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晨报讯(记者 王大鹏 通讯员 杨冰 姜宁)记者昨天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了解到,原定今天对嫦娥一号卫星进行的轨道中途修正计划不再进行,卫星将直飞月球捕获点。这已是嫦娥一号第二次取消了轨道中途修正。根据原定计划,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后将进行2至3次中途修正,而北京中心仅用一次修正就达到了预期目标,这标志着北京中心轨道测定及控制技术达到精确水准。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轨道室主任、航天飞行测控专家唐歌实介绍,地球与月球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38万公里,轨道设计时对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入口点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卫星发射入轨后,实际轨道会与理论设计轨道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卫星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后,需要对以前累积的偏差进行中途修正。

  据唐歌实介绍,从北京中心对11月2日卫星中途修正后的轨道测量计算结果来看,本次中途修正控制非常精准,卫星将“按时”、“准确”地到达近月制动点。所以,原定11月4日实施的中途修正不再进行。

  据了解,截至北京时间3日18时许,嫦娥一号卫星已发射升空整整10个昼夜,正在地月转移轨道以每秒500多米的速度飞向月球捕获点,从卫星上传回的所有遥测参数表明,卫星各系统工作正常。预计5日实现与月球交会。

  此外,北京中心将于明天对卫星进行第一次近月制动,使卫星进入围绕月球运行的周期为约12小时、近月点约200公里的椭圆轨道,这将是卫星在太空中又一次极为关键的动作。
分手  逃离的洒脱   离别  希望的超度    迷失在同归的殊途  没有开始又何谓结束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嫦娥卫星刚刚成功实施首次近月制动,进入周期12小时的环月轨道,正式开始绕月球旋转,成为我国首颗月球卫星。
分手  逃离的洒脱   离别  希望的超度    迷失在同归的殊途  没有开始又何谓结束
人民网11月6日电 北京时间11月6日11时3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二次近月制动,卫星顺利进入周期为3.5小时的环月小椭圆轨道。

  11时21分,卫星发动机准时点火,工作14分钟后,正常关机。嫦娥一号速度进一步降低,卫星轨道远月点高度由8600公里降至1700公里。预计卫星在环月小椭圆轨道上运行6圈。

  据介绍,第二次近月制动主要目的是使嫦娥一号进一步降低飞行速度,使其进入“过渡”轨道,从而为卫星最终进入工作轨道做准备。嫦娥一号卫星共进行3次近月制动,是根据卫星上发动机的推力设计的。这样,不仅能够减小每次控制量,而且能够有效节约卫星携带的燃料,延长卫星使用寿命。

  另据了解,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将进行最后一次近月制动,以便卫星顺利进入高度为200公里、周期为127分钟的工作轨道。通过在轨测试后,卫星再开始进行各项科学探测活动。
分手  逃离的洒脱   离别  希望的超度    迷失在同归的殊途  没有开始又何谓结束
中新网11月7日电 中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今天上午完成了第三次近月制动,卫星成功进入周期127分钟、高度200公里的极月圆轨道,从而使“嫦娥一号”卫星正式进入科学探测的工作轨道。

  今日8时24分,嫦娥一号卫星主发动机点火,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8时35分,嫦娥一号卫星主发动机关机,第三次近月制动结束。

  通过在轨测试后,卫星将开始进行各项科学探测活动。
分手  逃离的洒脱   离别  希望的超度    迷失在同归的殊途  没有开始又何谓结束
本报讯 (记者 柳志卿 通讯员杨冰 姜宁) 昨天上午8时34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三次近月制动,卫星顺利进入工作轨道。至此,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实施阶段的工作圆满完成。国家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现场观看了制动实况。

  10分钟完成最后制动

  上午8时24分,在飞控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一号卫星主发动机点火成功,10分钟后正常关机。随后飞控大厅显示屏显示,卫星飞行速度已减慢到进入圆轨道所要求的每秒1.59公里。计算结果表明,嫦娥一号远月点高度由1700公里降至200公里,卫星准确进入距月面高度约200公里、周期为127分钟的圆轨道。

  14天飞行证明性能稳定

  嫦娥一号卫星自10月24日发射升空以来,已在太空飞行14天,先后经过4次变轨、1次中途修正和3次近月制动,最终顺利进入预定工作轨道。目前的数据表明,卫星的设计合理,性能稳定,卫星测量和控制精度达到新的水平,实现了我国航天测控技术的多项突破。

  11月下旬可传图片数据

  国家航天局发言人李国平表示,下一步,卫星将修正轨道偏差,并在轨测试设备。预计11月下旬,卫星将由巡航姿态转入对月定向工作姿态,传回第一段语音和图片数据,打开全部探测仪器进行科学探测。随后,将根据卫星传回的探测数据,按照四个科学目标的要求进行分析处理,并制作第一张月球图片。

  5国“月球俱乐部”有中国

  随着嫦娥卫星进入工作轨道,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称,中国已将第5张“月球俱乐部”(另外4成员是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的门票牢牢攥在了手中。“在人类活动又一次向太空拓展的节骨眼上,中国没有像前两次向海洋、天空拓展那样耽误太多的岁月与工夫,终于迈进了‘月球俱乐部’。”

  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则表示,获得这张“门票”,中国只花了14亿元人民币。“我们用相当于修建两公里地铁的钱,搭建了嫦娥一号卫星200多万公里的奔月天路。”

  发布会

  政府鼓励非公企业进入航天科技领域

  二期探月项目拟公开招投标

  本报讯 (记者 柳志卿)国防科工委昨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国家航天局发言人李国平宣布,本次绕月探测工程已实现阶段性目标;今后政府将鼓励非公企业进入航天科技领域,并将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寻找二期探月工程的部分项目承担者。

  “嫦娥”已实现阶段性目标

  李国平说,嫦娥一号卫星从发射到准确进入环月工作轨道,证明我国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地月转移轨道设计、远距离测控与通信、卫星制导与导航等技术。在卫星高可靠发射和运载火箭可靠性增长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后续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次绕月探测工程已实现阶段性目标。”

  非公企业可参与探月二期

  李国平昨天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随着中国航天活动不断的扩展,政府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进入航天科技的建设领域,特别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航天科技活动。

  探月二期、三期工程的工作量和技术难度会比现在更难,为了充分运用全国的技术优势,二期工程部分项目计划采取招投标的方式,在全社会优选有能力的单位,包括非公有制企业,承担相关的研制任务。

  我国暂未计划研制空间站

  昨天的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到有媒体称中国预计将在2020年发射第一个空间站。

  李国平对此表示,从目前国家发布的各种规划里,我们还没有提出要开展空间站的研制。

  “嫦娥”仪器有独门绝技

  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辉先昨天介绍说,嫦娥卫星上的探测仪器有不少独门绝技。“比如说,我们的立体相机是用一台相机完成了通常情况下需要两台或者三台相机来做的工作,它能够同时获得三个不同视角的三幅二维的图像,通过反演可以获得月表的三维立体图。”

  他透露,卫星上搭载的干涉式成像光谱议、激光高度计都是第一次在空间应用,准备用来探测月壤厚度分布情况的微波探测仪在国际上也是首次应用于月球探测中。

  相关新闻

  我国正研究火星探测方案

  本报讯 中国科学院院士、绕月探测工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昨日透露,与月球探测相协调,中国正在进行火星、小行星与彗星以及行星际空间探测的方案研究,以加速中国深空探测的持续与深入发展。

  当日,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宇航技术发展高峰论坛”在京开幕,欧阳自远与会并透露了上述信息。(钟欣)

  后续难关

  “嫦娥”探测仍面临四大难题

  据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辉先昨天介绍,嫦娥一号卫星进入绕月工作轨道后,还将面临四大难关。

  第一个难点是卫星的姿态控制。因为在正常探测时,卫星的大部分探测仪器需要对准月面,卫星的太阳帆板要对准太阳,卫星的数传天线要对准地球,这种技术在以前的绕地卫星飞行器当中还没有使用过。

  第二个难点是远距离的通信。由于地月之间的距离是接近40万公里,从这么远的地方完成通信,涉及到卫星上的天线要对准地球,卫星上的放大器要有足够的功率,地面接收站要有足够大直径的天线。这些技术都是这次所新遇到的,有一定的难度。

  第三个难点是探测仪器都是根据这次科学目标而新研制的,它在后续的工作中是否能够正常地工作将面临考验。 

  第四个难点则是在长达一年的探测工作中,卫星和各种探测仪器设备的可靠性需要经得住考验。

  本报记者柳志卿

  专访

  “嫦娥”飞行路程已超200万公里

  测控误差小于万分之四

  本报讯 (记者 柳志卿)昨天第三次近月制动成功实施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据王也隽介绍,截至昨天,“嫦娥”飞行路程已超200万公里,轨道测控误差小于万分之四。国际上首次发射探月航天器的成功率小于50%,“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成功率是100%”。

  曾用国外绕月卫星演练

  据王也隽介绍,对地月转移轨道的控制,原来设计的测控误差大约在3%左右,但实际的误差小于万分之四。“这样高的测控精度也是我们原来很少达到的。”王也隽说,能够达到如此高的精度有多方面的贡献,一是本身卫星质量很好,预计给多少推力,实际就是多少,精度非常好;其次,我们的测控系统进行了很多技术创新,在技术本身就已经到达国际先进水平;另外中心举行了多次模拟练习,模拟嫦娥一号在空间飞行,地面进行遥控变轨,飞控中心还借用过欧空局的“智慧1号”进行测轨练习。

  王也隽称,“我们与欧空局合作,对‘智慧1号’卫星进行了测轨。结果精度和欧空局测的精度一致,证明我国的测控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飞行距离超200万公里

  从地球到月球,经历九曲十八弯,十几天之内,嫦娥一号走过了多少路程呢?王也隽估算,虽然月球和地球只有38万余公里,但是嫦娥绕地球的圈数比较多,有的圈就有几十万公里长。在飞离地球轨道时,卫星已经飞行超180万公里,地月转移轨道有43万公里,加上环月后又绕月球转了数圈,到第三次近月制动时,嫦娥一号的总飞行路程已超200万公里。

  我们的成功率是100%

  昨天第三次近月制动成功后,总工程师王也隽一脸的轻松。“今天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他透露,在嫦娥一号发射、奔月到环月,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毕竟我们是第一次做这么远的测控。”他表示,事前他们没有计算过到底本次奔月的成功率有多大,“这是第一次做,成功了,成功率就是100%;失败了,成功率就是零。”

  国际上首次发射探月航天器的成功率小于50%。王也隽自豪地说:“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成功率是100%。”

  预期

  “嫦娥”控制精准 寿命可能超两年

  本报综合消息 由于控制精准取消了两次中途修正,节省了大量燃料,嫦娥一号卫星实际寿命可能会超过两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边炳秀透露,省下的燃料可以使嫦娥一号卫星为探月工程二、三期做一些验证性试验。

  边炳秀举例称,“可以把卫星高度再降一下,甚至是将距离月球的高度由200公里降低到100公里,更为准确地测量月球相关力学环境等数据。”

  另据嫦娥一号卫星推进设计师魏延明介绍,嫦娥一号卫星的点火发动机是按照15年的寿命来设计的,因此寿命有很大的余量。
分手  逃离的洒脱   离别  希望的超度    迷失在同归的殊途  没有开始又何谓结束
原帖由 填写 于 2007-11-11 04:29 发表
又有嫦娥一号拍摄的月球新照片撩。。
填兄拍的俺就相信
分手  逃离的洒脱   离别  希望的超度    迷失在同归的殊途  没有开始又何谓结束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经受日凌干扰考验

在昨天(10日)的节目中我们提到,从8号下午开始,我们和嫦娥一号卫星的通讯会受到一种特殊的天象“日凌”的干扰。

  那么一天过去了,它经受住了日凌的考验了吗?在未来的日子还有哪些特殊的空间环境状况会影响到我们的嫦娥一号的绕月飞行呢?继续来看今天的张萌追嫦娥。

  记者张萌现:在大家看到大屏幕上的这幅图就是日凌现象,月球飞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个天体几乎成了一条直线。此时此刻太阳发出了各种各样强烈的电磁波会影响嫦娥一号和地面的通讯,据我们了解在10号的上午6点49分这个干扰达到了最高值。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体室副主任陈险峰:今天这次日凌没有对卫星监测造成什么影响,因为青岛站一进站我们就收到了遥测数据,没有发生丢桢和乱码的现象。

  工作人员介绍说,“嫦娥一号”卫星之所以能够这么安然地度过“日凌”,是因为我们设在青岛测控站的巨型天线起到很大的作用。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体室副主任陈险峰:我们青岛站使用了一个18米的接收天线,这样天线的口径大呢,它的波束宽度就会很小,就相当于我们一个聚光的手电筒 这样只要太阳和卫星没有完全重,尽管它是一个很小的角度,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很窄的波束把卫星的信号剔出来。

  工作人员说,别看茫茫宇宙是那么的静谧,但嫦娥一号的绕月之旅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风平浪静,除了日凌,它还要经受住月蚀等天象的考验。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体室副主任陈险峰:月蚀是卫星在绕月一年中面临的最严酷的工作状况,在月蚀过程中,卫星要经过三个多小时不能见太阳,这是非常长的一个时间范围,那么这三个小时对卫星考验非常大,一个是温度降到非常低,一个是能源供应。

  除了这些我们已知的天象干扰外,空间环境中的各种高能粒子、宇宙射线也会时不时地给嫦娥一号的月球旅程设置障碍。(文/央视国际)
分手  逃离的洒脱   离别  希望的超度    迷失在同归的殊途  没有开始又何谓结束

嫦娥一号今日将与地面失去联系45分钟

记者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获得的最新消息,受月球运动轨迹影响,今天“嫦娥一号”卫星将有45分钟和地面失去联系,这也是“嫦娥一号”第一次长时间和地面失去联系。工作人员将密切关注这段时间后卫星的运行状况。(来源:央视国际)
分手  逃离的洒脱   离别  希望的超度    迷失在同归的殊途  没有开始又何谓结束

嫦娥首席科学家首次回应中日探月之争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二日电(记者应妮)由“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担任主编的“嫦娥书系”今日在此间首发,欧阳自远在会上首次回应了所谓“中日探月之争”,指双方技术各有千秋,不能以某个单项来判断优劣。

  这套“嫦娥书系”一共六册,约一百万字、八百余幅插图,分别是《逐鹿太空》、《蟾宫览胜》、《神箭凌霄》、《翱翔九天》、《嫦娥奔月》和《超越广寒》。

  欧阳自远表示,六册图书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当今空间探测的进展态势和月球探测的历程,人类对月球世界的认知和月球开发利用前景,以及中国“嫦娥工程”的背景、目标、实施过程和重大意义,其中不少史料、工程进展当中鲜为人知的事情都是首次在书中披露;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筹备达四年之久的丛书作者多是参与“嫦娥工程”相关领域的骨干专家。

  对于目前热议的“中日探月之争”,欧阳自远亦开诚布公地表态,日本的“月亮女神”和中国的“嫦娥一号”各有千秋。日本以三个卫星联合探测月球的重力场,这在世界来说是首次;中国用微波探测仪探测月壤特征及厚度,也是世界首次。至于探测月球地形地貌的立体图、测量月表化学组成岩石类型和探测月球空间环境则都是相似的科学目标。

  他表示,不管是日本还是印度以及美国进行的探月计划,我们都要尊重每个国家的智慧和创造性;而探测月球是人类的一项共同事业,他希望将来各国能共同合作,加深人类对月球的认识。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正在迎来“太空科普”的第二次高潮。(完)
分手  逃离的洒脱   离别  希望的超度    迷失在同归的殊途  没有开始又何谓结束

探月副总设计师称“嫦娥一号”并未失踪

最近3天以来,“嫦娥一号失踪了吗”的帖子在凯迪网论坛热帖排行居高不下,截至昨天下午4时,浏览量超过十万,近千人回复。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请相信我!‘嫦娥’没有出现问题,她已进入环月轨道,跑不了的。”

  嫦娥一号失踪了吗?

  11月12日,新华社电称,受月球运动轨迹影响,“嫦娥一号”卫星有45分钟和地面失去联系,这也是“嫦娥一号”第一次长时间和地面失去联系。

  11月13日,网友台辅“嫦娥一号失踪了吗?”的转帖出现在凯迪网的猫眼看人论坛。随着11月14日媒体消息称“嫦娥一号卫星”将继续在距离月球200公里的工作轨道上接受全面的系统检查,等待各种科学仪器打开后进行科学探测,台辅的转帖成为论坛里人气最爆的热帖之一。至昨天下午,网上显示该帖有逾十万人浏览,跟帖数945个。

  专家:网上是瞎说的

  昨天下午3时40分,记者致电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他在听说网上的传言后笑称:“网上的消息是没有根据的,瞎说的,由它去好了。不过,相信我!‘嫦娥’跑不了的。”

  龙乐豪对“嫦娥”目前的状态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要举行大合唱之前,得先做些准备,比如练练嗓子,摆好乐谱,支好架子等,‘嫦娥’目前就是进入到合唱前的这个状态,等到18号,合唱的准备环节就基本完成。其身上装载的各种有效载荷(科学仪器)将在这一天后陆续开始工作,预计在20号左右将传回东西。”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卫星的控制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地面控制,另一种是当卫星运行到不能和地面通信号的时候,有能力进行短期的自主控制。每个卫星设计的时候都考虑到失去信号的问题,像以前的神舟飞船也曾遇到这种情况。“目前我们的测控覆盖率最多能达到92%至98%,即使月球没有遮挡,也没法保证100%不失去信号。

  中国科学院院士、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昨日在参加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建院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说,正在绕月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运行正常、状态非常好,卫星将按计划实施各项科学探测任务。

  本报记者 (来源:南方都市报)
分手  逃离的洒脱   离别  希望的超度    迷失在同归的殊途  没有开始又何谓结束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