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忽忽是南方银吧?俺们北方好像没听说有很重视这个节日D,从这边端午节放假就可以看出来银家很重视!俺真是见了世面啊!
君声丽影,齐唱秦歌!
不知南方过端午有啥风俗
不可以留住昨天 留下只有思念




继续走继续失去。。。


继续走继续失去。。。
taimmy 在玩虾米东东??看不到您的内容啊!
君声丽影,齐唱秦歌!
Originally posted by gallin at 2004-6-17 02:34:
忽忽是南方银吧?俺们北方好像没听说有很重视这个节日D,从这边端午节放假就可以看出来银家很重视!俺真是见了世面啊!
我是南方人没听说我妈给我改户籍了!一直都是哈尔滨人,我们那边过端午真的是挺好玩的,不过已经4,5年没在家过端午节了!
一个人怕孤单,两个人怕辜负!

端午节的由来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民谣

  端午节,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代,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宋景为了讨好皇帝,避“五”字的讳,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

  关于端午的起源,就史籍来看,截至六朝,共有五种说法:一说是纪念屈原;一说是纪念介之推,流行于山西一带;一说是纪念伍子胥,吴楚两地习俗;一说是纪念曹娥,浙江会稽一带习俗;一说是祭“地腊”,道教弟子的风俗。这些说法都有一定期地域性和局限性。后端午节的内容为纪念屈原一说流传最广。吃棕子、悬白艾、菖蒲、戴香草驱五毒、射柳是端午节活动传统风俗习惯及活动。妇女和孩子们喜欢用丝绸之类缝制成小小的粽子、鸡心、葫芦、樱桃、桑椹,以及小猴、小虎形状的手工艺品,或用丝线缠成小小的粽子,端午节时和香包一块儿,选出一两件挂在胸前。认为这样做可以防病,戴到端阳正午时,把它扔掉,称谓“扔灾”。

  屈原的故事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 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

  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眼光看向最远处, 如果遇到另外一匹狼, 也只倾心于他的孤独!
我们端午节也不是特别放假,只是五一时休息日移到端午节过罢了。

因为公司五一为了赶货,没有放够假,你以为资本家真的会那么仁慈。
眼光看向最远处, 如果遇到另外一匹狼, 也只倾心于他的孤独!
Originally posted by zhouchao111 at 2004-6-18 08:12:
……你以为资本家真的会那么仁慈。
同意,他们够狠!
上面那几款粽子馋人啦
不可以留住昨天 留下只有思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