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女子无才便是德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名言之缘起,按香港学者刘咏聪教授之研究,应是明人著作中已有此语。主要皆认为是明人陈继儒(眉公)之语:“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陈眉公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
刘教授指出,其原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严格的来说,并不是陈继儒自己说的,而是被陈氏收录在《安得长者言》一书中。所以应是陈氏引录“长者”辈所言。
刘教授进一步指出,这句话虽在晚明才诞生,但早已根植。传统的才德观正是它的土壤。“德重于才”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信念,不分男女。此外,中国人对于男性总是主张要以“德”为本,宁舍“才”而有“德”,故谓“男子有德便是才”。至于女性,中国人向来就不重视她们的才学,反而重视她们的“妇德”,而又深恐“才可妨德”,因此出现“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类话。而这所谓“才”,广义固然包括各方面的才能、智慧,但由于以往中国女性生活圈子较窄,没有比诗词歌赋更能显示她们的“才”,故此“才”很多时候是狭义地指“文才”。
所以,刘教授认为,与其单单用现代的眼光,将“女子无才便是德”一说看成是对女性智力的低估和扼杀,不如从文化意义和社会背景去研究。只是,到了清代以来,由于女性识字能文者较从前为众,就开始有对女性“才”、“德”问题的讨论了。此亦是近代中国女性争取权利之前奏。
参考资料:台湾铭传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骆芬美副教授《印象‧女性‧历史》
一个人在路上   我独自思量   
我一个人在路上   我独自彷徨   
我一个人在路上   我不再向往   
我一个人在路上   我等待阳光喔……  

应该多学学五讲四美三热爱.
她像是一條清澈蜿蜒的河 任性地流過我的一生  
輕輕的洗去我的深沉 靜靜地陪我度過多少黃昏
别忘了八荣八耻.
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底下,根子在儒学,但真正使女性无社会地位的是理学。

儒家的孔二先生虽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但至少女性从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几朝下来,社会地位并不算太底,这几个朝代,女子若有才,于婚姻方面还是有利的。以婚姻为跳板女子从政的例子也不少,如战国七雄第一雄齐宣王娶了丑女鈡离春,“齐国因以大治者,丑女之功也”,鈡离春鈡无盐奏是一典型才女,只是长得不太好看。汉朝吕后临朝称制八年,**啊,韩信牛吧,死她手里的。隋朝独孤伽罗,也是才女,隋能统一天下,有其功劳。唐朝武则天、太平公主,介都素有能力的女子,不输男子。

宋朝开始,儒学治国逐渐被理学治国替代,妇女地位一落千丈,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贞节、存天理灭人欲.....介都素理学搞出来的,另外宋朝还继承了五代十国南唐妇女裹小脚的风俗。两宋、元、明、清,最**的皇家这一级,妇女直接从政,几乎没有,清末到是出了个太后,也只敢搞搞“垂廉听政”,一搞二搞的,国家亡了,该女子是否有才,不太好评了。

有些好笑。明人陈继儒,也算一狂狷,于男女之识,不过尔尔。可想当时社会风气受理学荼毒之深。

[ 本帖最后由 填写 于 2009-1-15 22:54 编辑 ]

思念如水
  你的模样慢慢发黄
  直至成为一种习惯...
看见这题目就不想进来看
..
原帖由 花开为你 于 2009-1-16 10:39 发表
看见这题目就不想进来看
无论男女,文质彬彬方为君子,文好质不好,就会出奸臣、小人。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原帖由 京A32777 于 2009-1-17 01:15 发表
无论男女,文质彬彬方为君子,文好质不好,就会出奸臣、小人。
能扯出 伪君子,真小人。  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