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风中秦迷 于 2010-2-9 15:25 发表 
七匹狼和东方快车的就让世界多一颗都是1989年出品,但七匹狼就有小维,那时候就让世界多一颗的成员都是被打造的,因为歌曲里的主要演奏部分都是飞碟的一些老家伙们,---它的歌词上是这样写的键盘:陈志远.屠颖.侯志坚 ... 感謝風中秦迷的介紹,讓我再次加深了對東方快車及諸多前輩的了解和認識;謝謝秦迷!
個人認為,搖滾是一種生活狀態和處世格局,搖滾樂只是一種曲風。作詞人兼導演甲丁老師曾說:“鄧麗君的歌聲是中國的第一種搖滾樂的聲音。”老崔、丁武和笑冬,也曾坦言最初的音樂感悟和生活態度源自鄧式情歌......“臺灣搖滾第一人”,當屬為伊能靜制作《十九歲的最后一天》的薛岳老師,英年早逝的他留給我們的,是在臺灣樂壇大破大立的樂團典范,當下的“五月天”都不得不承認受益于薛岳時代對樂團的力挺;從此,表演形式不再拘泥于“眾星捧月”。而薛岳自己在創作方面成績平平,除了參與創作《機場》外,走紅的幾首力作均出自李宗盛(搖滾舞臺)、劉偉仁(如果還有明天)等大家之手。
9/17/1990,薛岳用心完成告別音樂會;2個月后在榮總安詳辭世,年僅36歲。
歷史是一面鏡子,甭管是明朝那點事,還是搖滾這點事,大事小事,陽春白雪下里巴,無不是構成歷史畫卷的元素。東方快車起初不是創作型樂團,但也同樣有貝斯手盛子貞的作品呈現(我記得是《小站》,或者是《孩子》),吉他手楊振華也多次參與趙傳演唱會的編曲伴奏;翁孝良老師慧眼挖掘后生一定有他的理由和樂團本身的實力!以點帶面,全面展現一段輝煌的日子,每一位歌者,每一位樂師,每一首歌、每一位幕后的演職人員,甚至也包括你、我、TA,每一個因樂而舞動的靈魂流露出的情感表達,都是中國搖滾樂歷史的一個側面!
[ 本帖最后由 暴雨将至1977 于 2010-2-21 02:2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