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发表于 2006-5-27 23:00
| 只看该作者
在线写: 真的,我们建造世界第区政府,受益的是老百姓(转)
自己看过区官员这陈述资料后,也认为他们说得十分正确的,真的是学习了先进的3个带表精神,真正领会了8/8的本质..
受益的是老百姓这一句话真的是千真万确的.本人在解读区政府官员的说话时深深的体会到…
下面全是摘自报道官员的一些话,字字珠玑,句句精辟.自己能领会的可能不足万一.
1. 和许多新建办公楼一样,楼群前是一个广场,广场中间有“大河儿女群雕”。广场两侧各有一个公园,据说因里面种着各种古树,因此被命名为“古树苑”。而邢宇辉反驳,真正的古树没几棵,多数是柳树。当时,为了种树,全区进行了总动员,将植树指标落实到每个委、局,结果很快种了2000多棵,而且大都成活。
网上流传的说法是,当时惠济区因为买树欠了一大笔钱,以至债主频频上门。对此邢宇辉予以否认。因为树“大都是我们从附近的黄河堤上‘抢’来的,没花钱”。
体会心得: 我不知黄河大堤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只知道以前的黄河是经常水患的,所有的一村一木都是经前人植树来防水的. 估计现在的黄河是完全是用铁打成的长城了,好象三峡大坝一样的全混凝土结构,树木也是不需要的了.
所以官员就变废为宝了,在黄河堤上抢来的.记住,在黄河堤上抢来..
我们追查过,采取了一定措施,但网络太难控制。
=============================================
这个厉害
刚才说到在黄河堤上抢来的树,是不用花一分钱的...只是不知道,黄河堤上的树,当年要不要花钱来种...
想起了当年老佛爷,为了自己的生日在自己的大公园搞装饰,花了几百万两原来给北洋舰队的军费.真的是先明之见了,免得沉入了黄海白白浪费了...
2 西侧古树背后是一个人工湖,水深达7米,挖出的土堆成一座假山,山上同样栽了各种树木。记者赶到惠济时,发现人工湖已经停止对游人开放。保安称,因去年出了点事,去年年底关了,只能从区政府内绕过去。由于大门和侧门皆有多名保安把守,因此一般游人难以入内.
公仆的口口声声说是受益老百姓,但最后,一些比较好看的人工湖的景点,都是有多名保安把守,一般游人难以入内...
我想游人不会是老百姓吧,他们可能是外国来的,或者是火星来的,不属于老百姓的行列,所以是不会受益的....
3 F座背后是新建的食堂,一楼是大厅,二楼是单间,用以招待各方来客。
再往后是一块面积不小的闲置用地,据悉这块地已被纳入开发计划,地价已由购买时的每亩4.3万元涨至20万元。“这都是区政府搬迁带动的结果。”邢宇辉说。
大楼本身占地158亩,加上古树苑、人工湖等总共约占地500亩左右,不过,对于后者,邢宇辉认为属于公共设施,不应把账算在政府头上。对于“世界第一区政府”的说法,邢表示出极大反感,“我们算什么第一? XX市市政府占了1000多亩地,比我们大得多.
评价...河南小区政府,河南省份,恕我不敢说评,估计在中国内不会排到前十名吧,但是区政府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了..和人家的市政府相比,还有的是人家的是市政府呢.而你只是区政府...
每亩4.3万元涨至20万元....为何会涨了,哪是因为自己底价购买来了,然后再高价出售,当然会涨了....
4 而导致这次搬迁的直接原因,则是因为邙山区多年的“受制于人”。更重要的是,由于地处他人地盘,邙山区经常感到“受欺负”。“我们是区级单位,可人家一个办事处都敢给我们‘挂黑旗’(政府机关创建活动中的不达标标志)。”民政局局长薛杰说。此外,原政府门口对着一个立交桥,出门就是桥墩,连停车都成问题。开会时,时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的薛杰便不得不与交警交涉,请求网开一面,允许停车。“邙山区历任领导都把这(政府所在地位于金水区辖区)看作一块心病。”薛杰说。
有一些疑问了,若果官员能守交通的话,会不会给交通警罚呢,还说自己受制于人....
从中可以看到,新区政府后面,他们喜欢如何就如何了....受益的是老百姓啊....只是现在公仆的名字成了老百姓了...
5 雷秀霞则补充,此次搬迁也是惠济区“生态强区”定位的具体实践。据悉,前区委书记冯刘成在任时,将这个全市最落后的区定位为生态建设区,搬迁之际发动全区在“古树苑”种树也是这一定位的具体体现。在雷秀霞看来,搬迁后最大的变化是环境好了,“每天早晨都能闻到青草的味道”。
办公的地方成了了养院了...呵呵
6 区民政局局长薛杰称,区政府更名和搬迁皆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记者在惠济区提供的一份民政部给河南省政府的批复文件中看到“同意”字样。不过,该批复的落款时间是2005年7月27日,此时区政府已搬至新址一年。
一位当地媒体记者发现,许多局的办公条件也在搬迁过程中得到改善。
制度在官员当中原来是给我们看的,先批后建的制度,也只有我们不是官员的都可以,,,,
7
根据2004年惠济区政府呈给郑州市政府的报告,当时测算区政府新址建设共需经费8863万元,而这笔钱恰恰相当于原区委大院的地皮和房产价值之和。然而事实很快证明,卖老区委大院的钱远远不够。对于此次搬迁的资金来源,雷秀霞称有三个渠道:卖掉原区委大院地皮和房产的资金;市政府支持的部分资金;区里自筹部分。
至于具体的数字,雷秀霞称“搞不清楚”,并委婉谢绝记者希望通过财政局得到有关数据的要求。
不过,对于网上所称此次搬迁“花了6个亿”的说法,邢宇辉予以否认,“6个亿可能指的是贷款数额”。他进一步解释说,这笔贷款主要是在2003年发生,之所以花费这么多,是因为道路和市政配套设施的费用过大。“光修两条路就花了两个多亿。”邢宇辉说。
而惠济区的年财政收入也不过2亿左右,不及当地另一个区金水区的三分之一
钱啊钱啊,,,,,财政收入不过2亿,不知大楼建好了后,如何还呢....
8
空余的办公室很多
新址搬迁后公务员们上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离家远。与绝大多数公务员一样,宣传部办公室的尹怀新在市区居住,他到单位要倒两次车,路上要花1个小时。好在因此次搬迁,公交公司特意将一条公交线路延长了。
尽管惠济区党政机关的新址有六座办公楼,但多位官员仍认为办公室“十分紧张”。对此薛杰亦有感触:“我大小也是个局长,到这边只有一间办公室,连张床也没法放,中午只能在沙发上睡会儿。”他认为,当时如果有钱的话,每座楼可以多盖几层,他作为局长就不至于没有一间用来休息的办公室。
局长真的是人民的公仆啊,要在办公室另开一个房来睡觉,估计工作到天明的了.....
9
事实上,至少在目前,办公室似乎并不紧张。记者在E座F座均发现为数不少的空余办公室。在F座,即使是占有办公室较多的卫生局,记者在上班时间发现有七八间都上了锁,显然是空的。而在E座二楼,除了占用几间办公室的档案局和各标有“创建办公室”、“党外人士之家”的两间房,其它30余间办公室也是如此。档案局一位工作人员称,这一层目前只有他们一个局。
雷秀霞称,这次搬迁是区里统一组织完成的,目前除了公检法等部门,都已经搬过来。并按各局委的人数统一调配了办公室。
不过,记者调查得知,除了公检法外,国土资源局也尚未搬到新区。原因是其自身有一座新大楼,不缺办公地点。据消息人士称,贷款盖成的大楼并不是让各局、委白住的,需要交一笔为数不低的费用。
呵呵,一笑而过,公仆,,,,
10
对于新建成的办公楼,最感遗憾的恐怕是前区委书记冯刘成。惠济区多位官员称,无论是改名还是搬迁,冯刘成都起了最为关键的作用。而在新大楼投入使用一个月后,冯刘成即因为经济问题被双规。
呵呵,,因为经济问题啊.....
记者在惠济区政府一份向上级政府请示搬迁的文件上看到,除机关食堂、会议厅外,新办公楼建筑总面积为32301.28平方米,人均办公面积12.83平方米。以此计算,办公楼可以容纳2500余名办公人员。不过,当地有区官员告诉记者,目前整个大院的实际办公人数仅1000人左右,以这个数字计算的话,实际人均办公面积为30平方米左右。
多位惠济区官员向记者证实,除了公检法、国土局等个别机关之外,其他所有委办局皆搬到了新办公楼,记者数了一下,目前在新址办公的委办局共有40余个,其中包括“项目推进办”、“农开办”、“创建办”、“社区建设指挥部”、“跨越式发展综合协调办公室”等非常设机构。
呵呵,好象少了三个代表研究会,88精神学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