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09,杨浦区五角场。
左上:特奥会吉祥物——阳光三毛。
其余:装修中的江湾体育场——
曾经的“远东第一体育场”——作为优秀文物建筑,江湾体育场蕴藏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已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江湾体育场(旧上海市体育场),是当时民国政府推出的“大上海计划”的主要建筑。体育场工程完工于1935年8月,由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董大酉设计。1936年的《上海市年鉴》称:“江湾体育场建筑之伟大、范围之广袤,其于体育场之地位,目下远东殆无与匹。”新中国成立后,陈毅曾为其亲笔题字,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江湾体育场成为上海足球大本营,球王贝利曾在江湾体育场上踢了一场球;90年代中期,申花足球队在江湾体育场安营扎寨。
体育场周围栏杆上的吊花、门柱,附近的教堂。
五角场是当年国民党伪政府的所在地,如今的路名仍带有明显的时代痕迹,比如下图:政府路——
附:民国新上海计划简介
孙中山在民国11年(1922年)所著《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一书提出:上海“苟长此不变,则无以适合于将来为世界商港之需用与要求。”进而提出“设世界港于上海”。民国16年7月成立的上海特别市政府,遵循孙中山的方针,谋求自己管辖区的发展,多次提出城市建设计划草案,直到民国18年7月,决定将北邻新商港、南接租界、东近黄浦江,地势平坦的江湾一带(约7000亩合460公顷土地)划为市中心区域。8月,成立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掌管计划建设事务。翌年5月,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首先编制《上海市中心区域道路系统图说明书》,为中心区域其他设施计划提供基础。同时为通盘筹划全市建设,向各局印发《大上海计划目录草案》,要求提供资料。6月,又编制了《上海市全市分区及交通计划图说明书》,计划范围为黄浦江以西,北新泾、虹桥以东,漕河泾以北,全市计划为商业、工业、商港、住宅等分区,提出了水道、干道系统计划。鉴于铁道事关国营设施,需与铁道部合作建造,为此市政府于7月初向铁道部专报《上海市交通计划图说明书(铁道计划之部)》。接着又编制了《市中心区域分区计划图说明书》,将中心区域及其紧邻部分细划为政治、商业、甲乙两种住宅区域。随后还编制了《上海市新商港区域计划草案说明书》,商港区选址在靠近长江口,水位较深,地广人稀的黄浦江以西,蕰藻浜以南的区域,规划开挖7大船坞,并相应建造码头仓库。民国20年11月绘制了《大上海计划图》。随后,按大上海计划建成了其美路(四平路)、黄兴路(北段)、浦东路(浦东南路、浦东大道)等道路,建造了运动场、博物馆、市医院、卫生试验所、国立音专、广播电台、中国航空协会、市政府大厦、图书馆、等建筑。 在数年间陆续建起了一座不可思议的上海新城,而与租界中的另一个市中心遥遥相对。只可惜1932年爆发"一·二八"淞沪抗战,北上海成为战区,虹口、宝山、闸北、杨浦几乎所有的新式事业都受到日军战火的严重破坏。建设中的"大上海"被殃及,江湾繁荣又一次受挫。
[ 本帖最后由 gallin 于 2007-9-11 15:2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