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不起”的民生拷问

“×不起”的民生拷问

一段顺口溜折射出民生之多艰

王文武(山东  编辑、评论员)

    在福州市一些公墓陵园,一块墓地动辄售价数万元,地段佳、风水好的墓地则被以“天价”炒卖,有的炒至同地段房价3倍左右。专家称,开发商正是抓住人们的心理,将墓地当作变相投资,为“炒墓”推波助澜。(4月5日《新京报》)

    清明节前后,关于“天价墓地”的新闻此起彼伏,福州现象只是其中之一。与此同时,一个关于“中国现状”的网络顺口溜再次风生水起。笔者网上搜索了一下,该全文如下:“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娶不起,没房没车谁嫁你?养不起,父母下岗儿下地;病不起,药费利润十倍起;活不起,一月辛劳一千几;死不起,火化下葬一万几。”

    俗话说,话粗理不粗。网上关于“×不起”的顺口溜虽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描述,但一语道破了现今民生的艰难。不可否认,中国最近几十年的发展突飞猛进,多数人们都直奔小康。但与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伴随的还有不断上涨的物价,以及各种复杂社会问题的涌现。民生之多艰,群众心里最清楚。

    笔者从事媒体工作,常与基层群众打交道。在光怪陆离、灯火璀璨的背后,有一群为生命苦苦奔波的人们,他们的的确确不敢得病,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幸感冒或者拉肚子,很可能就得花去上百元甚至上千元的血汗钱;他们不敢奢望在高楼大厦给自己置一个家,因为那是他们几代人都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他们不能去世,去世的花销让生者雪上加霜。还有一群人为生活而气喘吁吁,他们同样不敢得病,大小的手术会让他们倾家荡产;他们咬牙买了下房子,但房价又像大山一样,重重地压在他们身上并让他们沦为房奴;他们不敢死亡,狮子大开口的殡葬费,甚至超过了活着的代价。

    《辞海》释义“民生”是“人民的生计”。所谓民生,从**角度看,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从需求角度看,是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从责任角度看,是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由此可见,民生既有生活的需求,还有生活的质量。笔者通过基层接触发现,很多人民群众连第一步都实现不了,何谈第二步?

    一段顺口溜,折射了民生的艰难。看似夸大其词,仔细揣摩发现并非空穴来风,它是在拷问党和政府。笔者认为,除了对民生的拷问外,包括就业、教育、医疗、分配、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更是人民群众的心声——对人寿年丰的祈愿,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思念如水
  你的模样慢慢发黄
  直至成为一种习惯...

路过

1227742180588.jpg (73.92 KB)

1227742180588.jpg

原帖由 酒心妹妹 于 2009-4-6 13:14 发表
《辞海》释义“民生”是“人民的生计”。所谓民生,从**角度看,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从需求角度看,是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从责任角度看,是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由此可见,民生既有生活的需求,还有生活的质量。笔者通过基层接触发现,很多人民群众连第一步都实现不了,何谈第二步?  ...
民生的两大问题土地与资本。土地平均地权,土地国有。资本方面,国家社会主义,大实业皆归国有。这是孙文“三民 主 义”中的“民生主义”所涉的。二次国内革 命战争时期,共 产 党搞“土地革 命”平均地权,也是遵循“三民 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包括现在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方向也未脱离“民生主义”中的“国家社会主义”与“大实业皆归国有”。

只是到现在“民生”有了更广泛的含义,而似乎某些方面有倒退。。

[ 本帖最后由 填写 于 2009-4-7 01:08 编辑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