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花开一十一,一五六,一五七,一八一九,二十一……”还记得这熟悉的节奏吗?对于女孩子来说,没有跳皮筋的童年是不可想象的。下课或是放学时,校园里或是居民区的空地上,“绊马索”实在是壮观。两三个人原地站立,将长长的皮筋绷直,另一队的人在皮筋的圈内转身、跳跃、勾腿……随着游戏的深入,皮筋一节一节地升高,难度也一点一点地加大。后来,皮筋移至脖颈,甚而用手举过头顶……
下课或是放学后,大家选定一块空地,清点一下人数,开始划队。一般是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比乌鸦比白”的方式(也就是大家同时出手看手心手背划队),分成两队;另一种是先由所有参加游戏的人选出两个头儿(通常是大家公认的高手),接着由这两个头儿以“石头剪刀布”决出先后开始轮流点将,最后决出两队的人选。人数多的话通常采取第二种方法。
小学时,我跳皮筋的劲头儿特别足,不仅课间玩,中午还要牺牲“午休”。游戏开始后,分好两组,两人做桩抻橡皮筋,先从脚踝位置跳起,这是最容易的高度,谁都能跳得过去,随着双脚不停摆动,跳进皮筋内、两脚分开、跳出……之后,皮筋高度一点点上升,先是膝盖、腰部、**、脖子,最后两手高高举起。跳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且不是跳过了事,还必须在同一高度跳出几种花样,才取得“升级”的资格,否则就算输,只得去做桩抻橡皮筋了。
跳皮筋经常跳到废寝忘食的程度,这跟游戏规则有很大关系。一般是跳得最拿手的两人通过猜拳,逐一选择自己的队友,协调性差的自然被落到最后,如果双方都没选中你,将淘汰出局没有资格参加。
另外,跳得最好的人也是双方必争的对象,如果队员中有一人跳输,另一个人可以去救,救人方法就是再跳一遍,跳过了没有出错,那个人就被“救活了”,可继续玩。在当时来说,如果被双方都看好,无疑可极大限度地满足一个小女孩的虚荣心。
现在闭上眼睛,还能回忆起小时候为跳皮筋儿顾不得回家吃饭,为得到一根好皮筋儿而好好学习,为赢得伙伴的认可而苦练技术的情景。跳皮筋让我的童年充满了笑声,只要跳起来,不认识的小伙伴也会打成一片。
当时我们用的橡皮筋多是从旧衣服上拆下来的,花花绿绿,新旧不一,一节一节接起来。要是谁能够拥有一条全新的橡皮筋,那可是……用现在最时髦的说法“甭提多牛B”了。这种拥有一根又长又新的橡皮筋的梦,我们这一代许多人都做过,那种得到后的欣喜若狂的感觉,在今天回想起来都还能清楚地记得……
小时候的跳皮筋时唱的歌谣
小皮球,香蕉梨,马莲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
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
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
七五六,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
八五六,八五七,八八**九十一。
九五六,九五七,九**五一百一。
董存瑞,十八岁
参加了**游击队
炸碉堡,牺牲了
**的任务完成了
周扒皮,坏东西,
三更半夜来偷鸡,
母鸡小鸡做游戏,
一把捉住周扒皮,周扒皮!
朋友你还记得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