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为什么不公布他是吞口水噎死?
原帖由 填写 于 2009-2-19 22:19 发表



做为看守所,因为人死在你这里的,必需负责任,至于负多大的责任及落实到责任人,要等检察院的调查结果出来。就目前,只能从现有公布文字判断,“躲猫猫”,躲得不好确实会死人,机率问題。

当然,有时候也 ...
你认为一个进了看守所的人会有心情去躲猫猫?

曾经是“逍遥岛主”的陈**恐怕也没这份逸致闲情吧。


天地有边界
人皆为囚


思想自由如风
肆虐、无疆
           
原帖由 在第6对相遇 于 2009-2-20 08:59 发表


你认为一个进了看守所的人会有心情去躲猫猫?
不排除这种可能。“躲猫猫”不是心情与否能决定的,苦中作乐的事,不是没有发生过。

当然,有时候也会出现老百姓不认同但又确实存在的事实,比如去年的“瓮安事件”,当事人确实在河边为死者做过俯卧撑 ????
原帖由 夢★ェㄏ保╃洁 于 2009-2-20 14:17 发表
当然,有时候也会出现老百姓不认同但又确实存在的事实,比如去年的“瓮安事件”,当事人确实在河边为死者做过俯卧撑。 ????
扫地老头一准又往歪歪里想了。。此俯卧撑非彼“俯卧撑”也!

引用当时各大网站上的新闻语:
刘言超(当事人)说,他做到第三个俯卧撑时,李树芬(死者)从这座大堰桥上跳入河中。

躲猫猫事件网民调查团被指未揭开**遭质疑

躲猫猫事件网民调查团被指未揭开**遭质疑


20日,在晋宁县**局会议室,“风之末端”(前排左三)等网民调查团成员提出自己的疑问。《都市时报》供图   “今天你躲猫猫了吗?”   在云南警方公布看守所内有在押人员因为“躲猫猫”一类的捉迷藏游戏而死后,这句话便开始风行网络,热度难减。   2月19日,事件发生转变——网民调查团成为超越案件本身的热点。然而在经历尴尬的调查后,网民铩羽而归,**并未大白。这些质疑案件的网民代表,反成遭质疑的对象。   在这些质疑的喧嚣声中,躲猫猫事件已成为政府处理网络舆情的实验性标本。无论结果成功与否,都已开先河。   政府不再“躲猫猫”   2月19日下午2点,云南省省委大楼4层的办公室内,宣传部副部长伍皓盯着电脑屏幕上滚动的QQ群信息,眉头轻蹙。电脑旁的烟灰缸内堆满烟头,余烟袅袅。   伍皓思考着他的决定,一个足以引爆网络世界的决定。   下午2点49分,他在QQ群内发布了第一条信息:“为应对躲猫猫事件,我们拟采取一个行动,组建一个网民调查团……”   事实上,在现实世界,当天上午伍皓就已敲定了这个方案。   躲猫猫事件进入伍皓视野是在2月17日左右,当时他正忙于参加全省的宣传部长会,“上网时发现这个事件已经成为网络舆情的聚焦点,而我们却还没及时应对”。2月19日上午,云南省委召开了一个专门的协调会,政法等相应单位参加会议。   会议上,伍皓提出让网民去现场进行调查,“网络的焦点,就要按照网络的规则解决”。提议之初,各部门的领导尚有顾虑,但很快大家达成共识,决定让网民公开、透明地了解情况,“政府这次不再躲猫猫,要让社会公众知道**”。   虽然已作决定,但伍皓仍担心号召发出后,未必会有网友参加,“毕竟是无报酬而且很辛苦的事情”。于是,他决定先在自己的QQ群内小范围地征集意见。   伍皓的QQ群名为“伍皓网络意见箱”,成员数百人,多为媒体记者和网络写手。为了吸引网友参加,在QQ群发出消息的同时,他还承诺最先报名的可担任调查团的主任。   消息发出37秒后,网友“边民”最先报名。1分钟后,网友“风之末端”报名,按照承诺,两人成为调查团的正副主任。   随后,当天下午,云南网发布《关于征集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参与调查“躲猫猫”**事件**的公告》,公告迅速被转载。公告所留宣传部新闻处的电话被打爆,近千名网友报名参加。   大学生李宁是报名者之一。2月19日晚7点多,他回到宿舍后,从QQ的弹出新闻中看到公告,随即电话报名。当晚10点,新闻处回电告知他的申请通过,并告知他第二天的集合时间和地点。   当晚,对入选者而言是一个难眠之夜。2月20日凌晨,“风之末端”在天涯社区发表了题为《求真务实,不辱网友使命——我去参与调查“躲猫猫”》的帖子。   李宁则一直在宿舍查资料到凌晨1点,临睡前他再次检查自己的装备:水笔、记录本、眼镜。躺在床上,他还在构思将要提出的“疑点问题”。   不解渴的调查   2月20日上午8点多,调查团的成员齐聚云南省委大门前。调查团共15人,其中相关部门工作人员4人,媒体代表3人,网民和社会各界代表8人。   李宁说,在出发之前,宣传部并未给他们下什么禁令,也没过问他们的行动计划。出发时,调查团的代表们和赶来的媒体记者分别乘坐两辆中巴车。   当天上午8点半,车队出发前往距昆明约50公里的晋宁县。在车上,李宁提出了他准备的两个“疑点问题”,一是死者伤口的位置,另一个是看守所的环境。在车上,大家分别提出意见,并汇总成5个问题,“气氛很**,想到了就可以说出来”。   上午10点07分,调查团来到晋宁县**局一楼一间会议室,与当地相关部门见面并开会,会议全程录音。随后,众人来到距**局约100米的事发看守所。   按照规定,看守所内禁止携带摄影录音等设备,办理好相关证件后,调查团爬过一段铁楼梯,走上看守所的巡视道。   透过铁网和玻璃窗,李宁等人详细查看了看守所的环境。在事发的9号监舍内,9名关押人员正在院中练习站姿。他们打量着陌生的调查团成员,眼神中带着好奇。   “没有发现什么蛛丝马迹,我们再次提出要看监控录像,也因相关规定而被拒绝了。”李宁说,大家很多预期的设想都没实现。调查团查看了一些文字资料后,离开看守所。他们谢绝了当地政府的午餐邀请,来到一家小餐馆内AA制聚餐。饭菜简单,每个人心头沉重。   无力的报告   当天下午4点,调查团返回昆明。他们向宣传部借了省委大楼内的一间办公室,开始写调查报告。宣传部工作人员留下开水和茶叶后,便离开办公室,此后再无人过问他们。   为求准确,调查团要求每一个人都整理录音和回忆细节。当晚11点,报告仍在整理中。李宁出去走了好远,才买到几份米线,算作众人的晚餐。   昨天凌晨1点,报告正式整理完毕,3名成员分段向大家朗读了最终报告。21日凌晨2点左右,报告正式于网上发布。   伍皓并未提前审阅报告,他和众多网民一样熬夜等待结果出炉。凌晨2点多,看过网上的报告后,伍皓直言“不解渴”。他说以网民的角度,这份报告并没有给事件下一个结论。   同样沮丧的还有调查团的成员。他们在报告中称,在网上可以呼风唤雨的网友,在现实却是那样无力,“这篇报告,绝不可能让躲猫猫事件解密或者**大白”。   被质疑的调查员   “不解渴”的报告在网上发布后,再次引起轩然大波。调查团成员成为网民议论的焦点,关注热度甚至超过了命案本身。   因为调查团查看监控录像和会见嫌疑人的请求未能实现,开始有网友质疑调查团是宣传部门的托,整个事件是在作秀。   昨天凌晨,因迟迟不见报告公布,在天涯论坛上,“风之末端”发布的帖子,回帖“风向”发生转变,从最开始赞扬他是草根英雄,转变为“政府走狗”。网友开始启动对他的人肉搜索。   很快,一些线索浮现在论坛上。“风之末端”本名赵立,自我介绍为网站编辑。但有网友搜索到《昆明日报社2007年工会工作计划》,其中赵立为工会的宣传委员,计划中所登照片也与其本人一致。   随后网友继续人肉搜索发现,8名网民和社会代表中,多人实为媒体记者和官方网站版主。同时有网友发现,在此前云南电视台的一次会议中,“风之末端”和“边民”就已经作为“热心观众”露面。网民们怀疑两人是“御用网民”,质疑其草根身份。   对此,伍皓回应称,原定的计划中,最先报名的网民将成为调查团的主任。而“风之末端”和“边民”因为是他QQ群中的成员,所以占了“提前报名”的便利。他称,此前确实在关于云南电视台的会议中见过两人,但两人绝不是官方的托。   至于两人为何在宣传部副部长的QQ群中,伍皓称是因为看重他们的网络影响力,“那个边民绝不是托,我倒觉得是个刺头,有时候让我很头疼”。   伍皓说,云南**期间,有媒体拍到有代表开会时闭眼睛,边民马上写了一篇讽刺性的批判网文,影响很大,让他这个宣传官员如坐针毡。   伍皓称,除边民等3人是QQ群成员提前报名外,其他人选都是随机产生,至于为何媒体人员居多,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事件的关注度更高。   云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龚飞负责这次随机选人。他说在报名的众多网友中,他挑选网络知名度和影响力较高的网友,判断的标准是发过的网文作品。而在社会人士中,则选择各行各业的人,既有大学生,也有民营企业员工和保险推销员。   “我们既然决定公开透明地处理此事,就没必要找托进行遮掩。”伍皓称。   漩涡中的官员   除去调查团的网民遭质疑外,事件的推动者——宣传部副部长伍皓也身陷**漩涡之中。   号召令发出后,在天涯论坛上,有人发帖称“伍皓是个好同志”,也有人称伍皓想借机出风头,谋取**资本。还有人称,宣传部不应越俎代庖,插手此事。   伍皓曾在新华社工作多年。事发之后,新华社的老领导和老同事给他发来短信,称他是“史上最火的宣传部长”,也有人劝告他,到机关工作,就要适应机关环境和机关的工作方式。   对于这些评价和劝告,伍皓感觉百味杂陈。但他一直坚信,他没有做错。他说,这种公开透明处理网络舆情的办法,符合整个云南省打造阳光政府的思路。   让他欣慰的是,事发之后,国新办网络局的领导支持了云南的做法,“开创宣传思想新的思路”。   伍皓说,他并没有想过会否影响日后的仕途。他说,他曾长期担任新华社的记者,虽然现在是新闻官员,但在追求**这一点上,记者和新闻官并无差异。   伍皓总结了此前宣传部门应对相似网络事件的办法,“捂是一种办法,我至少可以和省内媒体打招呼;拖是一种办法,不予置评,不理它;删是一种办法,可动用各种资源删帖;等是一种办法,等司法机构出了结果,再开新闻发布会”。   他认为,这些都不是正确解决网络呼声的办法,社会公众有权公开透明地了解**。   被打开的窗户   对参与事件的许多人来说,网络调查团事件影响深远。   21岁的李宁,曾是网络游戏的热衷者,而今他越来越关注网络上的社会焦点问题。   他把网络视为投身社会前的观察窗。参加完调查团后,他说他看问题的方式已经转变,他想多读些法律类的常识书籍,以后要谨慎参与网络事件跟帖,“要有自己的判断,不再人云亦云”。   而对宣传部门而言,网络调查团开创了宣传处理的先河。云南省委宣传部介绍称,这种处理方式将作为常态保留下去,并将在实践中完善。宣传部门将建立网民数据库,在社会热点问题上,邀请网民参加。   在伍皓的设想中,他还打算召开草根新闻发布会,“比如说,农民工问题,我们就可以请农民工自己上台来讲”。   一切都在围绕公开、透明的原则在设想和进行,伍皓不担心网络调查团仅成昙花一现,“这扇窗打开了,我们就没打算把它关上”。

躲猫猫事件网民调查报告公布 官方下午在线答问

http://news.anhuinews.com/system/2009/02/22/002213571.shtml

[table=92%]


[table=95%][tr][td]
[/td][/tr][tr][td]

云南网发布“躲猫猫”事件调查报告全文。本报记者董世彪摄


    昨天凌晨,云南省网民各界人士调查委员会在网上公布了躲猫猫事件报告。昨天上午,云南省省委宣传部向媒体回应了相关质疑,并表示目前网民的调查已告一段落,将等待司法机关按照相关程序处理此事,并公布最终结果。
  前天下午4点多,调查委员会成员开始着手整理调查报告。昨天凌晨两点,调查委员会在网络上公布了最终的调查报告。报告详细讲述了调查全程,但报告中并无最后的调查结果。撰写报告的网民表示,“我们只能保证我们的良心、责任能在这一天得到体现”。在报告中,调查委员会原文转述了当地**部门对事件的答疑,解答了此前网友提出的部分问题。
  昨天上午,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称,报告公布后,有网友质疑为何没有观看监控录像和与犯罪嫌疑人会面。针对这项质疑,他称,按照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民间团体不得干涉案件的相关审理和调查。因为调查委员会尚属首创,准备工作存在一定不足,在不影响司法规定的前提下,网民的意愿难以实现。
  对于调查结果,伍皓称,宣传部门无意通过一次调查,来统一网民思想,“我们尊重网民多元化的思维。对于调查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伍皓称,事发后,国新办网络局对云南省的做法表示支持。这次调查行动旨在为网友提供一个公开透明的参与平台,提供一个进入事发现场的机会。宣传部门目的是满足网友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而非进行司法调查。
  据了解,本次网民参与调查“躲猫猫”事件已告一段落,调查行动在调查报告出炉后便已结束。
  今天下午4点,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主任“风之末端”等人将在云南网(www.yunnan.cn)在线回答网友疑问。
  观点争锋
  名字:张建伟身份: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管机构何不破例到底
  既然允许他们来,就得提供充分的条件。如果现在又以法律条文来阻止接触,只会更增加人们的疑虑,跟官方的意图背道而驰。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对活动过程表示质疑:“这原本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机关恰恰又没有把握好这个机会。这种调查应该是一次独立调查。但2月20日的整个调查实际上是在警方的控制之下展开的,获得的信息也是由官方提供和操纵的。”
  他解释说,要使调查委员会查明**,就应该给予他们接触核心证据、核心人物、核心事实的机会。所以就必须提供与犯罪嫌疑人普某以及同监舍人员独立会面、交谈的机会。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否则没有办法接近**。当然,按照法律,除了律师,看守所以外的人的确是不能接触犯罪嫌疑人的。但是,调查委员会本来就是一次破例,就应该赋予他们特殊的权力。既然允许他们来,就得提供充分的条件。如果现在又以法律条文来阻止接触,只会更增加人们的疑虑,跟官方的意图背道而驰。这不是一次真正的调查行为,网民不可能真正地发现**,存在重大的瑕疵。
  张建伟还称,官方是想把事情做好,增加透明度。对于个案本身,官方的出发点是值得赞赏的,但从活动过程来说,只能认为这是一次官方的危机公关。此外,即使这次网友能查明**,这种方式也不应该并不可能常态化、制度化。**机关不应因为网民有疑虑,就由他们组织调查,而应从一开始就保证程序的公正性、信息的透明化,让人信服。
  他还表示,网络上的很多声音其实也是非理性的。网民获取的信息是片断的,得出的结论也未必公正。所以同样不能因此来影响司法的独立性。现在的问题是要从根本上重建对司法制度的信赖,其实也是对法治的信心。

  “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调查报告(节选)
  车上拟定5大调查方向
  2009年2月20日上午8点30分,由云南省委宣传部组建的“躲猫猫”事件网民各界人士调查委员会15人在云南省委门口集合,乘车前往50公里外的晋宁县。
  大家一致同意,调查工作安排如下:1.听取晋宁县**、检察等部门的情况通报,然后进行提问;2.前往看守所案发现场查看;3.向事发当时的值班**、看守所医生咨询情况;4.询问“躲猫猫”事件中与死者李荞明同一监舍的当事人和目击者;5.查阅事发当日看守所的监控录像,查阅看守所值班日志、死者病历、尸检报告等相关文字卷宗。
  “躲猫猫”一词被否认
  10点24分,委员会成员一行到达晋宁县**局会议室。晋宁县**局副局长闫国栋向调查委员会和媒体记者进行了“2·08”(事件)的情况通报:
  2009年2月8日17时50余分,晋宁县看守所值班**接到9号监舍有人受伤报告,值班**立即赶到9号监室查看,发现在押人员李荞明已受伤昏迷。12日6时50分左右,李荞明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治无效死亡。
  事件发生后,晋宁县人民检察院迅速对该事件展开全面调查,并于2009年2月10日,将李荞明受伤一事调查情况通报晋宁**局;(:)2009年2月8日下午,晋宁县看守所在押嫌疑人普某、李荞明等人在玩游戏时,因发生争执,普某用脚踢在李的胸腹部,又一拳打在李头部左侧,致使李荞明头部右前额撞击在坚实门框上受伤,李荞明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闫国栋再次强调:2月12日上午10点30分,晋宁**局接受媒体采访时,晋宁警方并没有说出“躲猫猫”一词。

  警方回应网民疑问
  调查委员会开始提问。调查委员会副主任边民:晋宁县检方既然在第一时间介入了案件,希望看到检方的技术报告。
  检方回答:2月12日,晋宁县检察院委托昆明市检察院进行了尸检,到目前?

原帖由 狂想的翅膀 于 2009-2-19 23:00 发表
为什么不公布他是吞口水噎死?
估计是法医鉴定通不过。

早就知道躲猫猫是个幌子,骗小孩子差不多!果然是被狱霸打死的!!
老庄主的博客:http://blog.163.com/tvmoron@126/
缺乏技术含量的迂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