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讲述的是一个先结婚后恋爱的影片,影片结束后,难免对故事有一些看法。
我们会因为一瞬间的美好而爱上陌生人,并会为之努力。影片中的两段感情关系,似乎就是最好的诠释。
Walt与Kitty
打Kitty从楼梯下来的那一刹,他就爱上了甜美而活泼的她。实际上他们俩,情趣爱好格调似乎相当地不一致,她喜欢社交,弹琴跳舞是她的强项,而Walt,专注于学术研究,喜欢高雅艺术,是一个汗流浃背也依然衣冠整齐的英国绅士。所以,一开始,Kitty就对他不感冒,无奈家庭压力下,只得成婚(原来20年代的英国女人也有作为大龄青年的社会压力啊)。Walt对Kitty的爱,显然是内敛深型的……到后来,Walt的心弦被重新拨动,也是一刹那,就是在孤儿院里看到一个充满爱心弹着钢琴让孩子们欢乐起来的Kitty。
Kitty与Charles
Charles这个情场老手,加上领事大人这个头衔,让追求完美爱情的Kitty着迷,仅是一场京剧表演的讲解,让Kitty爱上了他。与不解风情的Walt相比,Charles确实很不同——浪漫且富有情趣,似乎是所有人不可抵挡的诱惑。她年少无知愚蠢,一味追求心目中的爱情,以为这个男人会放弃家庭同她结婚,却不了解这个男人只将他们的关系定义成逢场作兴……
对待背叛,是隐忍还是积极反击?
性格不合,注定了这样的先婚后恋关系离不开婚外恋。Walt以为Kitty会自省,可是他失望了,他用通奸罪作为离婚理由挟迫Kitty同他一道前往南方某个霍乱横行的小镇。在死亡空气弥漫的小镇,他专注于他的研究,漠视他身边的美貌妻子,当然也会偶尔喝个半醉,发泄内心的不快,然而对于妻子的恐惧,妻子的内心世界,他用自己的一贯方式去对待,恐怕这就是英国绅士式的爱情了。
爱情的返航
爱情是从来没有离开过还是回来了?
在相对较长的日子里,Kitty开始学会欣赏Walt,Kitty也主动打开了心扉,让双方的交流更加通畅,在我们期待圆结局的时候,Kitty发现自己有了别人的孩子,而Walt则在安顿另一批难民的时候染上了霍乱并与世长辞……男主人公是离开得太早还是刚好?当我们看到五年后的Kitty领着名字一样唤作Walt的小男孩在伦敦街头碰到Charles时,我想这不存在没什么早与迟,Charles一样风流无耻,并邀其参加聚会,岁月则让Kitty成熟了,她只是领着孩子与生父微笑作别,并回答孩子说这是一个不相关的人,全然没有了“天各一方”的味道……
男人决定女人?
从前期女方寻求其他途径的心灵藉慰到后期开始学会关怀丈夫,从一个娇惯任性自私自利的女人上升到一个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人,充分体现出女主人公的可塑性真是强啊……一个女人是好是坏是美是丑,似乎看看她跟什么样的男人在一起就可以定义了,是不是这样的?进一步去说,人会因真挚的爱情和婚姻升华自己的品质,人生存的真正意义会否是这个?
中国式的还是英国式的?
1、影片没有太多提及当时的国际环境,着重人物故事情节,喜欢。
2、影片有几处让人忍俊不禁的地方,比如提到如何到达小镇,当英国军官听到Kitty说花了两周时间时,他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问他们是否游泳过来的……据说这就是英国式的幽默,但个人认为似乎不是。倒是从中知道这个英国绅士让其妻子路途颠簸的惩罚方式有些新意。
3、南方小镇猜了半天,想到的只能是两广的地界,也从当中一些群众演员的口音听出来,可是,为什么群众演员都要讲国语,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讲标准的国语?这是照顾哪里的观众?
4、影片中有很多美景,斜风细雨竹林稻田,奇山险峰,旧民居,就是有一些拍摄手法让我眩晕,或者我还是不习惯大屏幕。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