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转】朴树,你的性格很值得卖弄么?

朴树,你的性格很值得卖弄么?收起阴暗吧
--------------------------------------------------------------------------------
http://fm974.tom.com??2004年04月14日16时32分??来源:TOM音乐论坛??《王东》版 季达是谁呀   


  前些日子大陆歌坛一个沉寂多年的歌手在公司的包装下又火了起来,凭借着华纳力推专辑《生如夏花》的走红,他再一次频繁出现在各类媒体上。朴树,一个记忆中跟《白桦林》这首歌联系在一起的人,将一首汽车广告曲挂靠在他的名字下面。


  可这一次我却越来越烦他。我不明白这样一个满身上下透着矜持透着封闭感的人,如何给我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清新带来明亮。这种感觉从朴树出道那会儿就产生,只是当初他的歌给我带来的新鲜感觉掩盖了这方面的厌恶。概观朴树唱歌的姿势大抵都是一致的,肩头紧缩,双手捧话筒,站桩一样的架势保持一首歌终了。有时候从电视屏幕给予的特写中,我们能发现朴树那晶亮的眸子瞪大着,充满无辜与可怜,让我第一印象联想起《动物世界》里刚被人类发现了巢穴的小鸟那种惊恐状。后来看了朴树在一切媒体上谈他的童年和成长,才知道这些表象性的东西可能跟他的成长以及性格有关。


  在平媒关于朴树的文字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形容词往往是“尊严”、“真诚”等语汇,这些词也反复出现在朴树接受访问的句子里。据说朴树的性格偏木讷,不善言辞,甚至有点自闭症。有一回刘仪伟东方夜谭栏目采访朴树,十来分钟的时间朴树愣是一句完整的话没说出来,其语言表达能力甚至不如小学生,在其有限的能让人听明白的句子里,大概也就是谈他如何以他敏感的心灵去感触这个世界的能耐。


  诚然,音乐作为一种精神食品,它的创作需要敏感的心灵作为天赋的基础。多数自闭症天然拥有敏感的心灵,这可能造成了一个误区,以为敏感的心灵多是那些心理张皇、脆弱、阴暗者的专利。事实上,只要具有了一定程度思考生命能力的人,他的心灵就已经趋于敏感,哪怕这个人是一个天性乐观的人,思考生命的能力与性格没有必然联系。可是朴树自己或许有意无意地这样认为着,那就是他倔强的成长是他的强势性格所在,性格上的自闭成就了他的音乐,而且将这样一个原本应该属于他私人生活空间里的性格要素不断抖搂出来,从而在观众心目中得到一个“真诚”的评价。


  抛开性格自闭是否成就了“优秀”的音乐不谈,于朴树的言谈以及传媒的公共导向性,这一切似乎在乐坛传染着一股委琐的气氛,自闭者以为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深刻到了触摸上帝的角度,以至于有一种孤芳自赏的傲慢,而在形式上对生命缀以不断的否定,从灰暗走向另一个灰暗的结论。其实,性格这个东西作为人类深沉的精神丹田永远只应该存活于生命的底蕴中,你可以借助于文字或者音乐来了解性格,但绝不可将性格挖掘出来指导文字或者音乐甚至加以宣扬,更何况挖掘的是一种消沉、阴暗、闭塞的人生情绪呢。


  我不禁想华语乐坛教父级的罗大佑、李宗盛们、大叔级的周华健、齐秦们,尽管自小经历不同,尽管对人生的理解不同,尽管音乐理念不同,但他们似乎都在以他们的音乐他们的言谈向这个世界传播积极、乐观、关怀、爱护的价值观念,我们为他们的音乐所感动,更在音乐中接受了人生的力量,这是不需要灌输却形成普世主义的文化力量。记得华健在谈及走上音乐路途时的艰辛和挫折时,我们听到的不是他对生命的轻漠,我们听到的只是一个永远积极向前、努力不懈、悲欢皆坦荡的幸福所在。


  我又想起前段时间日本政府把一项国家级的类似于“终身成就奖”的荣誉颁给了一个老邮递员,而原来这一奖项一直是颁给那些“经济精英”们的。其原因是这个老邮递员在他一生几十年的邮递生涯中,每送达一个邮件,都附带着送上一个真诚的笑容,一份满足的快乐,让每一个收信的人不管信笺内容如何首先接受到的是这份快乐的传递。联想起现在的朴树,我怀念华健们演唱的动容和激情,荡气回肠,而越来越反感朴树以木讷作卖点,以自己阴暗的性格面作秀的“自私”行为。这个世界需要健康快乐的音乐来构建流畅的旋律,需要具有积极追求的价值观底蕴的音乐内容。而不是陶醉在自我欣赏的怪圈还到处招摇的恶俗行为。


  维特斯根坦曾作这样一个比较,他说:“幸福和恋人跟悲伤的恋人各有各的爱怜之处,但是跟幸福的爱情相比,你的那种悲伤的爱情使你更加难以忍受自己。”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欢颜,更多幼小的心灵需要阳光雨露,难以忍受一个歌手、一个公众人物以阴暗、浅薄、自私的心境向传媒导向丢心灵垃圾的行为,那只会让这个歌手变成一个类似祥林嫂的悲剧角色。


  朴树,收起你的阴暗吧!
------------------------------------
看完这篇文章,我明白为什么对这个人会从一开始的比较欣赏到现在的看到就烦了
朴树,收起你的阴暗吧!

非常的同意!!!
如果我们就这样分手的话,恐怕再也不可能遇到像对方这样的人了。
我想朴树不是故意这样做的,一个人的性格很难改变,周华健的乐观和豁达让人欣赏和羡慕,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朋友来了我请客给他吃块西瓜皮,仇人来了我就冲他打个喷嚏。
一开始就没怎么欣赏他,他的那首《白桦林》第一次听的时候就比较耳熟,好像在哪里听到过这个旋律。
孤芳自赏,自以为是,这就是我看到的朴树。我觉得这个人的音乐根本就谈不上艺术,只能说他填补了内地流行音乐在某种方面的不足,谁让现在这个音乐圈里都是一些没有文化修养的人,才让他有了冒起的土壤。
现在看到这篇文章就更讨厌他啦!!!
[size=4]人如似玉, 不争自有其光芒, 不卑自有其天赋, 不堕自有其情操, [/size]
对于本文的作者我其实才真的反感

我觉得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性格就是什么样的性格,用不着去标榜或宣扬,他是真实存在的。你觉得他好或不好,那是你的观点,可别人就是那样,也不会因此而改变,或许也没必要因谁而改变。善意的劝导诚然可以接受,可毕竟别人自闭或阴郁或颓废这都没什么伤天害理,说到底人家只在做自己,只在某个行业中混口饭吃,和你没什么本质区别,你有什么资格瞧不起别人?

尤其文章作者非要指控扑树在卖弄自己的性格,还自以为是地认为他是“自闭者以为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深刻到了触摸上帝的角度,以至于有一种孤芳自赏的傲慢”,何得此论?我更觉得这是以极其狭隘的心胸去猜度别人的内心。——在媒体的报道里,也许多次触及到关于他性格的话题,可问题是,这是他自己引导别人去欣赏他的性格以至于显示出来的“卖弄”,还是媒体本身对这个问题的深究和挖掘呢?这很重要,这是划分他本人是在“卖弄”还是在“真诚”地坦白的界岭。——此外,如果说他是个音乐的创作人,并且在音乐中蕴涵了很多他性格上导致的思想、主题、形式,这难道也需要辨证也需要置疑么?“性格这个东西作为人类深沉的精神丹田永远只应该存活于生命的底蕴中,你可以借助于文字或者音乐来了解性格,但绝不可将性格挖掘出来指导文字或者音乐甚至加以宣扬”真是可笑至极!

我其实无意要为扑树辩解什么,因为我根本不了解他。我只是仅仅针对本文的作者写作的动机和态度作出抗议!我知道这世界有很多人动辄要拿别人的一举一动说事,而显得自己有多么的深层次,还要摆出一副以理服人的样子,招摇过市不可一世!可我想拜托这些自命清高的人,在命题时还是准备更充足的论据吧,免得自己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后,攻击的仅仅是自己臆想的“敌人”。想做愤青还是要费费脑筋,提高点儿素养。试想,类似的粪青不也常拿齐秦说事么?这样的文章和这样的“高人”也该习惯了。。。

[ Last edited by 99roses on 2004-4-15 at 13:20 ]
[color=Purple][fly]我和你 黑夜的一场雨 不知道梦会落在哪里 我和你 无声的一场戏 谁把心情都剪在一起 谁又能够明白上天的心意[/fly][/color]
他倒底是真自闭还是假自闭除了他自己,没人清楚。
他的性格是天生的还是假装(公司包装或者自己装出来的),也只有他自己清楚。
这是我唯一不同意本文作者的地方。
但是他这句话倒是说对了“你可以借助于文字或者音乐来了解性格,但绝不可将性格挖掘出来指导文字或者音乐甚至加以宣扬。”
给我感觉朴素就是这样子一个人。他在很多方面表现得非常虚假,虚伪的真诚。他可能并非是这样一个人,但是为了使自己与重不同,他把自己假想成这样一个人。而且我特别讨厌那种一开始成名就把自己成长历史在媒体面前抖出来的人,好像要标榜什么似的。
[size=4]人如似玉, 不争自有其光芒, 不卑自有其天赋, 不堕自有其情操, [/size]
呵呵,什么叫抖出来啊?

小哥刚成名的时候也很多人访问他,并且全世界都爱FOCUS在他曾经进过感化院的那段历史!直到20年后的今日依然如此,可他还是要十分耐心地、百分详细地,万分友好地说了一遍一遍上万遍!——这也能叫抖咯?被采访是被动的无奈的事!娱乐圈就是那样身不由主,很多时候只能做迎合的举动。。。
[color=Purple][fly]我和你 黑夜的一场雨 不知道梦会落在哪里 我和你 无声的一场戏 谁把心情都剪在一起 谁又能够明白上天的心意[/fly][/color]
呵呵,朴树招谁惹谁了?
对,就是这个词:卖弄!!!
我雷老虎以德服人
我觉得现在这种大段大段的评论性的文章,大多是在做文字秀,用一些貌似犀利深刻煽情的文字来鞭譬入里的分析,无非是为了炫耀一下自己,或者是为了热卖什么的,其实毫无意义,你可以不喜欢一个歌手,但也没有必要象庖丁解牛那样损别人吧,大家都是出来跑的,迟早有一天是要还的。
朋友来了我请客给他吃块西瓜皮,仇人来了我就冲他打个喷嚏。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