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台北電】台灣歌手兼詞曲創作家侯德建在1983年事業最高峰時回到中國懷抱,且受到紅地毯式熱烈歡迎。
但侯在1989年支持天安門廣場抗議事件後,這名受數百萬歌迷愛戴的偶像卻遭中國政府驅逐。天安門事變抗議者在六月四號當天慘遭軍隊、坦克鎮壓,造成難以計數的民眾喪生。
今天,這名唱而優則導的49歲電影製作人希望一部他自己寫的、耗費6千6百萬元的武俠科幻電影有助他終止禁入中國的命運。
天安門事變爆發前數日,侯德建和三個朋友參加絕食抗議,支援那些學生示威者。
侯之後與那些用槍脅迫他們不得從北京郊區進入廣場的士兵協調溝通,並發現自己在廣場中央受到數以百計的抗議民眾包圍,身處人群當中等待死亡。他幫助抗議學生能有安全管道離開,但後來自己躲進澳洲大使館尋求庇護,以免遭逮捕。
之後,中國當局給侯兩個選擇──要不遣返回台灣或者啷噹入獄。他選擇了前者,並被安排搭乘漁船放逐,不得再踏上中國土地。
英語發音的「白蛇傳(Lady White Snake直譯)」,觀眾群鎖定在西方人,侯希望這部影片在2008年北京奧運開跑前可以在中國各地播映。
「我希望能在這部電影上映時,回到中國,我能否回去的關鍵在於北京的態度」,目前身為「春秋影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侯德建在台北告訴路透社。
在等待台灣政府核准發給補助金的同時,拍攝工作早在九月就已經展開,故事情節主要是有關一隻白蛇精和一名讀書人墜入愛河的故事,並和一具有法術的道士之間的鬥法。
侯把這部電影的賣點放在電影特效以及知名國際、台灣演員,期待能在中國開創3億人民幣的票房。
成功的秘訣?
在台灣導演李安以一部牛仔同志片「斷背山」於三月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後,侯德建受到鼓舞,也藉助了迪士尼動畫片「花木蘭」的成功前例。「花木蘭」是中國民間故事改編,描述一名女孩假扮男生,代替老父親為君王從軍打仗的故事。
「會選擇『白蛇傳』是因為這是第一部翻譯成英文的中國民間故事」,侯說。
侯德建在1994年雪梨主辦的亞太影展中,以「月光少年」一舉獲得最佳編劇獎,電影在講述一名少年昏迷了三十年,他的靈魂遊蕩在加附近,但他卻不知道一場車禍其實早讓他臥病在床。
身為家中五個小孩中的長子,侯德建在1970年代獲准進入台灣最頂尖的大學之一,主修會計,後來轉修中國文學,之後又輟學。
1976年,年僅20歲的他已經寫出了個人第一首暢銷曲。
三年後,他寫的「龍的傳人」成為華語圈大家最為熟知的熱銷單曲。但台灣當局壓迫他改寫歌詞,改編為一首愛國歌曲,侯拒絕,並轉而投向(defect)中國。
「在早餐會前幾天,我不敢對(當時的總統)蔣介石說不,但我不想改寫這首歌,所以,我就逃跑了」,身著隨性的白色T恤和米色夾克,一派休閒的侯說道。
「我從音樂裡找靈感…找我的根」,他在一場專訪中談到。
在潛逃後,侯的民歌一度在台灣被禁,但之後禁令獲得解除。
永遠的客人
但侯的中國讓他產生認同危機。
「我在台灣出生,但台灣人說我是外省人,我回到大陸時,大陸人又稱我是台胞」,他說:「我永遠都是個客人。」
天安門事變爆發後,他發現自己又在尋找一個叫做家的地方。
回到民主的台灣,侯受到冷漠的對待-他免除了因潛逃而該有的監禁審判,但當年的大明星已經不再風光、不再為人所念。
自那時起,他在電影裡頭,找到迴避政治的角落。
「我的政治作品已經到達一個層次,已經完成了」,侯說:「我對權力並不感興趣,但這不代表我對政治毫不關心。」
如果這位電影製作人能在2008年重回中國,他會買一張來回旅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