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to 冬冬: 王菲首张珍藏辑: 靠翻唱邓丽君歌曲起家!(年前灌点水放松一下,呵呵!)

王菲首张珍藏辑重见天日 靠翻唱邓丽君歌曲起家

http://music.qq.com  2004年 10月 13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亚洲天后”王菲原来是靠翻唱邓丽君的歌曲起家,她在16岁时曾以“迷人小姐”为名推出了《王菲珍藏集》。如今,飞乐唱片重新发行了这张由资深音乐制作人卫元强制作的《王菲珍藏集》,使“亚洲天后”的第一张专辑得以重见天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王菲珍藏集》是王菲于1987年在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翻唱专辑,当时专辑的封面以“迷人小姐”作为卖点。王菲16岁时的造型清纯、可爱,丝毫没有今日前卫的味道。王菲身穿一件纯白连衣裙、放在她身上的那束黄色的花竟然是道具塑料花!专辑收录了12首歌,没有一首是王菲首唱的,全是翻唱经过市场考验的流行歌,主要是邓丽君的经典歌曲,如《你在我身边》《我们俩》《请你猜一猜》等。当年许多歌手都有模仿邓丽君的经历,在此张专辑里,王菲的演唱带有童声。王菲于1988年从北京前往香港定居,这张专辑也是她在内地出版的最后一张翻唱专辑。

  该专辑制作人卫元强说:“很早就有人建议我再版王菲的这张专辑,我一直下不了决心,但最终还是被飞乐唱片说服了,现在有了用数字记录音乐的唱盘,《王菲珍藏集》当做一个纪念,当做一种回顾,这张专辑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http://www.6621.com/musiclist/mmc_8193.htm



录歌当天邓丽君去世 (转自网易娱乐)

  王菲喜欢的歌手里有邓丽君,她的一生也可以说受到了邓丽君很大的影响。王菲从15岁时候就翻唱邓丽君的歌曲,曾出版过专辑《风从那里来》。1995年,她又录制了全部翻唱邓丽君的唱片《菲靡靡之音》,而巧合的是在录《但愿人长久》的当天,邓丽君在泰国去世。据说,当时王菲因为情绪过于激动不得不停止录音。后来,这张《菲靡靡之音》在台湾销售超过70万张,获得一致好评。

永远的偶像----1999年王菲日本演唱会上的访问

前段时间朋友寄来了《1999王菲日本演唱会》,的确很精彩!节目里穿插着对王菲的专访,其中有段访问是关于TERESA的。


王菲说:“因为当时我们开始接触流行音乐,就是因为听到邓丽君。而且听了她很长的时间,她可以说,对我们来讲已经是一个,是一个,是我们记忆中的一部分了。等于说我们成长阶段的一个部分,不止是一个歌星,或者偶像那么简单。因为我们会经常想起以前小的时候听她歌,放学以后听她歌那种情形。对我的影响就更大,我觉得因为我,我当时是非常喜欢听她的歌。然后,她对于我来讲,可以说是流行音乐的启蒙老师吧。所以,对我今后,现在都有很深的影响。”

王菲一向视TERESA为永远的偶像!




歌手 王菲
专集名称 风从哪里来  
唱片公司 新艺宝唱片
发行日期 1985-6-15
所属语言 国/粤语   

专辑介绍

       这张唱片是王菲1985年的出版的第一张专辑(磁带),全部都是翻唱邓丽君的歌曲,当时王菲的声线还十分稚嫩,<漫步人生路>里的粤语也不十分标准,但唱得十分有趣。王菲自己说当年她经常有在家里自己录歌给自己听,后来给隔壁的大妈大发现了,后来就录至了这张《风从哪里来》的专辑。  

  风从哪里来
  四个心愿
  甜蜜蜜
  小小的秘密
  年纪轻轻
  唱歌的人
  最高峰
  望着天空的女孩
  你怎么说
  说说笑笑
  月光小夜曲
  你照亮我的心
  故乡从不拒绝我  
  又见炊烟

[ Last edited by gallin on 2005-1-31 at 13:19 ]

2004102521572815697.jpg (78.83 KB)

2004102521572815697.jpg

君声丽影,齐唱秦歌!

!!!!



音乐是这样练成的

  王靖雯“初露锋芒”(1985—1993)

  那一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王菲在学校操场的舞台上唱了一首歌,刚开始同学们都在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但是当王菲同学唱出第一个音,大家都不说话了。后来同学们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听得如醉如痴。王菲同学站在台上唱歌,她的声音,好听。这是未来天后第一次的正式演出记录,值得一提的是,她没有因为这场演出获得任何收入。当时,这个女孩对邓丽君的模仿以假乱真。

  《风从哪里来》是王菲的第一张唱片。当时的王菲还是一个歌迷,邓丽君曾经影响了一代年轻人,港台及内地的流行音乐受她的影响很大,但当时的王菲并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在出版完这张专辑以后,她曾一度等待了四年,在这漫长的四年里,她曾经试图跟香港音乐人进行合作,但都不是很成功。1989——1993年她出版了六张专辑,但还是没有被大家接受,这时候她还处于学习阶段,但她的锋芒和实力在《执迷不悔》和《十万个为什么》这两张专辑中开始慢慢体现。

  一首《容易受伤的女人》让大家记住了歌手王靖雯,正是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歌手1993年几乎囊获了香港乐坛所有的奖项,当时的王靖雯在内地还鲜为人知,在粤语歌曲横行的香港,张学友、林忆莲等一批实力派歌手在香港的地位上无人替代,那时候她给人的感觉只是一个新歌手而已,《执迷不悔》、《冷战》、《动心》《如风》等经典歌曲的涌现,王菲才开始在香港乐坛迅速走红,正是这两张专辑才让王菲登上了香港乐坛一线歌手的行列,而她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关淑怡早已经嫁人生子去了。

  王菲时代“黄金时代” (1994——1997)

  1994中国摇滚乐势力演唱会在香港红馆举行,内地的原创音乐让香港乐坛的精英们目瞪口呆,当时的王靖菲还只是一个fans,她在台下高兴得又蹦又跳,那时她的名字已经改为“王菲”,开始认识并接触内地的音乐人。

  同年,王菲的专辑《天空》、《胡思乱想》、《我愿意》出版后的大获成功,《天空》、《棋子》、《爱与痛的边缘》、《我愿意》等众多歌曲被广为传唱,经典之至。《爱与痛的边缘》后来更被迪克.牛仔翻唱并更名为《有多爱可以重来》,这首歌让迪克.牛仔红得发紫,再难超越。《天空》这张专辑因为录制比较出色的原因,也成为港台及内地音响发烧检验音响质地的发烧天碟,也成为乐迷家中的典藏唱片。由于王菲个人比较喜欢邓丽君的原因,随即发行了专辑《菲靡靡之音》,在这张专辑中王菲翻唱的歌曲《又见炊烟》、《翠微湖》让歌迷几乎忘记了原唱的名字,王菲一系列唱片的成功发行,让她在华语乐坛的地位如日中天,她也开始向亚洲天后的宝座迈进。

  林夕可谓王菲的御用词人,王菲唱片89%的词都是出自他之手,国语粤语都无一幸免,林夕的高明之处是———尽管没有太多人明白他在表达什么,但大部分人会知道他在说什么。在这点上,林夕和许冠杰达到了共通,通俗却不失寓意,只是,林的文字显然要比许的绮丽许多。

  《浮躁》这张唱片是王菲首次与内地的音乐人全方位的合作,在这张专辑中内地音乐人窦唯和张亚东几乎包揽了全部词曲和制作,在这张唱片中王菲一改往日的唱腔,开始向国外另类歌手的方向挺进。由于唱片封面的制作不甚理想及种种原因,专辑发行之后销量欠佳,这让她的经纪公司大为不满,并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事后这张倍受争议的唱片经过一年的时间洗礼,开始被业内人士逐渐认可,这张唱片也是迄今为止王菲唱片生涯中最经典也是最重要的一张典藏唱片。

  从这张唱片开始,王菲开始向国际化歌手迈进,她的音乐风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窦唯也为王菲的音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窦唯对欧美音乐的涉猎大大拓展了王菲的视野,翻唱Tori Amos的《冷战》惊艳乐坛,非主流逐渐浮出水面,在领悟其精髓的同时,王菲锐意创新,反商业的旗帜大兴其道,翻唱了The Cranberries、Cocteau Twins等乐队的作品,锋芒毕露。这时的王菲已然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她的唱腔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固有的风格,由于性格上的原因及她对媒体的冷漠态度,一度曾激起媒体及部分乐迷的不满。

  王菲“巅峰时期的奇迹”( 1997——2003)

  1997年,王菲发行了同名专辑《王菲》,内地音乐人张亚东首度担纲这张专辑的制作人。这张专辑中的作品几乎首首精品,《你快乐所以我快乐》、《闷》、《我也不想这样》这些歌不仅成为歌迷们争相传唱的金曲外,还成为KTV里女生们的必唱曲目,这张专辑也让王菲毫无争议地登上了亚洲天后的宝座。她的歌曲在华语乐坛彻底走红,在亚洲王菲的支持者越来越多,在内地及香港的演唱会几乎场场爆满,而出现万人同唱以后歌的场面比比皆是,王菲也达到了她演唱事业的顶峰。

  王菲和窦唯的感情彻底破裂并分手后,她的演唱事业也随之开始下滑,幸好在她身边还有很多的朋友们在支持她,张亚东成了她音乐事业不可缺少的人物。和张亚东合作发行了专辑《唱游》、《只爱陌生人》、《寓言》、《王菲》、《将爱》、这时候王菲的每一张唱片都保持了她往日的风格,并能够保证唱片的质地,销量依然喜人,这几年港台音乐开始全面萎缩,很多天王级的歌手唱片能够销到30000张就要开庆功宴了,如果这样计算的话,王菲岂不是可以天天开庆功宴了!王菲当之无愧地捍卫起了香港乐坛的尊严,同时也成为了香港乐坛的招牌歌手。

  从1989年到2004年这15年中,遥想当年和她同时期出道的歌手已经难寻其踪了。更令人吃惊的是她能够15年屹立歌坛不倒,简直难以令人置信。而她的歌曲传唱率之高足以让人咋舌,在这每周都要出几位俊男靓女的华语乐坛里,王菲能够支撑这么长的时间,这简直有些不可思议,但是,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她风光无限的一面,在这些光环的背后,又隐藏了王菲的多少的辛酸苦辣,正是她的这些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让我们感到由衷的钦佩。而每年华语歌坛的音乐形式每天都在发生变化,HIP----POP、RAP、电子乐等音乐风格让人眼花缭乱,王菲能够顺应这个时代,我想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奇迹。

  在王菲的音乐历程中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京港两地的音乐人,从最初的杨明煌到后来的窦唯和张亚东,王菲的音乐风格变换之大让人惊讶。应该说王菲的成功和内地音乐人的努力是十分不开的,正是有了窦唯的另类,才有了王菲的与众不同,正是有了张亚东的灵性,才有了王菲音乐上的乖巧,在她的音乐里甚至有一种英伦电子乐的病态美感,其实,王菲的声音并不突出,但王菲能够将她的声音演绎并处理的很好,这就是她的本事了。总之,王菲已经成为华语乐坛女歌手中不可超越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以前我们在邓丽君身上看到过,现如今只是换成了王菲而已。

  当爱已成往事

  美丽的女人的爱情通常都是比较坎坷的,这一点王菲以不例外。20年前,在当时北京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里,独树一帜的王菲已经成为男生心目中的追求对象,而且她也拥有过属于自己的一段感情。当时王菲身材高挑、相貌出众,而且善于唱歌的她在运动场上还是好手,是学校排球队的成员。因此,很多男生都非常喜欢和王菲做朋友。由于她一贯内向的性格让人难以接近,因此在溜冰场上竟然还有男生主动伸脚将王菲绊倒,然后又大献殷勤扶她起来,想以此接近王菲。据透露,王菲在学校期间,曾和学校田径队的一名高个子男生出双入对,这位男生的名字现在却成为一个谜团。

  王菲的爱情应该是1989年 才正式拉开帷幕的,当时王菲和北京的一帮音乐人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因为当王菲在香港唱歌已经开始有了一点积蓄,相对来讲比起内地的这帮音乐人要有钱的多,所以,在大家吃饭的时候,经常有王菲买单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当时喝酒的时候二锅头可以多要两瓶,涮羊肉也可以多要两盘,这对于香港青年王菲来说,简直就是毛毛雨,一位内地音乐人这样评价王菲。

  王菲最初的男朋友是黑豹乐队的键盘手峦树彬(后来更名为峦树)。那一段时间王菲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和栾树的爱情一直维持了四年,后来由于音乐理念的不同还有两人在彼此性格上的巨大反差,最终,两人选择了分手。

  后来,王菲认识了窦唯。由于窦唯那时候在和内地的歌手姜昕谈恋爱的缘故,刚开始的时候王菲只是在音乐上和窦唯有过接触,后来才发展成恋爱关系,这一段情感让王菲兴奋不已,她和窦唯随及坠入爱河并不能自拔,这段情感在王菲的声明中占有主导作用。

  窦唯和王菲结婚并且有了 爱情的结晶“窦靖童”,由于种种原因这对华语乐坛的金童玉女最后不得分道扬镳。当年在王菲演唱会上窦唯曾多次以鼓手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而同时出现在舞台上的还有窦唯的妹妹窦颖(任和声),如今我们再也看不倒“妇唱夫随”的经典场面了。

  之后的王菲步入一段平淡期,期间虽然有类似日本模特之类的绯闻,但是绯闻终究也只是绯闻而已,没有什么过多的发展,直到谢霆锋的出现才打破这一局面。可以说谢霆锋与王菲这段感情从头到尾都处在聚光灯下,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大家的关注,其实这已经从开始就注定了以后的分手。

  谢霆锋与王菲的开始是在梅艳芳搞的一个聚会上,之后就一直只是传闻,偶尔也被记者拍到两人的约会照片。但是最终在《花样年华》的庆功宴上,王菲昂首走在前头,拉着谢霆锋的手,谢霆锋在背后害羞脸红微笑,一时间成为各大报章娱乐版头条,那一经典画面深入民心。

  在王菲的唱片中,王菲唱了谢霆锋写的《迷魂记》,但是与当年《执迷不悔》的义无反顾不同,这次王菲变得小心翼翼,对感情不敢太过投入的迷茫心态表露无遗。两人看似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偶尔被记者拍到约会,但是与谢霆锋欲盖弥彰的掩饰,实则不断拿感情事出来说话不同,王菲依然很少提及感情。也许那时她就意识到这段感情终究会以失败告终。

  王菲和李亚鹏更是一对完全没有人会想到的组合。两人生活环境并不相同,一个事业重心在内地,一个在香港,而且一个是主要在电视圈发展,一个主力在歌坛,怎么看都是似乎毫无交集,却没想到两人居然最终会在一起。

  

[ Last edited by gallin on 2005-1-30 at 14:36 ]

1096030044.jpg (50.08 KB)

1096030044.jpg

君声丽影,齐唱秦歌!
后来才知道,据说李亚鹏以前搞演出制作时,曾经做过唐朝乐队到新疆演出的活动,至于到后来怎样成为恋人的,我们不能得知。只是大概知道差不多在去年年底李亚鹏与周迅分手后,就开始对王菲展开追求。当时王菲也已经与谢霆锋分开,两人都处于空窗期,于是最终李亚鹏追求成功。媒体一直不断传出消息说两人已经在一起,类似短信狂追,西安演唱会全程陪伴等等新闻,只是没有实质性的证据。

  一直到最近,媒体终于拍到王菲从北京机场走出,李亚鹏现身接机,之后一起吃饭散步,已经宛如情侣。最近几天更还在某餐馆被民众拍到,看来两人是已经决意要公开这段感情。

  李亚鹏和女明星的故事太多了,但愿和王菲在一起,没有功利心就好!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爱情挫折,王菲应该变得更加明智起来,同时我们也祝愿她在早日找到真爱。

  业内人士话王菲

  高旗(超载乐队主唱):我上中学的时候,就认识王菲了,后来在窦唯家里也见过几次,她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北京的普通小女孩,没有过多的想法,对朋友很不错,大家都比较喜欢她。

  她的音乐我听得不多,但我身边的女性朋友很喜欢。她在华语乐坛应该是一个很有实力的歌手,经常会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想法出现。她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也知道如何把一首歌演唱好,这就是她与众不同的地方,我对她的评价还是蛮高的。

  张有待:(北京音乐台主持人):我不太愿意评价歌手,王菲是个例外。她是一个不错的歌手,她知道自己应该和什么样的音乐人合作,从窦唯、张亚东、林夕那里应该说她学到了很多东西。她从一个模仿邓丽君唱歌的歌手,逐渐成为华语乐坛的领军人物,而且能够迅速摆脱掉自己模仿其他歌手的痕迹,这一点让我觉得她是一个很用心得人。她是一个流行歌手,很多时候她是没有办法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的,这一点作为歌手来讲,都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因为唱片公司要为歌迷和市场考虑,在一张唱片里它要做两首适合市场的歌,还要做几首“打榜”的歌,最后,留给歌手的歌已经不多了,这一点王菲也没有办法去解决它,这是整个唱片业的悲哀。

  讴歌(窦唯乐队吉他手):我觉得王菲很不错,她是个很有个性的歌手,我们在录音的时候,她能够不断地加入自己东西,这一点让我很吃惊。她已经排脱了那种制作人什么都弄好,你直接填上词演唱就行了的那种歌手。在录音的时候,她和声的变化不是很大,但人声的变化很丰富,我经常和王菲在KTV唱歌,大家惊奇地发现她无论唱什么歌都能够把它唱成自己的,像《中国少先队对歌》这样的歌也是如此。我觉得她是一个让我非常喜欢的歌手,她给人的感觉是她一直是她很努力,以她现在华语乐坛的地位,能够做到这一点,让我很敬佩。

  梁芒(音乐制作人):我听她的音乐较多,她给我的感觉是唱腔非常有特点,能够把一首非常一般的歌,演唱得很有感觉,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她是一个很不错的歌手。她很有天分,这么多年能够保持这么高的状态,就足以说明她与众不同了。

  孟军(音乐制作人):在她的专辑《将爱》里,我和王菲合作过一首歌,对她我不是特别了解,在张亚东那里见多过她几次,但印象不是特别深刻,我以前听过她的歌,但印象不是特别深刻,所以不好意思评价。

  姜昕(歌手):其实我觉得王菲挺好的,以前,虽然我和她在窦唯的问题上有过争吵,但还是觉得她的音乐不错。她能够将内地的音乐和港台的宣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从这一点来看,她已经成功了。因为,内地的音乐一直以来都很纯净,王菲自己又非常喜欢和内地的音乐人合作,这一点你从她的每一张唱片中都能看到内地音乐人的身影。而这些音乐香港是没有的,港台音乐在宣传上又做得很好,所以说王菲占尽了天时、地理、人和,我觉得红就对了,不红那才是出问题了呢?

  张亚东:(王菲的制作人): 王菲在我心里一直是非常高贵的,体现在她的各个方面,不管是对待事业还是生活、情感,她都不肯对任何东西低头。生活在自己的状态里,我非常欣赏这样的人。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还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来做事情,这就是一种高贵。

  我们在一起合作已经有10年了,我们的性格偏差很大,但她从来不会说让我按照她的意愿去做音乐,她总是让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给了我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这一点我觉得她很让我欣赏,很多歌她唱出来和别人唱出来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我已经研究过很多次了,我觉得王菲的音乐能够走得更远,这是歌迷期待的,也是我期待的。

  宋柯(太和麦田唱片总经理):我自己应该算是王菲的歌迷了,我一直很喜欢她的音乐,她是港台音乐领域里为数不多的做的做好的几个歌手之一,刚开始的那几张专辑没有摸清头脑意外,从她开始和杨明煌还有内地的音乐人合作以后,这一切发生了质的改变,它的成功除了她自身的一些原因之外,重要的是她的幕后人员做的很好,应该说她大的是整体牌,很多歌迷很喜欢她的音乐。比如说:歌迷们喜欢她的歌很大意义上是他(她)们自己很多梦没有实现,她们把王菲当成自己的寄托,他(她)们喜欢王菲不仅仅是她因为她漂亮,最重要的是她的个性吸引了他们,至少我自己是这样以为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华人地区红极一时的一代歌后邓丽君对于中国的意义早已经超越了歌手和流行音乐的范畴,从某种程度上讲,她改变了中国整整几代人的观念,她和她的音乐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而我们眼前的王菲,似乎正是接过了邓丽君手中的这面旗帜,上世级80年代后期至今,王菲和她不断变化的音乐始终站在时尚的前沿,她的每一次变化都见证着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的变化。崔健说:“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而王菲却始终用她特立独行的音乐和处世方式跟随并引导着这个时代的某种变化,从而成为一位标志性人物。(新浪特约撰稿/郭志凯)

引者语:

王菲自己或许也没有想过能超越得了。

她的可贵之处在于很清醒自己在音乐界的位置,她甚至不认为自己可以和自己的偶像相提并论。

事实上,看齐都很难达到,超越?难乎其难。

邓丽君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鼻祖,也是很难超越的巅峰。

王菲的歌声当然偶尔也可以欣赏,对我来说如此。

但媒体的臆想代表不了王菲本人。

歌手本人没有站出来乱讲话,我们也应该对其本人给予充分的尊重。

[ Last edited by gallin on 2005-1-31 at 04:25 ]
君声丽影,齐唱秦歌!
王菲的歌不如以前好听了。
好好再上一次妆吧,多少岁月的相隔,你又再次出现我的眼前,尽管岁月已经不复当年。 好好再上一次妆吧,多少岁月的相隔,你又再次出现我的眼前,尽管苍白的是我的脸。 再上一次妆,哪怕明天,将要结束过去的一切。 再上一次妆,不要让他,看到躲藏在角落里的我和沉淀的心。
    好吧,想想看,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中学生不翻唱别人的歌曲她唱什么?指望有音乐人“量身订做”吗?对不起,连刘欢刘老大在当时都没有这种待遇,否则我们现在就不会听到刘版的“狼”“狂流”“黑暗的沉思”等等等等。而且说“起家”我觉得有点过,因为那时候她还根本没有“家”可以“起”,当时的大陆乐坛翻唱风行,几乎没有原创,这个事情经过那个年代的人应该都很清楚吧。翻唱本身不能说明什么,王菲翻唱邓丽君的歌也不能说明她唱的不如邓丽君,相反我倒觉得她在94年演唱会上唱的现场版“千言万语”至少绝对不比邓丽君差。
    王菲喜欢邓丽君很多人都知道,也包括我,不过王菲显然和邓丽君有太多的不同,她完全有她自己独立的风格和造诣。在如今这个唱片业与媒体业发达,竞争者众多的环境下,王菲在99年打破邓丽君保持的华人唱片销量吉尼斯纪录这件事本身已经证明了她的价值。不需要再说什么。这句话----“由于王菲个人比较喜欢邓丽君的原因,随即发行了专辑《菲靡靡之音》,在这张专辑中王菲翻唱的歌曲《又见炊烟》、《翠微湖》让歌迷几乎忘记了原唱的名字”不正说明了王菲唱得非常棒吗?甚至有凌驾原唱之势。
    人是在变的,现在的王菲在乎的根本不是唱片的销量和什么票房,而是自己的感情和自己的女儿,她对生活的选择是她的权力,就如同齐秦一样,她付出的已经很多了,你还想要求她什么呢?当年她红透半边天的时候却在北京的弄堂胡同里被人拍到早上睡眼惺忪地穿着拖鞋去公共厕所,那是因为她每个周末从香港飞过去陪窦唯。不知道你们是否看见过一张她抱着女儿失声痛哭的相片,是否看到过她和女儿一起在机场努力地推着行李准备上飞机,那时我知道了她在舞台上看似冷漠的外表下面只是一个需要人疼爱的普通女人。如果对这样一个可怜的女人还要进行攻击甚至是人身攻击的话,那我就真的要怀疑攻击者的品行了。据说昨天有位君迷(不是阿佳,呵呵)拿李亚鹏和谢霆锋的事情大骂王菲是二百五,那我想说如果王菲是二百五的话你又是什么鸟呢?你也配骂王菲?我不算是菲迷,但是由于这件事情让我对君迷的素质产生严重的怀疑。
    事实就是,论实力的话除了王菲以外,有谁还敢号称是“亚洲天后”?


[ Last edited by 暖冬 on 2005-1-31 at 00:16 ]
不用酱紫说啦~~相信只是对李反感替王不值啊
不可以留住昨天 留下只有思念
上面那篇文章是夸王菲的,呵呵。

!!!!

呵呵,冬冬终于出山啦!

偶发帖的目的只是想向你客观地叙述一个事实:偶昨天曾经向你说过阿菲的第一张专辑是翻唱丽君的,你连连摇了几次头,令偶大为不解:不知你的意思是啥捏?是没听说过那张专辑?还是反对“翻唱”一说?抑或是其它?难道是否偶记错了?无其它意思,请不要误会!

最后那个帖子确实是夸阿菲的,象个纯粹的菲迷写的,偶的原意仅是想客观地引用,说明她确也有自己不争的实力。原标题就是《王菲有望超越邓丽君》,这个题目本身就很容易引起争论。对粉丝来说,最忌讳的就是比较,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关于阿菲与丽君的争论,网上太多,偶觉得还是缺少点客观和冷静,偶历来提倡尊重每一个艺人,反对用比较类的措辞。阿菲的成绩是可以肯定的!但还是不要和前人比较的好!时代不同,条件不同,不可同日而语。说她翻唱邓丽君的歌也好,但只要唱出自己的风格,没什么不好。再说,前人唱的歌本来就有很多值得保留,现在新人进行改革也是好的。但还是不要把现在的人和前辈们比的好。偶想对阿菲自己来说,邓丽君是值得她尊敬的。现在阿菲很红,只能说她的风格也许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吧!(不过说实话,阿菲版的《又见炊烟》最令偶反感,倒不是因为同是君迷的缘故,这歌当年最先听的版本就是菲版,老觉得太花哨,后来听了君版,那感觉——“菲比寻常”啊,呵呵!)

如果非要把话题扯回来,那就不妨打破可比性的界限,谈谈她的唱片销售量问题。(截至到2000年的《只爱陌生人》,共20张唱片的总销量达970万张,为首位亚洲女歌手可达此销量,单是《我爱陌生人》一张大碟,已超过80万张销量,在香港、台湾及内地都是销量冠军。——这是当时的网上报道)
  
知否?王菲的唱片销量连邓丽君的零头都不到,这才是事实。早在1983年,香港宝丽金公司特别为邓丽君举办庆功会,祝贺她加盟该公司后唱片销量超过500万张。邓丽君是1975年加入香港宝丽金的。这个销量不算她在宇宙、乐风、日本宝丽金的唱片销量。其实邓丽君在1967年14岁是就正是加盟台湾宇宙唱片公司出唱片了,然后在短短的3年内,出版了邓丽君之歌20集,可见其受欢迎程度。1969年,邓丽君为台湾首部电视剧《晶晶》唱主题曲,唱片狂卖100多万张。1974年邓丽君加盟日本宝丽金,主攻日本市场。到1979年,至少卖出了500万张。1984年邓丽君加盟日本TAURUS公司,重返日本,在10年的时间里卖出了一千万张唱片。1978年-1989年大陆所卖的数亿盘磁带唱片全是盗版翻录,邓丽君一分钱也没得到,真是无偿为祖国人民做贡献了。总而言之,邓丽君的正版唱片加磁带销量绰绰有余超过一亿张/盘,她也是唯一超过一亿销量的华人歌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应该为邓丽君颁发“最受盗版危害歌手奖”,因为要是算盗版,只怕要超过猫王(10亿)。

还有一个情况:当时阿菲入选吉尼斯后,EMI唱片公司总裁陈志光表示:“我是2000年帮王菲向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申请,我觉得当今乐坛实力,除王菲同邓丽君外,中、港、台,都没有其他歌手可以开创到这么好的成绩,王菲在日本和外地都有很好的知名度同唱片销量,她的成绩是被认定的。”有记者问他丽君的唱片销售量是多少,这厮竟然答不上来,嘿!

关于阿菲破记录一事,也曾有梅艳芳歌迷向媒体作出投诉,因为梅姑于1994年时,唱片总销量已有1000万张!

阿菲当年的艰难生活,很正常啊,演艺界哪个名人成名前没吃过苦?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都有,又有哪个名人少受过恶意的中伤和无情的诽谤?

至于小君迷骂人一事,属于个人行为,不能以一代全啊,冬冬言重啦,呵呵,道理就甭说啦。

如今的什么“天后”、“天王”满天飞,试问一下,有几个能做到让自己的作品“老少咸宜”呢?所以说,无须再争啦,留给历史去评价好了!

好啦,罗嗦了这么多,权做灌水,呵呵!

至诚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拍砖!
  


[ Last edited by gallin on 2005-1-31 at 04:23 ]
君声丽影,齐唱秦歌!

关于翻唱

关于翻唱。

阿菲应算是个聪明的翻唱者。

何出此言?

让偶们先从翻唱讨论开来。

讨论之前,有必要翻翻语文教科书,里面有一篇《田忌赛马》。初时田忌赛马总输,著名军事家孙膑观察后让其改变战术,结果是次次得胜而归。孙膑的战术是:

将双方参赛的马分为上中下三类,在三局比赛中,
以己之下等马与对方上等马对阵,结果是输;
以己之中等马与对方下等马对阵,结果是赢;
以己之上等马与对方中等马对阵,结果是赢。

从此田忌次次得胜而归。

将此一战术用于翻唱,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用于翻唱邓丽君的歌,因为邓丽君的代表作实在太多,许多好歌不为人知。

在具体应用上,可将目标歌星的歌曲分为三类,经典名曲为“上”,演唱得不错但知名度不是很高者为“中”,一般的歌曲为“下”。以己之“上”对对方之“中”或“下”,结果将很可能因翻唱而取得出名的捷径。

邓丽君在20多年的歌唱生涯中共灌录了上千首中外歌曲,绝大部分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如果将其作品分为三类的话,可以这样分:
一是最具知名度、高水平和高难度者(上);二是具有高水平、高难度但不太为人所知者(中);三是因为原作本身的问题而少人知者(下)。这三者的比例即使各占三分之一,也是个不小的数量。这为后来者提供了很大的可供挖掘潜力的翻唱资源。

显然,面对这么丰富的翻唱资源,翻唱者必须花费心机寻找适合自己演唱的作品,要唱出点个人特色,还要让大家容易接受才行。那么聪明的选择当然是从“上中”和“上下”中选择,尤其是选择一些知名度梢逊、原唱版又有一定难度的作品,最好冠以〈纪念〉、〈致敬〉等有些意义的名称。奇怪的是,许多翻唱者急于求成,于是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大量的翻唱者将目标集中于邓的〈上上〉类歌曲,但是因为个人功力欠佳或改变太大而不为人们接受。

而个别从“上中”和“上下”中选取歌曲的歌星出版翻唱专集却因为具有“个人特色”而一唱成名,还有论者说其翻唱赋予了新的内容(比如《但愿人长久》在邓的后期作品中虽然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并不具有特别突出的地位。1995年在邓去世后,这首歌才成为怀念歌曲的首选)。

阿菲,恰恰就很巧妙地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了邓的各类歌曲,成就了自己,为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君声丽影,齐唱秦歌!
越看越想邓丽君,她要是还活着多好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