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品评张爱玲——因为争议所以美丽

几十年以后的今天张爱玲再次成为焦点,以其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热潮席卷了整个中国:《金锁记》、《半生缘》以及《张爱玲传奇》。此外,张爱玲一生中惟一爱过的男人,对她始乱终弃的“大汉奸”胡兰成,其手稿《今生今世》近日也问世并热销……热热闹闹,你来我往,这个拥有经典才情的女子再次被众人所瞩目

据说胡兰成用情不专,走到哪里“爱”就转移到哪里,从张爱玲到周训德、范秀美直到佘爱珍,人们称他为”薄情寡义、情债累累“。他自己却视爱上每个女人都是件美好的事。胡兰成与张爱玲结婚后,先是住院时爱上周小姐,然后又跟范秀美结了秦晋之好。张爱玲千里迢迢去看他,胡兰成很不高兴,觉得张爱玲怎么也像俗人一样。他对张爱玲从来不觉得抱歉

实际上所谓爱情,无论是谁的爱情,哪怕是张爱玲的,其骨子里都必然包含着两个方面——自我感动和自我欺骗。张爱玲的小说,论及男女,固然可以洞察人性之黑暗,但她自己与胡兰成的爱情,却是极庸俗与盲目的。很多人津津乐道的那段张氏爱情格言:“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话说得固然漂亮,足以让无数小女生心折,但意思其实平常得很,与怀春女生从琼瑶那里获得的爱的理解如出一辙

当张爱玲遇上胡兰成,原来也就是一个怀春的小女人,遇上了一个会说甜言蜜语的坏男人。胡兰成看上张爱玲。实际上是抱着一种奇货可居的心态。张爱玲长的并不漂亮,但文章却写得令胡兰成吃惊,为人又骄傲高洁,这样的“奇女子”,对于胡兰成这样的男人,激发起来的并不是真正的爱情,而是一种据为己有的征服欲。而张爱玲看上胡兰成,完全是“才子佳人”的心态在作崇。从相貌上看,张爱玲固然不是什么绝代佳人,但从心性上,自恋如她,在内心里必然是把自己想象成了冰清玉洁的“佳人”。而在那个时代,胡兰成是少有的带有古典才子气质的男人,文采斐然

张爱玲小照

张2.jpg (2.3 KB)

张2.jpg

所以有些男女之间的规律,在任何时代都适用。我们经常谈论的那种“坏男人”专吃略带些傲劲儿的小女生的情感模式,其实也正是胡兰成吃定了张爱玲的那种模式.越是骄傲的女人,越容易被"吃定",因为她们其实比一般的小女人更加盲目和不愿意承认失败.而像胡兰成这样的男人,一旦将张爱玲娶进门,上了床后,那种新鲜的征服欲便已得到满足,最初的情感冲动也就随之冷却.这时的张爱玲,身上的神秘色彩消失殆尽,不过是一个不太会过日子的傻女人而已.于是胡兰成朝三暮四,到处播撒情种.这个人,从人品上看下流得很,既没气节,又极端虚伪,他不当汉奸,谁当?聪明如张爱玲,难道还看不出来?但是这时的张爱玲已是被吃定了的痴怨小女人.当她千里寻夫,只为让胡兰成在她和小周之间作出选择时,她的清高与骄傲已荡然无存.更难堪的是,当她找到胡兰成,却发现胡竟又跟范秀美生活在一起.此时的张爱玲,委屈求全地与他二人相处,甚至夸范秀美长得漂亮,为其画像……只要胡兰成不抛弃她,恐怕边二女共侍一夫的心都有.但胡兰成的心已完全要漂亮而有女人味的范秀美身上了.他真正喜爱的,不是才华,而是美色.才女张爱玲只有选择孤苦地离开

及至一对昔日传为佳话的爱侣在码头诀别,胡兰成掉头离去,张爱玲在雨中一个人几乎哭尽了毕生的眼泪.从那一刻开始,她关于"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梦彻底破灭.流露在文字里的是更决绝清冷的情绪.她没有怪过任何人,尤其是她爱的男人.人人都希冀爱情,未必人人有这样的勇气爱得如此义无返顾

张3.jpg (4.14 KB)

张3.jpg

老年胡兰成

老年胡兰成.jpg (10.16 KB)

老年胡兰成.jpg

胡兰成之著作<今生今世>

今生今世.jpg (25.36 KB)

今生今世.jpg

爱便爱了,莫要管那许多的胡思乱想,经过就好~~当时真切就好`~
子陵
徐爷感触颇深哪
[fly]北京联络人   
联络方式  QQ:150653248   
MSN:dodo_dodo20012002@msn.com     
手机:13001006280   
欢迎联络
胡兰成这厮,竟然出书了!大陆的出版社啊,眼里只有钱!唉,这世道!

k.jpg (59.21 KB)

k.jpg

君声丽影,齐唱秦歌!
胡兰成,据说是拿着鞭子的人
眼光看向最远处, 如果遇到另外一匹狼, 也只倾心于他的孤独!
行云流水到底小丫头片子的说。活活。
沉默回应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话说得固然漂亮,足以让无数小女生心折,但意思其实平常得很,与怀春女生从琼瑶那里获得的爱的理解如出一辙"

何谓文学,不过是将平凡的万事万物以一种让人产生想象力的方式进行描述。哪一位诗人、大文豪不过如此。要不然怎么会有“初看山为山,水为水;二看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再看山依然是山,水依然是水”的论断。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