正月初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