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经受日凌干扰考验

在昨天(10日)的节目中我们提到,从8号下午开始,我们和嫦娥一号卫星的通讯会受到一种特殊的天象“日凌”的干扰。

  那么一天过去了,它经受住了日凌的考验了吗?在未来的日子还有哪些特殊的空间环境状况会影响到我们的嫦娥一号的绕月飞行呢?继续来看今天的张萌追嫦娥。

  记者张萌现:在大家看到大屏幕上的这幅图就是日凌现象,月球飞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个天体几乎成了一条直线。此时此刻太阳发出了各种各样强烈的电磁波会影响嫦娥一号和地面的通讯,据我们了解在10号的上午6点49分这个干扰达到了最高值。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体室副主任陈险峰:今天这次日凌没有对卫星监测造成什么影响,因为青岛站一进站我们就收到了遥测数据,没有发生丢桢和乱码的现象。

  工作人员介绍说,“嫦娥一号”卫星之所以能够这么安然地度过“日凌”,是因为我们设在青岛测控站的巨型天线起到很大的作用。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体室副主任陈险峰:我们青岛站使用了一个18米的接收天线,这样天线的口径大呢,它的波束宽度就会很小,就相当于我们一个聚光的手电筒 这样只要太阳和卫星没有完全重,尽管它是一个很小的角度,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很窄的波束把卫星的信号剔出来。

  工作人员说,别看茫茫宇宙是那么的静谧,但嫦娥一号的绕月之旅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风平浪静,除了日凌,它还要经受住月蚀等天象的考验。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体室副主任陈险峰:月蚀是卫星在绕月一年中面临的最严酷的工作状况,在月蚀过程中,卫星要经过三个多小时不能见太阳,这是非常长的一个时间范围,那么这三个小时对卫星考验非常大,一个是温度降到非常低,一个是能源供应。

  除了这些我们已知的天象干扰外,空间环境中的各种高能粒子、宇宙射线也会时不时地给嫦娥一号的月球旅程设置障碍。(文/央视国际)
分手  逃离的洒脱   离别  希望的超度    迷失在同归的殊途  没有开始又何谓结束

嫦娥一号今日将与地面失去联系45分钟

记者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获得的最新消息,受月球运动轨迹影响,今天“嫦娥一号”卫星将有45分钟和地面失去联系,这也是“嫦娥一号”第一次长时间和地面失去联系。工作人员将密切关注这段时间后卫星的运行状况。(来源:央视国际)
分手  逃离的洒脱   离别  希望的超度    迷失在同归的殊途  没有开始又何谓结束
月球,跟随地球不知多少年了?也许地球上还没有人类之前,它就在天天看著地球。以前,大家都说月里有一座广寒宫,住著一位古代美女─嫦娥、一只白兔,还有一位天天在砍伐桂树的吴刚。
  然而,一九六九年七月十九日,美国太阳神十一号太空船登陆月球,没有看到广寒宫,也没有找到嫦娥和白兔,更没有桂树和吴刚,於是许多人的美丽幻想成为科学的失望。
  但是,时至今日,太空人登陆月球已有26年了,人类对月球的了解并没有增加,反而由於从太空人留在月球上的仪器,得到更多的不解资料,让科学家愈来愈迷惑,每当夜晚抬头望向月球之时,产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复杂情绪,不禁要问:月亮呀!可不可以告诉我们,你的真相?

  未有定论的月球起源

  目前有关月球起源的说法有三种,第一个假说是月球和地球一样,是在46亿年前由相同的宇宙尘云和气体凝聚而成的;第二个假说是月球系由地球抛离出去的,抛出点後来形成太平洋;第三个假说是月球为宇宙中个别形成的星体,行经地球附近时被地球重力场捕获,而环绕地球。
  原本多数科学家相信第一种说法,也有少数相信第二种说法,可是自从太空人登上月球,取回不少月球土壤,经化验分析知道月球成分和地球不同。地球是铁多矽少,月球是铁少矽多;地球钛矿很少,月球却很多,因此证明月球不是地球分出去的。第二种说法站不住脚了。同样的原因,也使得第一个假说动摇了,因为,如果地球和月球是在46亿年前经过相同过程形成的,那麽成分应该一样才对,为何差异会那麽大呢?所以,科学家只好也放弃第一种说法。
  只剩第三种说法了,可是如果是其它地方飞来的星体,飞进太阳系後,太阳引力比地球引力大很多倍,照理讲月球应该受到太阳的引力而飞向太阳,不是受到地球的引力而留在地球上空的。
  这三种「正统科学家」提出的假说,没有一项能解答所有疑问,也没有一项经得起严格的质问。事实上,时至今日,「月球来自何处」,仍是天文学未定之论。也因此任何人都可以提出自己月球起源的看法,不管多离奇,他人是不能用任何「小科学」的字眼来批评的。
  日、月、地球间的奇妙现在举出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天文上的奇妙现象,让大家用心想一想。月球离地球,平距离约为38万公里。太阳离地球,平均距离约为1亿5千万公里。两两相除,我们得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月球到地球的395倍远。
  太阳直径约为138万公里,月球直径约为三千四百多公里,两两相除,太阳直径约为月球的395倍大。395倍,多麽巧合的数字,它告诉我们什麽信息?
  大家想想看,太阳直径是月球的395倍大,但是太阳离地球有395倍远,那麽,由於距离抵销了大小,使这两个天体在地球上空看起来,它们的圆面就变得一样大了!
  这个现象是自然界产生的,或是人为的?宇宙中那有如此巧合的天体?从地面上看过去,两个约略同大的天体,一个管白天,一个管夜,太阳系中,还没有第二个同例。著名科学家艾西莫夫曾说过:「从各种资料和法则来衡量,月球不应该出现在那里。」他又说:「月球正好大到能造成日蚀,小到仍能让人看到日冕,在天文学上找不出理由解释此种现象,这真是巧合中的巧合!」难道只是巧合吗?有些科学家并不这麽认为。科学家谢顿(WillianR.Shelton)在《羸得月亮》一书中说:「要使太空船在轨道上运行,必须以每小时18,000哩的速度在100哩的太空中飞行才可以达成平衡;同理,月球要留在现有轨道上,与地球引力取得平衡,也需有精确的速度、重量和高度才行。」
  问题是:这样的条件不是自然天体做得到的,那麽,为何如此?做为卫星它太大了。
  太阳系的行星拥有卫星,这是自然现象,但是我们的地球却拥有一个大得「不自然」的卫星─月球,也就是说做为一个卫星,月球的体积和其行星─地球相比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来看看下列数据:地球直径12,756公里,卫星月球直径3,467公里,是地球的27%。火星直径6,787公里,有二个卫星,大的直径有23公里,是火星的0.34%。木星直径142,800公里,有1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5,000公里,是木星的3.5%。土星直径120,000公里,有2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4,500公里,是土星的3.75%。
  看一看,其它行星的卫星,直径都没有超过母星的百分之五,但是我们月球却大到百分之二十七,这样比较之後,是不是发现月球实在「大得不自然」了。这个资料,又在告诉我们,月球的确不寻常。
  
  
  陨石坑都太浅了

  科学家告诉我们,月球表面的坑洞是陨石和彗星撞击形成的。地球上也有些陨石坑,科学家计算出来,若是一颗直陉10哩的陨石,以每秒三万哩的速度(等於100万吨黄色炸药的威力)撞到地球或月球,它所穿透的深度应该是直径的四到五倍。
  地球上的陨石坑就是如此,但是月球上的就奇怪了,所有的陨石坑竟然都「很浅」,以月球表面最深的加格林坑(GagrinCrater)只有4哩,但它的直径有186哩宽!直径186哩,深度最少应该有700哩,但是事实上加格林坑的深度只是直径的2%而已,这是科学上的不可能。为什麽如此?大文学家无法圆满解释,也不去解释,因为心里清楚,一解释就会推翻所有已知的月球知识。
  因为,只能用月球表面约四哩深处下有一层,很坚硬的物质结构,无法让陨石穿透,所以,才使所有的陨石坑都很浅。那麽,那一层很硬的物质结构是什麽?

  不可能存在的金属

  月球陨石坑有极多的熔岩,这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些熔岩含有大量的地球上极稀有的金属元素,如钛、铬、钇等等,这些金属都很坚硬、耐高温、抗腐蚀。科学家估计,要熔化这些金属元素,至少得在2、3千度以上的高温,可是月球是太空中一颗「死寂的冷星球」,起码30亿年以来就没有火山活动,因此月球上如何产生如此多需要高温的金属元素呢?而且,科学家分析太空人带回来的380公斤月球土壤样品後,发现竟含有纯铁和纯钛,这又是自然界的不可能,因为自然界不会有纯铁矿。
  这些无法解释的事实表示了什麽?表示这些金属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提炼的。那麽问题就来了,是谁在什麽时候提炼这些金属的?

  地球上看不到的那面

  月球永远以同一面对著地球,它背面直到太空船上去拍照後,人类才能窥视容颜。以前天文学家认为月球背面应和正面差不多,也有很多陨石坑和熔岩海。但是,太空船照片却显示大为不同,月球背面竟然相当崎岖不平,绝大多数是小陨石坑和山脉,只有很少的熔岩海。此种差异性,科学家无法想出解答,照理论言,月球是太空中自然星体,不管那一面受到太空中的陨石撞击的机率应该相同,怎会有内外之分呢?月球为何永远以同一面向著地球?科学家说法是说它以每小时16.56公里的速度自转,另一方面也在绕著地球公转,它自转一周的时间正好和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同,所以月球永远以一面向著地球。太阳系其它行星的卫星都没有这种情形,为何月球「正好」如此,这又是一种巧合中的巧合吗?难道除了巧合之外,不能找一些其它的解释吗?
  阿姆斯壮透露一些内容:「它真是不可思议……,我们都被警示过,在月球上曾有城市或太空站,是不容置疑的,……我只能说,他们的太空船比我们的还优异,它们真的很大……。」数以千计的月球神秘现象,如神秘闪光、白云、黑云、结构物、幽浮等,全都是天文学家和科学家共睹的事实,这些现象一直未有合理解释,到底是什麽呢?
 
 空心的太空船月球

  一九七零年,俄国科学家柴巴可夫(AlexanderScherbakov)和米凯威新(MihKaiVasin)提出一个令人震惊的「太空船月球」理论,来解释月球起源。他们认为月球事实上不是地球的自然卫星,而是一颗经过某种智慧生物改造的星体,加以挖掘改造成太空船,其内部载有许多该文明的资料,月球是被有意的置放在地球上空,因此所有的月球神秘发现,全是至今仍生活在月球内部的高等生物的杰作。当然这个说法被科学界嗤之以鼻,因为科学界还没有找到高等智慧的外星人。但是,不容否认的,确是有许多资料显示月球应该是「空心」的。
  最令科学家不解的是,登月太空人放置在月球表面的不少仪器,其中有「月震仪」,专用来测量月球的地壳震动状况,结果,发现震波只是从震央向月球表层四周扩散出去,而没有向月球内部扩散的波,这个事实显示月球内部是空心的,只有一层月壳而已!因为,若是实心的月球,震波也应该朝内部扩散才对,怎麽只在月表扩散呢?
  架构新月球
  现在,我们可以来重新架构月球理论了:月球是空心的,月壳分为两层,外壳是岩石及矿物层,像是自然的星体,由於陨石撞击月球後,只能穿透这一层,已知陨石坑的深度都不深,最深只有四哩,所以此层厚度最多五哩。月球内壳是坚硬的人造金属层,厚度不知道,也许只有十哩,成分含有铁、钛、铬等,能耐高温、高压、腐蚀,是一种地球人未知的合金。
  因为太空人安装在月球,表面的月震仪显示震波只在月表传递,而不深入内部,可见月球的确只有这两层月壳。既然如此,月球就不是自然界的,它是人造的,造它的「人」经过精细计算,将月球从他们的星系迎到太阳系来,摆在现在的位置,使地面上的人能在夜间看到它,而且和太阳一样大。所以,月球起源的三种理论都不对。「造月的人」让月球永远以一面向著地球,因为这一面有不少控制地球的设备。他们自己住在月球背面的内部,因为月球表面日夜温差太大,中午最热是摄氏127度,夜间最泠是零下l83度,不适合居住,所以都住在内部。他们巳发展出飞碟,经常飞出外面做些研究或修护仪器,并注意地球人的动静,有时被地球太空人看到,有时被地面上的望远镜观测到。
  「造月的人」是那一种外星人?他们来此有多久了?我们目前都还不知道。也许不久,地球人就能知道月球的真相了。我用科学无法解释的实际月球现象,来重新架构月球的理论,「圆满的」将月球之谜……解答,有谁能说这样做是「不科学」呢?


           -----------------------------------------
                        
                                          权当佐餐

                                     

嫦娥首席科学家首次回应中日探月之争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二日电(记者应妮)由“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担任主编的“嫦娥书系”今日在此间首发,欧阳自远在会上首次回应了所谓“中日探月之争”,指双方技术各有千秋,不能以某个单项来判断优劣。

  这套“嫦娥书系”一共六册,约一百万字、八百余幅插图,分别是《逐鹿太空》、《蟾宫览胜》、《神箭凌霄》、《翱翔九天》、《嫦娥奔月》和《超越广寒》。

  欧阳自远表示,六册图书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当今空间探测的进展态势和月球探测的历程,人类对月球世界的认知和月球开发利用前景,以及中国“嫦娥工程”的背景、目标、实施过程和重大意义,其中不少史料、工程进展当中鲜为人知的事情都是首次在书中披露;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筹备达四年之久的丛书作者多是参与“嫦娥工程”相关领域的骨干专家。

  对于目前热议的“中日探月之争”,欧阳自远亦开诚布公地表态,日本的“月亮女神”和中国的“嫦娥一号”各有千秋。日本以三个卫星联合探测月球的重力场,这在世界来说是首次;中国用微波探测仪探测月壤特征及厚度,也是世界首次。至于探测月球地形地貌的立体图、测量月表化学组成岩石类型和探测月球空间环境则都是相似的科学目标。

  他表示,不管是日本还是印度以及美国进行的探月计划,我们都要尊重每个国家的智慧和创造性;而探测月球是人类的一项共同事业,他希望将来各国能共同合作,加深人类对月球的认识。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正在迎来“太空科普”的第二次高潮。(完)
分手  逃离的洒脱   离别  希望的超度    迷失在同归的殊途  没有开始又何谓结束

探月副总设计师称“嫦娥一号”并未失踪

最近3天以来,“嫦娥一号失踪了吗”的帖子在凯迪网论坛热帖排行居高不下,截至昨天下午4时,浏览量超过十万,近千人回复。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请相信我!‘嫦娥’没有出现问题,她已进入环月轨道,跑不了的。”

  嫦娥一号失踪了吗?

  11月12日,新华社电称,受月球运动轨迹影响,“嫦娥一号”卫星有45分钟和地面失去联系,这也是“嫦娥一号”第一次长时间和地面失去联系。

  11月13日,网友台辅“嫦娥一号失踪了吗?”的转帖出现在凯迪网的猫眼看人论坛。随着11月14日媒体消息称“嫦娥一号卫星”将继续在距离月球200公里的工作轨道上接受全面的系统检查,等待各种科学仪器打开后进行科学探测,台辅的转帖成为论坛里人气最爆的热帖之一。至昨天下午,网上显示该帖有逾十万人浏览,跟帖数945个。

  专家:网上是瞎说的

  昨天下午3时40分,记者致电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他在听说网上的传言后笑称:“网上的消息是没有根据的,瞎说的,由它去好了。不过,相信我!‘嫦娥’跑不了的。”

  龙乐豪对“嫦娥”目前的状态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要举行大合唱之前,得先做些准备,比如练练嗓子,摆好乐谱,支好架子等,‘嫦娥’目前就是进入到合唱前的这个状态,等到18号,合唱的准备环节就基本完成。其身上装载的各种有效载荷(科学仪器)将在这一天后陆续开始工作,预计在20号左右将传回东西。”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卫星的控制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地面控制,另一种是当卫星运行到不能和地面通信号的时候,有能力进行短期的自主控制。每个卫星设计的时候都考虑到失去信号的问题,像以前的神舟飞船也曾遇到这种情况。“目前我们的测控覆盖率最多能达到92%至98%,即使月球没有遮挡,也没法保证100%不失去信号。

  中国科学院院士、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昨日在参加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建院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说,正在绕月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运行正常、状态非常好,卫星将按计划实施各项科学探测任务。

  本报记者 (来源:南方都市报)
分手  逃离的洒脱   离别  希望的超度    迷失在同归的殊途  没有开始又何谓结束
放任很是关注这个嫦娥一号啊。

想从月亮上下来了?
想了那么久早该下来了。

《今晚我会在月亮上想你》


天地有边界
人皆为囚


思想自由如风
肆虐、无疆
           

嫦娥一号正不断试传照片 传回图片将压缩加密

原帖由 在第6对相遇 于 2007-11-17 08:57 发表
放任很是关注这个嫦娥一号啊。

想从月亮上下来了?
想了那么久早该下来了。

《今晚我会在月亮上想你》
就是喜欢月亮^_^
本报讯 (记者鲍颖)北京飞控中心昨日确认,“嫦娥”传回的首张月球照片将首选26日对外发布。
  权威人士昨日透露,目前“嫦娥一号”正在不断地试传照片,预计在26日左右正式公布。为保证最终发布照片的清晰度和准确度,有关专家正根据照片质量对仪器进行调试。
  据专家介绍,对“嫦娥”传回的图片,会进行压缩和加密,图片接收和处理的中心为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月球传回的数据将被复制成两份,一份直接放入数据管理分系统进行储存,另外一份在运行管理分系统的调度下,送到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处理。
  卫星携带的CCD相机,随“嫦娥一号”飞行过程中,将连续拍摄月球表面,形成一条15厘米宽的胶片,这条胶片能够反映月表60公里宽的条带。根据卫星的工作轨道和月球的自传周期,CCD立体相机在一个月内可对全月球表面覆盖一遍。
  根据国家航天局发言人李国平的介绍,到2008年1月中旬,“嫦娥一号”上所有对月探测仪器将覆盖全月完成一轮探测。
分手  逃离的洒脱   离别  希望的超度    迷失在同归的殊途  没有开始又何谓结束
新华网北京11月26日电 (记者 陈二厚 黄全权) 26日9时40分许,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并制作完成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在第一时间,“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通过新华社传到了世界各地。
  首幅月图的完成和公布,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这幅“嫦娥”眼中的月球真实世界,位于月表东经83度到东经57度,南纬70度到南纬54度。图幅宽约280公里,长约460公里。图像覆盖区域属月球高地,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
  图中右侧60公里宽的条带,是嫦娥一号“睁开眼睛”后获得的第一轨景象。
  呈现在世人眼中的这幅真实月面图景,由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CCD立体相机采用线阵推扫的方式获取,轨道高度约200公里,每一轨的月面幅宽60公里,像元分辨率120米。
  从11月20日开始,随着CCD立体相机开机工作,地面应用系统获得第一批原始图像数据,经过对接收的图像数据进行技术处理,并对19轨图像进行拼接,完成了“第一幅月面图像”制作。
  在此基础上,首个月球三维立体图像也已制作完成。
  图片静静无声,梦想已越千年。
  “中国的探月工程及成果,对中国而言是开创性的,对世界而言,也将为国际空间研究提供宝贵的探索。”中国国家航天局负责人说。
  在未来一年时间里,嫦娥一号卫星将不断地传回各种探测数据。数据经过处理后,将提供给科技人员进行研究。

U2240P1T1D14388489F21DT20071126103736.jpg (37.4 KB)

U2240P1T1D14388489F21DT20071126103736.jpg

分手  逃离的洒脱   离别  希望的超度    迷失在同归的殊途  没有开始又何谓结束
原帖由 放任_分离 于 2007-11-23 06:24 发表

就是喜欢月亮^_^
本报讯 (记者鲍颖)北京飞控中心昨日确认,“嫦娥”传回的首张月球照片将首选26日对外发布。
  权威人士昨日透露,目前“嫦娥一号”正在不断地试传照片,预计在26日左右正式公布。为保证 ...

39.gif (3.02 KB)

39.gif

115_571_48e606aff1d46fe.gif (305.87 KB)

115_571_48e606aff1d46fe.gif

思念如水
  你的模样慢慢发黄
  直至成为一种习惯...

嫦娥一号的第一轨原始数据。左侧图像为CCD相机拍下的前视、正视、后视图片

嫦娥一号的第一轨原始数据。左侧图像为CCD相机拍下的前视、正视、后视图片

U660P1T1D14433606F21DT20071202151412.jpg (65.85 KB)

U660P1T1D14433606F21DT20071202151412.jpg

分手  逃离的洒脱   离别  希望的超度    迷失在同归的殊途  没有开始又何谓结束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