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孟庭苇的:把他换做你。过冬。一个爱上浪漫的人……
也是我最喜欢的女歌手!
人世间的事谁也无法掌握 该执着的,永不怨悔 该舍去的,不再牵挂 该珍惜的,好好把握 我爱雨天……………!
楼主和偶的音乐历程相近,从《中广流行网》开始。
看楼主的文章,仿佛回到高中的青葱岁月。
水岸//
你是一滩清亮的溪水
      欢快地流向远方我是岸边险峻的山峰
                                   默默凝望着你远去的身影

NO.06 张学友

  
   张学友,被歌迷称作“歌神”,可想而知,他的歌曲是多受欢迎了。张学友,无论从嗓音条件还是唱功来说,无疑都是非常非常优秀的,虽然歌神的称号有点夸张,但是,可以说近十年香港歌坛可以跟他一比的男歌手,是没有的。
  
   90年代初,香港忽然有了“四大天王”的提法,将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一起相提并论。不过,我相信广大歌迷跟我的看法应该是一样的,就唱歌来说,张学友跟他们三个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级别相差还不是一点半点,而是很多很多。
  
   张学友最开始的歌,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一个《轻抚你的脸》,是用粤语翻唱罗大佑的《穿过你黑发的我的手》,收在《smile》专辑里,那应该是学友第一张粤语专辑,那个专辑里还有一首很出名的歌——《情已逝》。
   后来,还有两首古典题材的歌我印象比较深,《楚歌》和《霸王别姬》,都是顾嘉辉的作品,都收在学友的第二个粤语专辑《遥远的她》里,那个专辑有很多翻唱欧美、日本的歌,例如《AMOUR》《月半弯》《遥远的她》《单车少女》等等,早期香港的歌很多都是翻唱国外的曲子。《遥远的她》还同时有个国语专辑,叫做《情无四归》,两个专辑里面有几首相同的歌,区别是歌词分别是粤语和国语而已。在《情无四归》里面,有很经典的《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虽然是翻唱罗大佑的,但是我认为张学友唱的跟罗大佑版本的不分上下。
  
   其实,虽然张学友出道很早,但是我是很晚开始听张学友的专辑的,大约是《吻别》那个专辑之后听得才比较多吧。那一年,《吻别》专辑非常出名,估计销量也很大,里面《情网》《吻别》《一路上有你》几乎每个同学都会唱。那个专辑里有一首我很喜欢的歌《秋意浓》,后来我知道那个歌有粤语版本《李香兰》,自从听了《李香兰》之后,我就认为张学友对歌曲情感的把握是少有人能比得上的,那个歌也是我最喜欢的歌之一。
  
   相比较台湾歌坛,香港歌坛的创作型歌手比较少,多为唱歌为主顺便演演电影,偶尔也有自己的作品,但是很少,影响也不大(黄家驹可能算是创作歌手中比较厉害的了)。92年到96年之间,是四大天王比较红的时候,那个时代的香港歌坛,男歌手最活跃的大概是刘德华和张学友了,那个时代的张学友真的可以说是叱咤歌坛。
  
   1995年,去火车站送一个毕业的师兄,我想经历过大学的人都知道毕业送行是什么感觉吧?那时候虽然离自己毕业还早,可是,火车站站台上的那种气氛却让人心痛。站台上有我不认识的一群人,但是我知道他们是我一个学校的,看样子应该是一个班的同学,他们穿了一样的T恤衫,衣服上有同学们互相的签名,所有的人手挽手站成一个圈,在唱张学友的《祝福》。
   唱到“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若有缘,有缘就期待明天,你和我相逢在灿烂的季节”,大家的声音已经无法连贯,只听到一阵阵的呜咽。几个女生已经哭得站不稳,男生也都流下了泪。后来我毕业时同学送我我都没有流泪,可是那天却为素不相识的他们落下了泪水。多年后,只要听到那个歌,我就想起站台上的那一慕,心里还是很难过。
  
   其实,在97年之前,我对张学友的歌并不了解,也没有买过他的任何专辑,所知道的几首歌都是很出名广为传唱的那几首。但是,后来我认识了张学友狂热的歌迷我现在的老公,他对我很少听张学友感到简直不可思异。认识他之后,我就接管了他所有张学友的专辑,再然后,我们就一起买张学友的新专辑。从那之后,我才比较全面得了解了张学友的歌。
  
   张学友是一个很优秀的歌手,声音素质好,更难得的是多年一直坚持努力,他的专辑特别多,国语、粤语、精选集加起来大概有70个左右吧(包括演唱会专辑)。不知道有没有能把他所有专辑都买来的朋友,反正我是没有买全的。我认为论唱功,香港同时期的歌手基本没有能跟张学友划归到一个档次的;论对歌曲情感的把握,张学友更是远强于其他歌手。
  
   张学友国语专辑我最喜欢的是《忘记你我做不到》和《走过1999》。《忘记》专辑里,比较喜欢《忘记你我做不到》《情书》《微尘》《失眠夜》。“忘记你我做不到,不去天涯海角,在我身边就好”,第一次听的时候,落泪了。
   后来在网络上,认识了一个喜欢我的北京学友迷,经常在电话里给我唱《失眠夜》,再后来他成为了我很好的朋友,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他就听我说些气话。他也常常咨询我关于他的爱情问题,例如该选择哪个女孩什么的,我跟他说,你给她们听学友的歌,然后让她们谈感受,来确定哪个是与你心灵相通的。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不知道他现在是否已经找到了属于他的恋情。
  
   《走过1999》,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伤感。不同的歌,不同的伤感:
  
   这个专辑里面有那首被广大歌迷称为伤感歌曲的典范的——《心如刀割》,尤其是最后那一句“能给的我全都给了,我都舍得,除了让你知道,我心如刀割”,只有真正爱过的人才明白那种感觉,只有真正爱着的人才有这样的伤痛,伤痛,却不能告诉她,心如刀割的感受,是留给自己的。
  
   在张学友这里,我深信一句话——“悲伤是歌曲的灵魂”。不同的感情,不同的伤痛,张学友都可以那么准确得表达出来。如果说《心如刀割》是爱的痛失去的痛,那么《走过1999》就是回忆的痛放弃的痛,我相信对于每个听歌的人来说,故事不同,痛却相通。
  
  那时候 你喜欢把手放在我手中
  让我把你紧握 小小动作赢过全宇宙
  但这时候 我习惯把手窝在口袋中
  让爱指尖流动 穿过衣袖穿过拳头穿过心头
  人依旧
  只是前进退后争执不休
  走过1999世纪最末一分钟
  许愿下一秒钟松开你的小手
  
   同样这个专辑里面,还有一首值得一说的歌——《她来听我的演唱会》,整个歌很平静,很淡然,但是里面流露出来的却是真正的痛楚,那种深埋心底的经过时间沉淀的痛楚。“岁月在听我们唱无怨无悔,在掌声里唱到自己流泪”,我们现在回忆自己听过的歌,为什么有的歌会给自己留下那么深的印象?因为那些歌不再是歌那么简单,它们见证了我们的青春岁月,每个旋律里,都有自己经历的快乐和悲伤,每个记忆的瞬间都响着那难忘的旋律。
   也只有张学友这样的歌手,有资格唱这首《她来听我的演唱会》,能够让一个歌迷从17岁听到40岁的歌手,是很少很少的。
  
   张学友的粤语专辑比国语专辑要多得多,当然粤语专辑的分量也比国语专辑的分量重。他的很多歌,是有国语粤语两个版本的,凡是这样的歌,我往往就会觉得粤语的更好听一点,呵呵。
   因为我听不懂粤语,要看歌词才行,所以我听国语的歌要比较多一些,这也就是前面有一位朋友说我对香港的歌手比较没有感觉的原因吧。因为这个原因,我对张学友的粤语专辑比较不了解,虽然听过的也挺多,但是印象没有国语的深。(估计这影响了我对张学友的判断吧)
  
   但是,我最喜欢的张学友的专辑却是一个粤语的——《雪狼湖》。在听到这个专辑之后,我才真正得意识到,张学友在香港歌坛的地位,也许很久都不会有人能够超越了。
   记得一次看上海东方卫视的音乐节目,有一个嘉宾(好像也是个歌手),说张学友充其量就是一个唱卡拉OK很好的人而已,没有强的创作能力,没有很出色的嗓音条件,甚至多年来演唱的风格都没有什么改变,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唱情歌。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认真听过张学友的歌,我也很想问一问他有没有听过《雪狼湖》。
  
   《雪狼湖》专辑里,首首都是精品,基本没办法挑出来讲了,如果一定要挑一个的话,我最喜欢《一些感觉》。《雪狼湖》的歌曲,可以说是一个整体,因为整体的创作比较系统,加上故事情节的引导,作为整体来欣赏比较有感觉吧。更重要的是,这个专辑里的每一首歌,都是需要用心来体会的,而且越听越好听。
   说句实话,我非常妒忌北京的歌迷朋友,可以现场去看张学友《雪狼湖》的演出。
  
   喜欢张学友,因为他歌曲中深含着的情感,因为他多年的不断超越,因为太多太多的好歌....
  
我用迷离的醉眼看你 却决然离去
楼主写的不错,其实我也有过这种想法,但是没有付诸文字.

你提到的人里面,我觉得林志炫唱的真不错,他适合有人为他量身打造.孟庭苇\张学友也曾经很喜欢过,也听过一些.但这几个人中没有一个人曾经给过我心灵的震颤,只能说曾经走过我的青春年少.

小哥是我成长中最重要的歌手之一!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赶快续上前半部分啊,楼主!
水岸//
你是一滩清亮的溪水
      欢快地流向远方我是岸边险峻的山峰
                                   默默凝望着你远去的身影
写得真精彩!
小猪哼哼来…… (北京愿意参加齐迷会的朋友请与藕联系13701152105)
楼主写得超精彩,继续啊,加油
爱齐秦,爱生活
很久没来了,谢谢大家对我的帖子的关心,尤其感谢原来的我2000

帖子我将继续下去
我用迷离的醉眼看你 却决然离去

NO.05 郑智化

  
   听到郑智化,也是因为台湾的一档节目,叫“自由中国之声”(现在想想应该算是敌台了,每天诋毁大陆的生活水平),里面有个每周一歌的节目,有一周选了郑智化的《年轻时代》,那个电台效果很差,但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歌,我非常喜欢,连续听了一周,还记下了歌词,后来向朋友强力推荐。但是,那时好像还没有郑智化的专辑买,他们听我说得热闹,也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
   后来改听中广流行网了(效果要好很多),也比较留意郑智化的歌。郑智化的专辑我好像听的顺序不对,第一个听的是《年轻时代》专辑,我不知道那是不是郑在大陆发行的第一个专辑。
  
   说起《年轻时代》,还有一个故事。那是高中时的一个元旦,在一个同学家里大家一起做饭吃,还喝了酒。饭后,几个人一起听郑智化的磁带,翻来覆去听《年轻时代》《我这样的男人》,几个男同学疯了一样反覆得跟着唱“我这样的男人,没有你想象中坚强”,后来一起哭了起来。
   他们不听《你的生日》,说听了就想哭,一个同学说“我感觉歌里的那个朋友(就是流浪在街头的那个)就是我自己”。后来,我尽自己可能,记住他们每一个人的生日,争取在生日的时候给他们祝福,而祝福的话无一例外,全都是——“有生的日子天天快乐,别在意生日怎么过”。
   好几年以后,我毕业参加工作了,在军训的时候,刚好度过了我的生日,那天很巧,在训练间隙的时候,教员要一个男生表演节目,他给大家唱了一首歌——《你的生日》。刹那间,很多很多的感触,说不清楚;再后来,我知道那个唱歌的男生跟我是同一天生日,那是我这一生中遇到的唯一一个跟我一天生日的人。
  
   在那一年的时间里,《堕落天使》《单身逃亡》《老么的故事》全都向我袭来,我根本分不清楚先后顺序,现在想想,可能是因为那几个专辑本身就是在《年轻时代》前面的,所以才能那么及时得冒出来。
  
   这几个专辑,多是伤感的歌曲。《单身逃亡》“一个人在逃避什么,不是别人是自己,一个人在害怕什么,不是寒冷是孤寂”,每次听了都有种很冷很冷的感觉,年少时初次体会到孤独的感觉吧。《别哭,我最爱的人》,那句“今夜我如昙花绽放”,绽放两个字,唱得非常非常伤感,曾经按着录音机的按键,一次次得只为听这两个字。
   《不要说黎明》,“一生只有一次爱得如此真....只能一夜相依,分离在黎明 ”,从那个时候一直听到现在,却觉得每次的感觉都不尽相同,因为经历越多,对歌曲的那种感伤感触就越深。《一封信》,台语歌,我听不懂,但是竟然就记着那发音,一句句得唱下来,到现在还是张口就来(这样的学歌经历,只有三次,第一次是《偏偏喜欢你》,最后一次后面会说到)。
  
   当然,郑智化的歌并不只是感情那么简单,还有很多社会题材的。例如《老么的故事》,这个歌带给我很大的震撼,是一个为煤矿矿难做的歌(想起最近国内频繁的矿难了)。例如《达奇达奇嘟》,写给一个先天两耳失聪的小孩,我总觉得里面有郑智化自己太多的感伤,因为他特殊的经历,“达奇达奇将来你会明了,所有挫折痛苦要靠自己克服”,残酷的世界对于身体不健全的人来说,就更难了,这个歌里面,能感觉到郑智化奋斗的艰辛。
  
   还有另一类歌,我不知道该用一个什么词汇来定性,但是那些歌给我的感觉,就象摇滚歌曲给我的感觉,一种青春的迷茫和寻找出口的努力,带着一种淡淡的讽刺。
   《青春祭坛》,“掉了一副假牙,只好用嘴唇抿住谎话,失去一颗童心,只好用面具隐藏虚假....我们是这一季的祭品,一场排徊于道德、解放、传统、现代和物质、精神之间的游戏”。
   《青春启示录》,“什么时候,稚真的感情披上了虚伪的外衣,看不到诚实的面孔,每个人都戴着面具,爱情似乎也变成一场可以计算的游戏,为了生存要试着放弃做梦的权力”。
   郑智化是真正用心来写思想的人。
  
   还有一首我很喜欢的歌,《猫》。“猫的恋情,猫的悲剧 ,灵魂里依旧有着猫的血液 ,猫的执着,猫的疯狂,总是在不经意里抓伤自己”。有的时候,为了得到心里想要追寻的那一份向往,改变了自己,甚至是让自己面目全非,可是,最后却发现什么也没有得到——甚至连自己都失去了。爱情如此,很多事情亦如此,再也走不回去了....
  
   92年,《私房歌》专辑出来,一首《水手》唱遍大街小巷,看到有评论说,那时符合了一个时代的需要,那时候需要励志歌曲。这个专辑两个亮点,一个是继续的伤感路线——《淡水河边的烟火》,很多朋友喜欢这首歌。另一个亮点,是郑智化的又一个风格,用戏谑的语气说出一个严肃的话题——《大同世界》《中产阶级》《三十三块》《未婚爸爸》。
  
  是不是就这样平凡到老
  我的日子一直是不坏不好
  是不是学会了放弃思考 
  这样的我才能够活得很好 
  头壳坏掉才能够活得很好
  
   92年底93年初,又一首励志歌曲出现了——《星星点灯》。里面比较流行的还有《麻花辫子》,本来对这个歌没有太多的感触,觉得还是沿袭了他的传统风格,伤感的爱情回忆而已。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个歌的MTV,郑智化自己演的,拄着双拐,我忘不了那种眼神,一种敏感的掩藏自卑的眼神——而整个MTV的情节似乎也是暗示着什么....
   这个专辑里让我听了又听的一首歌《朋友天堂好吗》:“朋友啊,天堂好吗,我还厚着脸皮继续活着,反反复复有太多借口,找不到真正的理由,朋友啊,天堂好吗,我的一生为着别人而活,我在掌声之中起起落落,没有人相信我的脆弱,我的脆弱”。 跟《中产阶级》有相同的感觉,一种对生活的麻木和平淡的自责。
  
   这个专辑里面,让我最有感触的歌是《补习街》,原因简直太简单了,那个时候,我正在为高考拼搏,那简直是黑暗的一段日子,每天被各种的功课压得喘不过气来,更多的压力来源于老师家长时刻不停的提醒。我看一眼电视,就会被问有没有复习好功课,我听一会歌,就会被提醒要抓紧时间。我一直有边看书边听歌的习惯,可是却多次被家长制止,理由是那样会分心,功课一定要受影响。每周不断的各种考试和测验,测验后成绩出来时老师家长的脸,我当时真的怀疑自己能不能坚持完高考,我能在那样的氛围里活那么久吗?
  
  读书是为了 父母面子的问题
  成绩能证明 老师猜题的能力
  你在压力和期许 苟延残喘的样子
  仿佛这样的你永远没有抗议的权利
  谁能够挤进那道窄门
  谁在门外痴痴地等
  谁在操纵这场竞争的游戏
  学历是不是教育最终的目的
  
   后来在大学的时候,我看了一次郑智化的演唱,那是个福利演唱会,郑智化是里面最出名的嘉宾。那天很巧,是郑智化的生日,我专程拿着两个蜡烛,在郑智化一上场的时候就点起,听他唱着《星星点灯》,心里一遍遍响着的却是《补习街》那压抑我心的旋律,还有那些没能走进大学校门那个时候正去补习的同学。当忧郁的音乐响起,看着拄着双拐的郑智化,我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
  
   对于我来说,郑智化就到此为止,从此,我几乎不听郑智化的歌,虽然后来有优秀的《大国民》《我是风筝》《阿飞和他的那个女人》《颜色》。可是,对于我来说,郑智化的时代,从93年就结束了....
  
   喜欢郑智化,因为他见证了我的青春岁月中的压抑和脆弱,因为他让我回头看那段岁月时,想到的是那几句歌词,第一次听的郑智化的歌词——《年轻时代》:
  
  总以为自己已经长大
  受伤的时候不需要回家
  总以为地球就踩在脚下 
  年纪轻轻我浪迹天涯
  所有欢笑泪水就是这样渡过 
  那一段日子我永远记得
  或许现在的我己经改变很多
  至少我从没改变那个作梦的我
  
我用迷离的醉眼看你 却决然离去

NO.04 罗大佑

  

   罗大佑,被称作音乐教父,现在30-40岁的人,多多少少都受到了他的一定的影响。他绝对不能仅仅算是个歌者,准确得说应该算是个音乐人吧,罗大佑的创作能力简直是惊人的,如果把罗大佑的作品除以10,分给10个人,我想,这10个人都能够在歌坛占据一席之地。
  

   很早就听到罗大佑的作品,但是基本都是听的他做的而别人演绎的作品。例如《闪亮的日子》,是听刘文正唱的;《童年》我都搞不清楚是谁唱的。听《童年》的时候,我还在上小学,只是觉得这个歌很好听。罗大佑出道非常非常早,在74年就开始创作歌曲,可以说他对台湾歌坛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不过早些时候大陆还没有那么开放,罗大佑的影响似乎也没有那么大。
  

   记得那时候有个台湾的电影《搭错车》,里面有罗大佑创作的《是否》《一样的月光》等。那个电影造就了苏芮,而那些插曲,只是罗大佑音乐生涯里一个很小的部分而已。罗大佑给很多很多的电影配过插曲,也有很多很多的歌手唱过罗大佑的歌,例如刘文正、潘越云、张艾嘉等等。
  

   罗大佑刚出道的时候,我都还没有出生呢,所以,我自然没能赶上他的第一个音乐黄金时代,在他85年暂别歌坛的时候,我基本还没有开始听歌。

   86年,世界和平年,这一年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广为传唱(不过这个歌应该是85年做的)。里面网络了当时台湾所有的当红歌手,当然也有当时不太红的歌手。“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双手让我拥抱着你的梦,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后来在《明天会更好》的MV里,找到了潘越云、殷正洋等当时出名后来就很少见到的歌手,还有苏芮、齐豫等等从那时开始红了很久的歌手,甚至还有那个时候刚刚进入歌坛的齐秦,好像还有李宗盛的面孔;不过也有一个残疾的女人,我一点都不知道是谁,不知道有没有知道的人。
  

   罗大佑再次出现,是超级好碟《爱人同志》,据说,这是罗大佑迄今最畅销的一个专辑。整个专辑里面收录了很多当初的好歌,例如《穿过你黑发的我的手》《光阴的故事》《闪亮的日子》等等,也有新创作的歌曲《爱人同志》《恋曲90》。我相信,跟我差不多同龄的人,一定对这个时期的罗大佑印象深刻。
  

   先说《爱人同志》,两个字——“耐听”。在我看来,这绝不是简单的爱情歌曲,“边个两手牵,悲欢离合总有不变的结局”,我总觉得这跟两岸关系有关,可能是罗大佑政治题材的作品太多的缘故,让我有这样的联想吧。
  

   还有很喜欢的《你的样子》和《光阴的故事》。军训的时候,我们教员经常要求大家中间休息的时候表演节目,我们班的女生就练习了这两首歌。后来,去连队跟战士们联欢,我们的队长专门要我们唱这首歌,说是感觉很健康,也特别适合这样的场合。现在当时一起军训的姐妹们已经很少能见面了,回忆起军训那三个月,一起整理内务、一起打打闹闹、一起偷偷喝酒、一起唱《光阴的故事》......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   

   曾经看到有一个人写帖子,“怀念初恋的年代”,讲述《恋曲90》和他的初恋故事。其实,所谓歌曲对人的影响,就是因为歌里面带有太多自己的记忆。而恋曲系列应该说是没有我任何的感情记忆的,所以我是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这些歌。这里面《恋曲90》可能是传唱最广的一首,但是就我个人的感觉,它没有《恋曲80》和《恋曲2000》做得好。

   《恋曲80》,是罗大佑年轻时对爱情的理解吧?“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真的相信会有永远的爱情,可是经过以后,或许是我不是专情的人吧,我发现这个世界真的没有什么爱情是永远的,六个月吧,后面的是相处而已。“亲爱的莫再说,你我永远不分离,什么都可以抛弃,什么也不能忘记,现在你说的话,都只是你的勇气”,相爱的时候,我跟他讲了这个歌词,告诉他我不相信永远的爱情,他说要让我相信,可是,最后他还是选择了离开,没有任何理由的离开,如果一定要理由,那就是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或者说现实中很多难以逾越的困难。

   《恋曲2000》,这首歌又不是单纯的感情歌曲了,一样的上升到了民族情感的高度,这个领域是罗大佑的强项。
  

   罗大佑做了太多太多的跟政治、民族情感有关系的歌曲。最出名的大概是《东方之珠》吧,香港回归前后,这个歌可是非常出名的。还有《皇后大道东》《飞车》《首都》等等,不胜枚举。
  

   大四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和寝室一个女同学疯狂得喜欢上了罗大佑的歌,每天听的都是他的歌,后来毕业时班里包了K厅,通宵K歌,我们两个当了麦霸,《告别的年代》《海上花》《思念》《歌》《如今才是唯一》《船歌》《闪亮的日子》《是否》,唱了半个晚上,后来停电了,我们就在黑暗里清唱,一直唱到嗓子都哑了。当时有同学用录音机录下来了,但是我不知道那盘磁带现在在哪个姐妹手里。   

   说句实话,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来写罗大佑,因为我所知道的罗大佑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写起来,总是无法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头绪,满脑子都是乱乱的。

   我喜欢他,是因为我发现我总是无法真的了解罗大佑的歌,而且总是在发现了一首很喜欢的歌之后,忽然发现,那是罗大佑的作品。例如《追梦人》,例如《海上花》,例如《野百合也有春天》。

   经常会在一个偶然的心情偶然的机会,发现一首曾经忽略了的罗大佑的好歌,让我静静得听很久很久.....

   他的歌,太多太多的优秀作品,让我无从选择;他的嗓音很一般,但是他歌声中透露的一种沧桑和深刻,让我深深得迷惑....
  
我用迷离的醉眼看你 却决然离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