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置疑娱乐新闻公信度 透过现象看娱乐圈炒作本质
娱乐圈潜规则系列调查之二——炒作篇
中国娱乐疑似炒作
当真真假假的娱乐新闻炒作风行于世时,许多人都陷入了这样的困惑,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传媒到底应该呈现出什么样的明星、什么样的娱乐圈?残酷的媒体竞争和艺人明星们的急功近利相遇的时候,个别人没顾得上新闻的原则和自己的良心,就开始大量捕风捉影,极尽渲染之能事,将哗众取宠和耸人听闻演化成炒作所谓“新闻”的原则。歌手的唱功、演员的演技以及作品的内涵都退而求其次了。这些炒作者们还给了自己这样一个解释——太专业的东西读者看不懂而且也不愿意看,只有明星出了事儿才更引人关注,个别人好象有窥私癖,越变态越爱看!于是乎许多唱片公司、电影公司迅速找到了一条让艺人或者歌手迅速成名的捷境,编造一些“爆炸性”的内幕消息,再煞有介事地爆料给记者。许多剧组为了炒作,可以故意编发一些演员和演员之间或者是演员和导演之间不合的消息,或者是某某和某某演员在拍戏中碰出什么爱情火花继而制造出一件又一件的绯闻;唱片公司炒作歌手的所谓恋情也是首当其冲的报料。结果搞得娱乐圈的风气是每况愈下,但归根结底,都是“炒作”惹的祸,或者炒作的力量是无穷的。
1、恋情炒作
自曝“初恋”或者“秘闻”已然成为明星炒作的惯用招数,这种炒作往往还非与正处在一线的热门明星扯上关系不可。据有关媒体报道,2002年年中,曾在《雷雨》中扮演四凤的田海蓉向某媒体自曝大学时曾经和同班同学陆毅谈过恋爱,甚至为他撞墙而昏倒。虽然后来,陆毅与家人及其女友鲍蕾都断然否认这一事实,“如果陆毅没有现在这样红,她肯定不会这样说!”紧跟着就是,两人的同班同学、陆毅大学四年的室友、巨星影业公司当红小生朱磊披露陆毅与田海蓉在大一时确实建立过比普通朋友更近一些的关系,后因田海蓉比陆毅大,遭陆父反对才没有结果。再后来,田海蓉竟完全否认了早前的说法:“借此炒作,有必要吗,反正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这事情到底是无中生有,还是真属无辜,只有当事人自己才是最清楚不过的。
2001年初,一则以“张艺谋最为满意的地下情人”为题的报道令王海珍一夜成名。关于“张王恋”的报道几乎牵动了全国的媒体争相报道,张艺谋就象一个知名商标一样,曾经就有三位长相酷似的女演员在帖上张艺谋“公司”的商标后早已经“功成名就”,当王海珍邂逅张艺谋,张记知名商标再一次发挥出了他的超级功效。1999年新丝路模特精英赛冠军、法国全球模特大赛第六名的成绩只是让王海珍红在模特圈内,而这篇报道的幕后策划者则是摸准了张大导演脾气,加之个别好事的娱记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一绝佳卖点,于是不知疲倦地寻找证据、辨别真伪,逐步将“张王恋”炒作成当年度最重大的一个娱乐事件。其后王海珍马上与巨星影业挂上了钩,先是要做“巨星”的主持人,接着传她要在该公司投拍的影射张艺谋的影片《正午的供词》中饰演“情人”一角等等。其实追究或者是不追究始作俑者是谁已不重要,谁获益大谁获益小与你我又有何干,事实是大家合力造就了一场“闹剧”,也算是给大家度过了的2001年找到一个茶余饭后的话题而已。
2003年11月,青年演员于娜引人注目的原因不是由于她的哪部戏,而是由于一位自称她的知己的肖先生主动向媒体爆出于娜成名前被“包养”的经过。离奇出现的肖先生,引出了于娜幕后的离奇故事,之后来不及“讨说法”便销声匿迹。于娜就“出道前被大款包养”一事和神秘爆料者肖先生打起了口水仗。于娜后来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觉得自己很坚强,已经从这件事情中摆脱出来了,而且我以后也不想再谈论此事了。希望关心我的朋友们不要再关注这件事情。”于娜同时也借媒体对“肖先生”说:“肖先生还有陈先生,虽然我不知道你是谁,有何目的,只希望你不要做这种无聊的事情,不要来干扰我的生活以及别人的正常生活。我不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只希望你就此停手。”有关名模于娜被重庆某酒店的“陈哥”包养的消息引起轰动,于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有人在陷害她,并声明她的男友一直就是赵京南,赵京南是她的初恋,她从来没有和其他的男人谈过恋爱。前些日子,于娜的男朋友赵京南得知“包养事件”后的第一反应是要起诉爆料陷害的人,但后来在一次采访中却表示,他与于娜会低调处理这件事,“因为我们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这些无聊的事不值得我和于娜回击,清者自清,不回击是对某些不怀好意者的最大回击。演艺圈有很多负面消息,但不管怎样,我希望不要影响我们的工作,我们以工作、事业为前提,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只有不要再去想它!”事情发生后,有很多人怀疑这是于娜或其身边的人借此炒作。
2003年12月初,女演员张钰向多家媒体声称她手头拥有两盒录音带和其他相关的证据,可以证明著名导演黄健中在2002年6月1日,在黄的家中当着她的面与她的一位“朋友”小霞发生了性关系,从而使得黄健中陷入“录音带丑闻”之中。黄健中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则表示,如果有人用一种卑鄙的手段向他要挟,他绝对不会妥协,并会勇敢直面。黄健中就事件做出了四点说明:“一、我平时喝五六瓶啤酒属于小菜一碟,但和张钰在民宝火锅城吃饭时,喝了两瓶啤酒就开始神志迷糊,我完全不记得那天发生了什么;二、如果真的发生了张钰所说的那些事,我会向组织上作检讨,承担一切责任,而且我爱人已知道了这件事;三、尽管张钰曾用所谓2002年6月1日的录音带要挟过我,但是我还是要劝她学好,要挟是绝对不会得逞的,黄健中不怕威胁;四、我不会跟她打官司,那样只会让她出名。”事情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真正的说法,除了黄健中显得正直磊落一些外,最大的受益者——张钰曾经传出戏约不断,身价上涨的消息来。事情已经过去半年多了,黄健中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而那个一度占据全国各大媒体版面的张钰却没什么更大的动静了,她也很久都没在媒体上露脸。
子曰:食色性矣!既然先哲已经这样说了,我们由此可见:关于情啊色啊的信息总是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而在娱乐这个大浑水潭里,关于情色的炒作已经成为一种惯性了,大家对此孜孜不倦地反复炒作,记者为了每月报社给出的任务小事炒大,大事炒到糊。最终说来说去,炒作都是名利场的流行病,而这种病毒已经蔓延到成为许多人的习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