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走进我生命的歌者TOP10

前言:
   很小很小的时候,歌曲就一直陪伴我的生活,说不上来从什么时候,忽然发现自己可以理解歌曲中的情感,或许那种理解只是自己想当然的认为吧,或者可以说,那只是融合自己的情感的理解。
   但是,十几年认真或随意得听歌,我却发现越来越多的歌者以及他们的歌融入了我的生活,尤其是感情生活。他们通过他们的歌影响着我、陪伴着我,让我度过了自己青涩的青春年代,走向成熟。
  
   这个排名,只是就他们对我的影响程度来言的,仅仅代表了我个人的想法,如此而已.....
   我的文字速度很慢,每天一个人....
我用迷离的醉眼看你 却决然离去

NO.10 孟庭苇

  
   可能是因为性别的原因,我喜欢的大多是男歌手的歌,女歌手只听少数的几个人。有的经常听,例如蔡琴例如齐豫例如苏芮例如娃娃,其他的零星听一点,例如赵咏华、王菲、林忆莲等等。
  
   但是,我听的最多的,买她的专辑的,只有孟庭苇一个人。或许很多人会不以为然,觉得她的声音一般,歌曲的影响力也一般,在歌坛的地位更一般,数到第10个可能都数不到她。我承认,或许是这样的,可是,我就是喜欢她,喜欢她的歌。
  
   刚开始听孟庭苇的时候,在上高中。孟庭苇刚出道时,齐耳的短发,清纯的大眼睛,声音也非常清亮非常纯,就象一个单纯的学生。那时的歌,也多是描写单纯的爱情,纯真中带有一点点的忧伤和迷茫。
  
  我们已走得太远 已没有话题
  只好对你说
  你看 你看 月亮的脸偷偷的在改变
  不忍心让你看见 我流泪的眼
  只好对你说
  你看 你看 月亮的脸偷偷的在改变
  
   《你看你看月亮的脸》是我听到的孟庭苇的第一首歌,那个专辑里的歌风格比较一致,大都是比较单纯的爱情,印象比较深的是《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无声的雨》《没有情人的情人节》。那个专辑还有一首比较特殊的歌曲《哑哑与亚亚》,给人一种淡淡的感动。
   再次听到孟庭苇的歌,是《谁的眼泪在飞》。说句实话,我不喜欢那首歌,觉得很矫情,包括《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红雨》《不下雨就出太阳吧》,这些歌给我的感觉是简单得重复以前的情感,没有任何新意。只记得那个《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孟庭苇少有的快歌,一种俏皮的感觉,算是孟氏情歌中比较另类的了吧。
  
   孟庭苇的歌,很多以雨字命名的,象前面提到的那些,我最喜欢的一首是《无声的雨》,“大雨仿佛对我说,你早已不一样,而我只是听到无声的雨”,爱情失去的时候,没有办法挽留也没有办法改变,但是却不能抑止住心底的那份淡淡的忧伤。我最喜欢唱的一首歌是《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原因说起来很可笑,因为那首歌很好唱,是我去k歌时最常唱的歌。
  
   孟庭苇的歌曾陪伴我走过了大一的第一个学期,刚刚离家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因为进了大学,觉得自己似乎长大了,对未来对爱情充满了憧憬,所以她的歌符合我当时的心境。但是,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几乎没有听她的歌了,直到四年后大学毕业。
  
   再次听孟庭苇,听了她后来那段时间几乎所有的歌,有的听了就忘记了,有的我却深深得记住了,那就是《心电感应》和《手语》。《手语》,因为那个歌里代表的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你还依然活在去年那意外回忆,至今依然无法接收我无声叹息,要如何告诉你早已原谅你,只是不能亲口说出我依然爱你,你不要哭泣好吗不要再哭泣,我用双手紧紧拥抱你。”我仿佛看到两个人相对,一个人的眼睛充满痛苦和歉意一个人的眼睛充满理解和爱意。一个作品的好坏,大概就要看它是否能够引起别人的共鸣吧。
   《心电感应》,最开始吸引我的是歌曲一开始的那段蒙语,那段《敖包相会》的音乐,虽然跟歌曲后面的风格很不一样,但是却觉得很般配很舒服。后来越来越喜欢这个歌,是因为跟爱人分开两地长达三年的时间,这个歌变成我们共勉的歌曲了。——“爱最苦莫过于莫过于相思两地,爱无法亲手去传递,所以我我总是日以继夜的想你,希望你能心电感应”
  
   就着样,孟庭苇的歌一直淡淡得围绕着我,很久不听,却会忽然在一个独处的时候莫名想起。直到现在,每次去k歌,我总是不自觉得,先找孟庭苇的歌,那个我最喜欢的《无声的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象雨一样,无声无息,却有无处不在,尤其是感情.....
我用迷离的醉眼看你 却决然离去

NO.09 林志炫

  
   林志炫好像一直都不是很出名,但是,我认为他的声线非常独特,演唱技法也很好,尤其是能够自如得真假声混唱,声音华丽而不失纯洁,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他的声音特点,我认为那就是:干净。
  
   高中时,我喜欢收听台湾的广播娱乐节目,最常听的是“中广流行网”。从那里,我知道了很多台湾的歌手和组合,很多歌曲还没有在大陆发片我就已经先听为快了。
   91年,两个台湾组合脱颖而出,他们都是由两个男歌手组成的,分别是李骥和林志炫的“优客李林”以及莫凡和袁惟仁的“凡人二重唱”。几乎是同时,他们出了第一张专辑--优客李林的《认错》和凡人二重唱的《杜鹃鸟的黄昏》。
  
   那时候,我非常喜欢凡人二重唱,喜欢《离家500里》《凡人心事》,尤其是那首《杜鹃鸟的黄昏》,喜欢到现在。只是后面他们的专辑很少,再后来,莫凡的踪迹我已经找不到了,袁惟仁的名字也只是在某些专辑的创作群里看到。(袁惟仁的音乐天赋没有荒废,在后来齐秦的专辑中,我很喜欢的一首歌《想念》就出自袁惟仁之手)
  
   那个时候,不是很喜欢优客李林,因为觉得他们的唱法比较不够朴实,虽然李骥低沉的声音跟林志炫高亢的声音搭配起来很好听,可是给我的感觉就是不好,觉得没有凡人的唱法那么容易引起我的共鸣。尤其是《认错》中英文夹杂的歌词,让我觉得很好笑,现在想想,或许是为了押韵吧。
   那个专辑中,我比较喜欢听的是《认错》《说不的心情》《just for you》,整个专辑给我印象最深的或许就是林志炫的嗓音了。那时候他的唱功没有现在的好,但是比现在多了几分的冲劲,现在林志炫的歌声显得比较平和了。
   后来,他们又出了几个专辑,其中还有英文专辑,比较出名的是第二个专辑《黄丝带》,记得那时他们在中广流行网做这个专辑的宣传,讲了一些此专辑中歌曲的创作感以及一些歌曲后面的故事,可能是因为这挡节目的原因,我对这个专辑比较关注。但是这个专辑传唱比较广的歌基本没有,现在想搜索到它们的mp3也基本是不可能的。
  
   1995年,林志炫暂别歌坛。再次听到他的声音,是满大街放的《你的样子》(应该是98年吧)。这个时候的林志炫,歌唱技巧已经相当好了,但是,虽然他的声音将《你的样子》演绎得很美,可是我始终觉得少了点什么,跟罗大佑比起来,他的嗓音好很多很多,但是对歌曲内涵的把握对歌曲情感的演绎要差很多很多。
  
   真正让我为之惊艳的歌是《蒙娜丽莎的眼泪》,歌曲的主题是常常被拿来演绎的故事——我爱你你却爱她,但是这个歌的切入点却很奇特,用蒙娜丽莎来贯穿歌曲始终。
  
  在我的梦里因为可以和你相爱而骄傲
  然而你都不知道
  我期待在你爱的世界里变得重要
  你要把爱人慢慢寻找
  对你付出的一切只换来我对自己苦苦的嘲笑
  蒙娜丽莎她是谁
  她是否也曾为爱争论错与对
  为什么你总留给我失恋的泪水
  却把你的感情付给别人去摧毁
  蒙娜丽莎她是谁
  她是否也曾为爱寻觅好几回
  她的微笑那么神秘那么美
  或许她也过感情的千山万水
  才发现爱你的人
  不会让他的蒙娜丽莎流眼泪
  
   一个老套的故事,他爱她,而她却只是将他当作好朋友,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却没有一点的爱意。或许现实中常常会这样,我们说不清楚为什么会爱一个人,我们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就不爱一个人——虽然他很优秀、虽然他很爱自己。
  
   这个歌非常适合林志炫唱,一种淡淡的漫不经心的感觉,尤其是歌曲一开始的慢板部分显得很美。后面高潮部分:“为什么你总留给我失恋的泪水,却把你的感情付给别人去摧毁”,摧毁的“毁”字,林志炫标志性的“拐音”,呵呵。
  
   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林志炫又一首歌莫名得流行开来——《单身情歌》,在这个差不多的时期,王杰也有一首流行的歌——《伤心1999》。我将这两首歌放在一起来比较,是因为我觉得这两首歌都有相同的特点:一,他们都有流行的元素,从大街上音像店里的声音就可以明白,两个歌都是琅琅上口,好听也好唱;二、它们都是应景的商业歌曲,听过了就遗忘了,不能给人更深的思考。当时跟我同宿舍的女孩天天放一个磁带,里面就有这两首歌,同磁带里好像还有朴树的《白桦林》任贤齐的《小雪》等等,就那样,天天强奸着我的耳朵,哪怕再好的歌也会觉得厌烦的(就好像后来的刀郎)。
  
   两首歌我印象最深的是两句歌词:“爱要越错越勇,爱要肯定执着,每一个单身的人得看透,想爱就别怕伤痛”,很直白,但是很真实,想爱就别怕伤痛;“算了吧一九九九忘了曾经拥有,也忘了要牵要放要分都是你的手,从今如死了一个濒临绝种的温柔,多一个爱情杀手”,要牵要放要分都是你的手,这句话给我的印象简直是太深了,还不知道歌名,我就记住了这句话。
 
   林志炫的声音条件很好,能够很轻松得将歌曲最细微的音色转换表达得很好。但是,我觉得正是因为他的声音好,他往往太注意歌曲的技巧,而在对歌曲内在情感上略显不够。他很擅长真假声混唱,声音转换得很自如很轻松,但是总觉得有点点华丽了。(想起了齐秦在狼里的真假声混唱,感觉情感上的震撼多于嗓音的震撼)
  
   林志炫的歌,我比较喜欢的,是那种有点点迷茫有点点遗憾的歌,例如《穷途末路》《袖手旁关》《如果你不小心想起我》。感觉在演绎这样的歌时,他那干净的声音跟歌曲最为配合。
  
  错过了最适合厮守的时候总以为准备还不够
  一起过日子的念头深深藏着谁都不说
  错过了最适合分手的时候不甘心就这样罢休
  错过了让我们终于能保留给彼此的最后承诺
  明知到了尽头谁也不忍心开口
  明知到了尽头谁也不肯先开口
  
   每次听这个歌,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无奈的感觉。现实中,我们也无法把握自己感情的方向,想要做得更好,却往往难遂心愿。想起了一句话:最难测的是人心。哪怕是相爱的两个人,也难免会有误解甚至会最终失去那份默契。
  
   林志炫翻唱过很多歌,有的歌我也分不清楚是他首唱的还是翻唱的,例如《袖手旁观》。但是我觉得很多翻唱的歌,比原唱差很多,例如《你的样子》《哭砂》。我感觉他在唱这些歌的时候,在感情的把握上很有问题,还是那句话,太注重声音和演唱技巧了。他的声音和唱法有点点象台湾很早期的一个歌手——殷正洋,不知道知道这个名字的朋友多不多。区别是林的声音比殷正洋的好,尤其是高音。
  
   说起他的翻唱歌曲,我觉得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离人》和《花房姑娘》,一个很好,一个很差。
  
   先说《花房姑娘》,很遗憾,我觉得这个歌很失败,非常非常的失败。崔键唱,给我一种迷茫的感觉,就好像一个浪子行走的间隙,遇到个喜欢的姑娘,但是却不能为她留下;可是林志炫唱,给我一种轻薄的感觉,就好像一个郊游的少年,遇到个漂亮的姑娘,于是跟人家套套近乎,感觉很是不爽。
  
   前两天看到这里有帖子,有朋友说《离人》是林志炫和张学友同时选中的,只是张学友的专辑出的早了些。这个我不太清楚,反正我是先听到张学友后听到林志炫的。就我个人感觉来说,《离人》,林志炫唱得要好些。
   林志炫给我的感觉是平静,张学友给我的感觉是深情(张学友唱歌有味道,是少有人能比的),但是《离人》这个歌给我的整体感觉还是平静,所以我喜欢林志炫的。(可能理由有点牵强,但是我的感觉确实如此)
   《离人》这个歌里,充分体现出林志炫绝佳的声线,以及细腻的唱工,我认为是经典之作。
  
   我觉得林志炫的嗓音是目前歌坛男歌手中非常出色的,唱功也特别好,虽然他原唱的歌比较少,经典的歌更少,但是这丝毫不妨碍我喜欢他的歌,哪怕只有《蒙娜丽莎的眼泪》《认错》《离人》《穷途陌路》,也就足够了。
   喜欢林志炫,很简单,就是喜欢他的声音和他的演唱技巧,有的时候,他会让我想起一个天籁般的女音——齐豫。
  
我用迷离的醉眼看你 却决然离去

NO.08 张宇

  
   刚上大学的时候,大街上莫名奇妙得流行一首歌,到处都在放,“你说你想要逃,偏偏注定要落脚,情灭了爱熄了,剩下空心要不要”,走到哪里都在放,音像店、商场、德客氏快餐店,就象前段时间的刀郎。那个时候,简直烦死了这首《用心良苦》,感觉这歌歌词过于直白,是那种典型口水歌。
  
   象这样的歌,张宇后来又出了很多,例如《月亮惹的祸》《大女人》《单恋》,首首都是琅琅上口,但是每一个经得起时间的沉积。正因为这样,我不喜欢听张宇的歌,讨厌他的颤音讨厌他那象广告一样的编曲。唯一一首觉得还能听的商业歌曲是《雨一直下》,认同它的原因,是因为歌词做得还比较好。
  
  正想离开他他却拿着鲜花
  说不着边的话让整个场面更加尴尬
  不可思议吗梦在瞬间崩塌
  为何当初那么傻还一心想要嫁给他
  
   第一次听到这几句词的时候,我哑然失笑。真的,我甚至可以想象出来那样的一副情景,所以越想就越觉得可笑。爱的时候,人往往被迷惑,而一旦从那场爱情的悲剧里出来了,一旦发现自己所爱的不过是一个虚无,就会忽然觉得曾经的执着和心痛都是那么没有理由——“不要再为了他挣扎不要再为他左牵右挂,今后不管他爱不爱谁快乐吗都随他”。是啊,以后他的喜怒哀乐就跟自己无关了。
  
   真正让我改变对张宇看法的,是一盘盒带——《消息》。这是张宇很早的一个专辑,但是我听到得很晚。后来又搜集了他的其他专辑来听,可最喜欢的还是消息。迄今为止,我仍然认为那是张宇最好的专辑,我最喜欢的张宇的几首歌几乎都是在那个专辑里面。
  
   在这里,我想要说的是三首歌:
  
   第一首,《消息》。“如果说再见,是你唯一的消息,我仿佛可以预见我自己,越往远处飞去,你越在我心里,而我却是你不要的回忆。” 曾经相爱的人,一个选择了放弃,另一个唯一能选择的也只是慢慢让伤口复原而已。相爱的人,就好像是扯着一个橡皮筋,太紧会断,太松会少了感觉,一方忽然松手,受伤的是紧握的那个人。都说时间是最好的伤药,可是随着时间的继续,伤口真的能愈合吗?也许只是不再想起而已。
  
   第二首,《曲终人散》。“你最后一身红残留在我眼中,我没有再依恋的藉口......你紧紧拉住我衣袖又放开让我走,这一次跟我彻底分手。”也许到了婚礼的这一刻,他都还没有放弃吧,可是那份爱只能放在心底,虽然知道她明白,可是也明白她最终还是放弃了。
  
   第三首,《圆谎》。“说一个谎言圆一个谎言我们爱的多么危险,谁也没发现是自己让这份感情毁灭,因为都想被安慰竟然以为承诺能减少眼泪,忘了真心的感觉早已经面目全非。”理解这个歌,是需要时间的,当自己遇到一次这样的感情,就会完全明白,太多的无奈,虽然拼命想要抓住,可是却眼看着感情从手中一点点溜走。感情深的时候,彼此那么相信那么了解,不需要任何多余的语言;看不到前途的时候,却一遍遍得说着“我不会放弃你的”“没有人可以代替你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我会永远爱你”。听到他用誓言安慰我也安慰他自己,我知道,我们已经到了尽头....
  
   张宇的成功,得益于一个人——十一郎,因为有十一郎的好作品,才会造就张宇这个人。
   忽然想起了一首歌——《囚鸟》,初次听是彭羚演唱的,后来听过张宇的演绎,这也是十一郎的作品。但是,张宇唱得确实不如彭羚好听,彭羚的是一种哀怨,就象一个受到忽略的金丝雀;张宇是一种悲愤,从一个大男人的嘴里唱出“我是被你囚禁的鸟,得到的爱越来越少”总是感觉怪怪的。
  
   不过,张宇的歌,我最喜欢的还是《蛋佬的棉袄》,是一个很正统的题材——两岸分裂造成骨肉分离难再见的,但是他却从一个乞丐一样的小人物——卖蛋的蛋佬来唱开,将普通人的那种悲哀缓缓唱出,让人说不上来是沉重还是什么别的感觉。
   “他无依无靠住在街的转角大家都叫他蛋佬,他有件棉袄怎么也不肯丢掉说是娘留给他的宝,他常常懊恼年轻不懂学好直怪娘总是唠叨,这些年都靠棉袄里的那块金条卖蛋也好过乞讨。他一心只想等团圆来到让回家的心愿了,不管现在过得好不好钱得存到给娘能富贵终老。从来听说蛋佬的娘死的早人葬在那里找不到,蛋佬恨自己没能回报夜夜狂啸成了什夜凄厉的调。他无依无靠住在街的转角那扇门再也没人敢敲,他那件棉袄四季都不肯脱掉说是娘留给他的宝。”
   很普通的歌词,很简单的曲子,张宇和十一郎的合作,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非常非常喜欢。
  
   喜欢张宇,只是因为那几首歌,看到了太多自己的影子,看到了太多感情的无奈。
  
我用迷离的醉眼看你 却决然离去

NO.07 庾澄庆

  
   1991年,我买了一盘磁带,庾澄庆的《我知道我已经长大》,里面收有庾澄庆很早期的歌曲,有《周末派》《伤心歌手》等。买这盘磁带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伤心歌手》的MTV,歌曲的旋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然庾澄庆抱着电吉他瞪着双眼的形象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那个时候,庾澄庆已经是很出名的歌手了,那首《让我一次爱个够》也是传唱于大街小巷,各音像店都宣传他为台湾的摇滚王子,不过我觉得他的歌曲中摇滚的因素并不多,如果单就歌曲的表现形式来说,他或许根本就不能算是摇滚吧?但是就歌者本身来说,他毕竟有别于台湾的所有男歌手,很有个性很有特色。
  
   那盘磁带里的主打歌曲《我知道我已经长大》,就歌曲主题来说,跟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类似,但是张雨生的是阳光型的,整个歌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庾澄庆更象是一个叛逆少年青春的觉醒。
  
  再没有惊慌的眼神 不犹豫 不再挣扎
  扬起头 不流泪 有自己的梦
  再没有徘徊的步伐 望着我 不再喝采
  我不要 再做梦
  我知道我已经长大 狂爱和愤怒已握在手中
  我知道我已经长大 热泪和内心已渐渐变冷
  不要说 你已无法让我感动
  不要说 这世界已没有爱
  
   这个歌,是庾澄庆自己作的曲,不能说多好,但是在我的那个年纪,正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而却不被周围的人所承认,在别人的眼里,我还是一个幼稚的学生而已,而自己却不这么认为。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这个年代,不用我多说什么。这个磁带里同样的歌还有一首,只是没这个出名而已。
  
   《伤心歌手》,是老套的题材,失恋的故事。“所有的错误发生在你离开我以后喔...吉他上开始出现一道一道的裂缝喔...没有人会注意没有人会关心,我到底弹错多少音符喔...”。但是这个歌非常好听,是周治平的作品。那个时代,是周治平的黄金时代,同时期优秀的情歌非常多,我比较喜欢的有《苏三起解》《青梅竹马》。周治平歌曲的特点是很细腻,而且一种淡淡的忧伤和伤痛贯穿始终。
  
   这个专辑成为我始终的珍藏,一直藏到现在。后来我去寻找了他比较早的歌曲来听,例如《报告班长》什么的,(我想,听过庾澄庆那个时期的歌的人不是很多吧?),但是,最喜欢的还是这个专辑。后来他又出了《改变所有的错》,还有他和他的哈林乐队,比较出名的是《快乐颂》。再后来,哈林乐队就致力于翻唱歌曲了,翻唱了很多很多,比较出名的是《热情的沙漠》等等。
  
   再次买庾澄庆的专辑,是大学的时候,那个《让你妈妈new一下》,对那个专辑有点点失望,可能是对那个风格不太喜欢吧。但是《让你妈妈new一下》那个歌我还是很喜欢的,每次不开心的时候,就听一听,那样的节奏容易让我从郁闷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我的原则是心情不好的时候绝对不听慢歌,免得情绪越来越伤感)
  
   后来庾澄庆一直没有太大的动作,这中间他出了些专辑,多是哈林的,也有些传唱比较广的歌,比如《我最摇摆》什么的(当然还有他跟伊能静的新闻,但是八卦就不是我感兴趣的事情了)。再后来,他还为《流行花园》唱了《情非得以》,我觉得那个片集唯一的亮点就是庾澄庆的歌了。
  
   说起《情非得意》,就要提一下《海啸》那个专辑,里面收有《情非得意》《欢迎光临disco》《女人在放水》《爱到底》等。那个专辑,我比较喜欢的歌是《海啸》,“如果爱情不能到老,你也应该给我一秒,一秒去忘掉”,可能是我比较喜欢感情类的歌曲吧,对歌词比较敏感。
  
   如果没有《哈林天堂》,那么庾澄庆留给我的就只有《我知道我已经长大》专辑的感动以及心情不好时偶尔想起去听《让你妈妈new一下》《山顶黑狗兄》了。
   2003年发行的《哈林天堂》是庾澄庆一个有突破性的专辑,里面收录的歌各种特点的都有,有节奏欢快的,例如题材特别的《蛋炒饭》《三国》,没听过的不妨去听一听,感觉很轻松。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深情类的歌曲,推荐两首:
  
   一个是《你那边下雪了吗》,“你那边下雪了吗,我只担心你着凉....你那边下雪了吗,问你的心我好吗,不必担心我好吗”,一种淡淡的伤感和深深的关心,一种让人心痛的关切。记得跟恋人分隔两地时,每天几次得互通电话,其实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只是想对方知道自己在惦记着他,只是习惯了每天跟他说晚安,甜言蜜语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一句简单的“我想你”就足够了。“你人在远方我给你负担,好像已分散使你爱流浪,你不断温暖温暖我心房,害怕我是我弥漫你孤单”,全歌我觉得这四句最好听。
  
   另一个,是真正的经典之作《春泥》,经历过爱的人,才会明白它。对于这个歌,我不想评说,只能说,它是真正进入我心的歌,会永远跟着我....
  
  那些痛的记忆
  落在春的泥土里
  滋养了大地
  开出下一个花季
  风中你的泪滴
  滴滴落在回忆里
  让我们取名叫做珍惜
  让我们懂得学会珍惜
  
   喜欢庾澄庆,因为他多年来在音乐上始终的努力,而且,他能够超越能够突破,不管是慢歌情歌还是快歌另类歌,他都能够做得很好,他可以适应我各种时间的要求。喜欢庾澄庆,因为《伤心歌手》《春泥》。
  
我用迷离的醉眼看你 却决然离去

NO.06 张学友

  
   张学友,被歌迷称作“歌神”,可想而知,他的歌曲是多受欢迎了。张学友,无论从嗓音条件还是唱功来说,无疑都是非常非常优秀的,虽然歌神的称号有点夸张,但是,可以说近十年香港歌坛可以跟他一比的男歌手,是没有的。
  
   90年代初,香港忽然有了“四大天王”的提法,将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一起相提并论。不过,我相信广大歌迷跟我的看法应该是一样的,就唱歌来说,张学友跟他们三个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级别相差还不是一点半点,而是很多很多。
  
   张学友最开始的歌,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一个《轻抚你的脸》,是用粤语翻唱罗大佑的《穿过你黑发的我的手》,收在《smile》专辑里,那应该是学友第一张粤语专辑,那个专辑里还有一首很出名的歌——《情已逝》。
   后来,还有两首古典题材的歌我印象比较深,《楚歌》和《霸王别姬》,都是顾嘉辉的作品,都收在学友的第二个粤语专辑《遥远的她》里,那个专辑有很多翻唱欧美、日本的歌,例如《AMOUR》《月半弯》《遥远的她》《单车少女》等等,早期香港的歌很多都是翻唱国外的曲子。《遥远的她》还同时有个国语专辑,叫做《情无四归》,两个专辑里面有几首相同的歌,区别是歌词分别是粤语和国语而已。在《情无四归》里面,有很经典的《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虽然是翻唱罗大佑的,但是我认为张学友唱的跟罗大佑版本的不分上下。
  
   其实,虽然张学友出道很早,但是我是很晚开始听张学友的专辑的,大约是《吻别》那个专辑之后听得才比较多吧。那一年,《吻别》专辑非常出名,估计销量也很大,里面《情网》《吻别》《一路上有你》几乎每个同学都会唱。那个专辑里有一首我很喜欢的歌《秋意浓》,后来我知道那个歌有粤语版本《李香兰》,自从听了《李香兰》之后,我就认为张学友对歌曲情感的把握是少有人能比得上的,那个歌也是我最喜欢的歌之一。
  
   相比较台湾歌坛,香港歌坛的创作型歌手比较少,多为唱歌为主顺便演演电影,偶尔也有自己的作品,但是很少,影响也不大(黄家驹可能算是创作歌手中比较厉害的了)。92年到96年之间,是四大天王比较红的时候,那个时代的香港歌坛,男歌手最活跃的大概是刘德华和张学友了,那个时代的张学友真的可以说是叱咤歌坛。
  
   1995年,去火车站送一个毕业的师兄,我想经历过大学的人都知道毕业送行是什么感觉吧?那时候虽然离自己毕业还早,可是,火车站站台上的那种气氛却让人心痛。站台上有我不认识的一群人,但是我知道他们是我一个学校的,看样子应该是一个班的同学,他们穿了一样的T恤衫,衣服上有同学们互相的签名,所有的人手挽手站成一个圈,在唱张学友的《祝福》。
   唱到“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若有缘,有缘就期待明天,你和我相逢在灿烂的季节”,大家的声音已经无法连贯,只听到一阵阵的呜咽。几个女生已经哭得站不稳,男生也都流下了泪。后来我毕业时同学送我我都没有流泪,可是那天却为素不相识的他们落下了泪水。多年后,只要听到那个歌,我就想起站台上的那一慕,心里还是很难过。
  
   其实,在97年之前,我对张学友的歌并不了解,也没有买过他的任何专辑,所知道的几首歌都是很出名广为传唱的那几首。但是,后来我认识了张学友狂热的歌迷我现在的老公,他对我很少听张学友感到简直不可思异。认识他之后,我就接管了他所有张学友的专辑,再然后,我们就一起买张学友的新专辑。从那之后,我才比较全面得了解了张学友的歌。
  
   张学友是一个很优秀的歌手,声音素质好,更难得的是多年一直坚持努力,他的专辑特别多,国语、粤语、精选集加起来大概有70个左右吧(包括演唱会专辑)。不知道有没有能把他所有专辑都买来的朋友,反正我是没有买全的。我认为论唱功,香港同时期的歌手基本没有能跟张学友划归到一个档次的;论对歌曲情感的把握,张学友更是远强于其他歌手。
  
   张学友国语专辑我最喜欢的是《忘记你我做不到》和《走过1999》。《忘记》专辑里,比较喜欢《忘记你我做不到》《情书》《微尘》《失眠夜》。“忘记你我做不到,不去天涯海角,在我身边就好”,第一次听的时候,落泪了。
   后来在网络上,认识了一个喜欢我的北京学友迷,经常在电话里给我唱《失眠夜》,再后来他成为了我很好的朋友,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他就听我说些气话。他也常常咨询我关于他的爱情问题,例如该选择哪个女孩什么的,我跟他说,你给她们听学友的歌,然后让她们谈感受,来确定哪个是与你心灵相通的。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不知道他现在是否已经找到了属于他的恋情。
  
   《走过1999》,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伤感。不同的歌,不同的伤感:
  
   这个专辑里面有那首被广大歌迷称为伤感歌曲的典范的——《心如刀割》,尤其是最后那一句“能给的我全都给了,我都舍得,除了让你知道,我心如刀割”,只有真正爱过的人才明白那种感觉,只有真正爱着的人才有这样的伤痛,伤痛,却不能告诉她,心如刀割的感受,是留给自己的。
  
   在张学友这里,我深信一句话——“悲伤是歌曲的灵魂”。不同的感情,不同的伤痛,张学友都可以那么准确得表达出来。如果说《心如刀割》是爱的痛失去的痛,那么《走过1999》就是回忆的痛放弃的痛,我相信对于每个听歌的人来说,故事不同,痛却相通。
  
  那时候 你喜欢把手放在我手中
  让我把你紧握 小小动作赢过全宇宙
  但这时候 我习惯把手窝在口袋中
  让爱指尖流动 穿过衣袖穿过拳头穿过心头
  人依旧
  只是前进退后争执不休
  走过1999世纪最末一分钟
  许愿下一秒钟松开你的小手
  
   同样这个专辑里面,还有一首值得一说的歌——《她来听我的演唱会》,整个歌很平静,很淡然,但是里面流露出来的却是真正的痛楚,那种深埋心底的经过时间沉淀的痛楚。“岁月在听我们唱无怨无悔,在掌声里唱到自己流泪”,我们现在回忆自己听过的歌,为什么有的歌会给自己留下那么深的印象?因为那些歌不再是歌那么简单,它们见证了我们的青春岁月,每个旋律里,都有自己经历的快乐和悲伤,每个记忆的瞬间都响着那难忘的旋律。
   也只有张学友这样的歌手,有资格唱这首《她来听我的演唱会》,能够让一个歌迷从17岁听到40岁的歌手,是很少很少的。
  
   张学友的粤语专辑比国语专辑要多得多,当然粤语专辑的分量也比国语专辑的分量重。他的很多歌,是有国语粤语两个版本的,凡是这样的歌,我往往就会觉得粤语的更好听一点,呵呵。
   因为我听不懂粤语,要看歌词才行,所以我听国语的歌要比较多一些,这也就是前面有一位朋友说我对香港的歌手比较没有感觉的原因吧。因为这个原因,我对张学友的粤语专辑比较不了解,虽然听过的也挺多,但是印象没有国语的深。(估计这影响了我对张学友的判断吧)
  
   但是,我最喜欢的张学友的专辑却是一个粤语的——《雪狼湖》。在听到这个专辑之后,我才真正得意识到,张学友在香港歌坛的地位,也许很久都不会有人能够超越了。
   记得一次看上海东方卫视的音乐节目,有一个嘉宾(好像也是个歌手),说张学友充其量就是一个唱卡拉OK很好的人而已,没有强的创作能力,没有很出色的嗓音条件,甚至多年来演唱的风格都没有什么改变,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唱情歌。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认真听过张学友的歌,我也很想问一问他有没有听过《雪狼湖》。
  
   《雪狼湖》专辑里,首首都是精品,基本没办法挑出来讲了,如果一定要挑一个的话,我最喜欢《一些感觉》。《雪狼湖》的歌曲,可以说是一个整体,因为整体的创作比较系统,加上故事情节的引导,作为整体来欣赏比较有感觉吧。更重要的是,这个专辑里的每一首歌,都是需要用心来体会的,而且越听越好听。
   说句实话,我非常妒忌北京的歌迷朋友,可以现场去看张学友《雪狼湖》的演出。
  
   喜欢张学友,因为他歌曲中深含着的情感,因为他多年的不断超越,因为太多太多的好歌....
  
我用迷离的醉眼看你 却决然离去
很久没来了,谢谢大家对我的帖子的关心,尤其感谢原来的我2000

帖子我将继续下去
我用迷离的醉眼看你 却决然离去

NO.05 郑智化

  
   听到郑智化,也是因为台湾的一档节目,叫“自由中国之声”(现在想想应该算是敌台了,每天诋毁大陆的生活水平),里面有个每周一歌的节目,有一周选了郑智化的《年轻时代》,那个电台效果很差,但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歌,我非常喜欢,连续听了一周,还记下了歌词,后来向朋友强力推荐。但是,那时好像还没有郑智化的专辑买,他们听我说得热闹,也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
   后来改听中广流行网了(效果要好很多),也比较留意郑智化的歌。郑智化的专辑我好像听的顺序不对,第一个听的是《年轻时代》专辑,我不知道那是不是郑在大陆发行的第一个专辑。
  
   说起《年轻时代》,还有一个故事。那是高中时的一个元旦,在一个同学家里大家一起做饭吃,还喝了酒。饭后,几个人一起听郑智化的磁带,翻来覆去听《年轻时代》《我这样的男人》,几个男同学疯了一样反覆得跟着唱“我这样的男人,没有你想象中坚强”,后来一起哭了起来。
   他们不听《你的生日》,说听了就想哭,一个同学说“我感觉歌里的那个朋友(就是流浪在街头的那个)就是我自己”。后来,我尽自己可能,记住他们每一个人的生日,争取在生日的时候给他们祝福,而祝福的话无一例外,全都是——“有生的日子天天快乐,别在意生日怎么过”。
   好几年以后,我毕业参加工作了,在军训的时候,刚好度过了我的生日,那天很巧,在训练间隙的时候,教员要一个男生表演节目,他给大家唱了一首歌——《你的生日》。刹那间,很多很多的感触,说不清楚;再后来,我知道那个唱歌的男生跟我是同一天生日,那是我这一生中遇到的唯一一个跟我一天生日的人。
  
   在那一年的时间里,《堕落天使》《单身逃亡》《老么的故事》全都向我袭来,我根本分不清楚先后顺序,现在想想,可能是因为那几个专辑本身就是在《年轻时代》前面的,所以才能那么及时得冒出来。
  
   这几个专辑,多是伤感的歌曲。《单身逃亡》“一个人在逃避什么,不是别人是自己,一个人在害怕什么,不是寒冷是孤寂”,每次听了都有种很冷很冷的感觉,年少时初次体会到孤独的感觉吧。《别哭,我最爱的人》,那句“今夜我如昙花绽放”,绽放两个字,唱得非常非常伤感,曾经按着录音机的按键,一次次得只为听这两个字。
   《不要说黎明》,“一生只有一次爱得如此真....只能一夜相依,分离在黎明 ”,从那个时候一直听到现在,却觉得每次的感觉都不尽相同,因为经历越多,对歌曲的那种感伤感触就越深。《一封信》,台语歌,我听不懂,但是竟然就记着那发音,一句句得唱下来,到现在还是张口就来(这样的学歌经历,只有三次,第一次是《偏偏喜欢你》,最后一次后面会说到)。
  
   当然,郑智化的歌并不只是感情那么简单,还有很多社会题材的。例如《老么的故事》,这个歌带给我很大的震撼,是一个为煤矿矿难做的歌(想起最近国内频繁的矿难了)。例如《达奇达奇嘟》,写给一个先天两耳失聪的小孩,我总觉得里面有郑智化自己太多的感伤,因为他特殊的经历,“达奇达奇将来你会明了,所有挫折痛苦要靠自己克服”,残酷的世界对于身体不健全的人来说,就更难了,这个歌里面,能感觉到郑智化奋斗的艰辛。
  
   还有另一类歌,我不知道该用一个什么词汇来定性,但是那些歌给我的感觉,就象摇滚歌曲给我的感觉,一种青春的迷茫和寻找出口的努力,带着一种淡淡的讽刺。
   《青春祭坛》,“掉了一副假牙,只好用嘴唇抿住谎话,失去一颗童心,只好用面具隐藏虚假....我们是这一季的祭品,一场排徊于道德、解放、传统、现代和物质、精神之间的游戏”。
   《青春启示录》,“什么时候,稚真的感情披上了虚伪的外衣,看不到诚实的面孔,每个人都戴着面具,爱情似乎也变成一场可以计算的游戏,为了生存要试着放弃做梦的权力”。
   郑智化是真正用心来写思想的人。
  
   还有一首我很喜欢的歌,《猫》。“猫的恋情,猫的悲剧 ,灵魂里依旧有着猫的血液 ,猫的执着,猫的疯狂,总是在不经意里抓伤自己”。有的时候,为了得到心里想要追寻的那一份向往,改变了自己,甚至是让自己面目全非,可是,最后却发现什么也没有得到——甚至连自己都失去了。爱情如此,很多事情亦如此,再也走不回去了....
  
   92年,《私房歌》专辑出来,一首《水手》唱遍大街小巷,看到有评论说,那时符合了一个时代的需要,那时候需要励志歌曲。这个专辑两个亮点,一个是继续的伤感路线——《淡水河边的烟火》,很多朋友喜欢这首歌。另一个亮点,是郑智化的又一个风格,用戏谑的语气说出一个严肃的话题——《大同世界》《中产阶级》《三十三块》《未婚爸爸》。
  
  是不是就这样平凡到老
  我的日子一直是不坏不好
  是不是学会了放弃思考 
  这样的我才能够活得很好 
  头壳坏掉才能够活得很好
  
   92年底93年初,又一首励志歌曲出现了——《星星点灯》。里面比较流行的还有《麻花辫子》,本来对这个歌没有太多的感触,觉得还是沿袭了他的传统风格,伤感的爱情回忆而已。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个歌的MTV,郑智化自己演的,拄着双拐,我忘不了那种眼神,一种敏感的掩藏自卑的眼神——而整个MTV的情节似乎也是暗示着什么....
   这个专辑里让我听了又听的一首歌《朋友天堂好吗》:“朋友啊,天堂好吗,我还厚着脸皮继续活着,反反复复有太多借口,找不到真正的理由,朋友啊,天堂好吗,我的一生为着别人而活,我在掌声之中起起落落,没有人相信我的脆弱,我的脆弱”。 跟《中产阶级》有相同的感觉,一种对生活的麻木和平淡的自责。
  
   这个专辑里面,让我最有感触的歌是《补习街》,原因简直太简单了,那个时候,我正在为高考拼搏,那简直是黑暗的一段日子,每天被各种的功课压得喘不过气来,更多的压力来源于老师家长时刻不停的提醒。我看一眼电视,就会被问有没有复习好功课,我听一会歌,就会被提醒要抓紧时间。我一直有边看书边听歌的习惯,可是却多次被家长制止,理由是那样会分心,功课一定要受影响。每周不断的各种考试和测验,测验后成绩出来时老师家长的脸,我当时真的怀疑自己能不能坚持完高考,我能在那样的氛围里活那么久吗?
  
  读书是为了 父母面子的问题
  成绩能证明 老师猜题的能力
  你在压力和期许 苟延残喘的样子
  仿佛这样的你永远没有抗议的权利
  谁能够挤进那道窄门
  谁在门外痴痴地等
  谁在操纵这场竞争的游戏
  学历是不是教育最终的目的
  
   后来在大学的时候,我看了一次郑智化的演唱,那是个福利演唱会,郑智化是里面最出名的嘉宾。那天很巧,是郑智化的生日,我专程拿着两个蜡烛,在郑智化一上场的时候就点起,听他唱着《星星点灯》,心里一遍遍响着的却是《补习街》那压抑我心的旋律,还有那些没能走进大学校门那个时候正去补习的同学。当忧郁的音乐响起,看着拄着双拐的郑智化,我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
  
   对于我来说,郑智化就到此为止,从此,我几乎不听郑智化的歌,虽然后来有优秀的《大国民》《我是风筝》《阿飞和他的那个女人》《颜色》。可是,对于我来说,郑智化的时代,从93年就结束了....
  
   喜欢郑智化,因为他见证了我的青春岁月中的压抑和脆弱,因为他让我回头看那段岁月时,想到的是那几句歌词,第一次听的郑智化的歌词——《年轻时代》:
  
  总以为自己已经长大
  受伤的时候不需要回家
  总以为地球就踩在脚下 
  年纪轻轻我浪迹天涯
  所有欢笑泪水就是这样渡过 
  那一段日子我永远记得
  或许现在的我己经改变很多
  至少我从没改变那个作梦的我
  
我用迷离的醉眼看你 却决然离去

NO.04 罗大佑

  

   罗大佑,被称作音乐教父,现在30-40岁的人,多多少少都受到了他的一定的影响。他绝对不能仅仅算是个歌者,准确得说应该算是个音乐人吧,罗大佑的创作能力简直是惊人的,如果把罗大佑的作品除以10,分给10个人,我想,这10个人都能够在歌坛占据一席之地。
  

   很早就听到罗大佑的作品,但是基本都是听的他做的而别人演绎的作品。例如《闪亮的日子》,是听刘文正唱的;《童年》我都搞不清楚是谁唱的。听《童年》的时候,我还在上小学,只是觉得这个歌很好听。罗大佑出道非常非常早,在74年就开始创作歌曲,可以说他对台湾歌坛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不过早些时候大陆还没有那么开放,罗大佑的影响似乎也没有那么大。
  

   记得那时候有个台湾的电影《搭错车》,里面有罗大佑创作的《是否》《一样的月光》等。那个电影造就了苏芮,而那些插曲,只是罗大佑音乐生涯里一个很小的部分而已。罗大佑给很多很多的电影配过插曲,也有很多很多的歌手唱过罗大佑的歌,例如刘文正、潘越云、张艾嘉等等。
  

   罗大佑刚出道的时候,我都还没有出生呢,所以,我自然没能赶上他的第一个音乐黄金时代,在他85年暂别歌坛的时候,我基本还没有开始听歌。

   86年,世界和平年,这一年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广为传唱(不过这个歌应该是85年做的)。里面网络了当时台湾所有的当红歌手,当然也有当时不太红的歌手。“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双手让我拥抱着你的梦,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后来在《明天会更好》的MV里,找到了潘越云、殷正洋等当时出名后来就很少见到的歌手,还有苏芮、齐豫等等从那时开始红了很久的歌手,甚至还有那个时候刚刚进入歌坛的齐秦,好像还有李宗盛的面孔;不过也有一个残疾的女人,我一点都不知道是谁,不知道有没有知道的人。
  

   罗大佑再次出现,是超级好碟《爱人同志》,据说,这是罗大佑迄今最畅销的一个专辑。整个专辑里面收录了很多当初的好歌,例如《穿过你黑发的我的手》《光阴的故事》《闪亮的日子》等等,也有新创作的歌曲《爱人同志》《恋曲90》。我相信,跟我差不多同龄的人,一定对这个时期的罗大佑印象深刻。
  

   先说《爱人同志》,两个字——“耐听”。在我看来,这绝不是简单的爱情歌曲,“边个两手牵,悲欢离合总有不变的结局”,我总觉得这跟两岸关系有关,可能是罗大佑政治题材的作品太多的缘故,让我有这样的联想吧。
  

   还有很喜欢的《你的样子》和《光阴的故事》。军训的时候,我们教员经常要求大家中间休息的时候表演节目,我们班的女生就练习了这两首歌。后来,去连队跟战士们联欢,我们的队长专门要我们唱这首歌,说是感觉很健康,也特别适合这样的场合。现在当时一起军训的姐妹们已经很少能见面了,回忆起军训那三个月,一起整理内务、一起打打闹闹、一起偷偷喝酒、一起唱《光阴的故事》......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   

   曾经看到有一个人写帖子,“怀念初恋的年代”,讲述《恋曲90》和他的初恋故事。其实,所谓歌曲对人的影响,就是因为歌里面带有太多自己的记忆。而恋曲系列应该说是没有我任何的感情记忆的,所以我是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这些歌。这里面《恋曲90》可能是传唱最广的一首,但是就我个人的感觉,它没有《恋曲80》和《恋曲2000》做得好。

   《恋曲80》,是罗大佑年轻时对爱情的理解吧?“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真的相信会有永远的爱情,可是经过以后,或许是我不是专情的人吧,我发现这个世界真的没有什么爱情是永远的,六个月吧,后面的是相处而已。“亲爱的莫再说,你我永远不分离,什么都可以抛弃,什么也不能忘记,现在你说的话,都只是你的勇气”,相爱的时候,我跟他讲了这个歌词,告诉他我不相信永远的爱情,他说要让我相信,可是,最后他还是选择了离开,没有任何理由的离开,如果一定要理由,那就是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或者说现实中很多难以逾越的困难。

   《恋曲2000》,这首歌又不是单纯的感情歌曲了,一样的上升到了民族情感的高度,这个领域是罗大佑的强项。
  

   罗大佑做了太多太多的跟政治、民族情感有关系的歌曲。最出名的大概是《东方之珠》吧,香港回归前后,这个歌可是非常出名的。还有《皇后大道东》《飞车》《首都》等等,不胜枚举。
  

   大四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和寝室一个女同学疯狂得喜欢上了罗大佑的歌,每天听的都是他的歌,后来毕业时班里包了K厅,通宵K歌,我们两个当了麦霸,《告别的年代》《海上花》《思念》《歌》《如今才是唯一》《船歌》《闪亮的日子》《是否》,唱了半个晚上,后来停电了,我们就在黑暗里清唱,一直唱到嗓子都哑了。当时有同学用录音机录下来了,但是我不知道那盘磁带现在在哪个姐妹手里。   

   说句实话,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来写罗大佑,因为我所知道的罗大佑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写起来,总是无法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头绪,满脑子都是乱乱的。

   我喜欢他,是因为我发现我总是无法真的了解罗大佑的歌,而且总是在发现了一首很喜欢的歌之后,忽然发现,那是罗大佑的作品。例如《追梦人》,例如《海上花》,例如《野百合也有春天》。

   经常会在一个偶然的心情偶然的机会,发现一首曾经忽略了的罗大佑的好歌,让我静静得听很久很久.....

   他的歌,太多太多的优秀作品,让我无从选择;他的嗓音很一般,但是他歌声中透露的一种沧桑和深刻,让我深深得迷惑....
  
我用迷离的醉眼看你 却决然离去

 NO.03 张国荣

   

   很遗憾,我错过了LESLIE歌唱的黄金时代。张国荣在歌坛最红的时候是80年代,和谭校长统领了半个歌坛,而关于他们的争论到现在都还在进行。他可以唱任何风格的歌,快的、慢的、深情的、轻松的,他都可以演绎得很好。

   很幸运,我最终没有错过LESLIE这个真正的明星,在我的眼里,他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唱歌好、演技好、为人低调、宽容。LESLIE长得很帅,尤其是眼里总是带着淡淡的忧郁,让人不由得心痛。   

   张国荣出道的时候,演唱过一些电影插曲,好像都是古龙的作品改编的电影,不过那时候并不出名。1983年,《风继续吹》专辑发行,张国荣的歌唱才开始崭露头角。而他真正开始大红大紫,应该是从《沉默是金》开始吧,我觉得那个歌曲可能有一点要许冠杰带动张国荣人气的意思,不过那可真是个好歌,此、曲、唱均很好。

   1986年,《张国荣》专辑发行,那个专辑也让很多人会觉得,张国荣适合唱快歌,所以当时有说法,张国荣快歌唱得好,谭咏麟慢歌唱得好。


   86-89年,是张国荣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张国荣有11张个人专辑发片,分别是:《Stand Up》《张国荣》《爱慕》《Summer Romance ‘87》《拒绝再玩》《Virgin Snow》《Hot Summer》《Final Encounter》《LESLIE》《兜风心情》《SALUTE》(各位荣迷,但愿我没有遗漏》。

   那个时候,张国荣在香港广东地区应该是红得发紫的,但是在中国内陆的影响要小的多。当时香港的歌手似乎并没有开始注重内陆的市场,看他们专辑设置就知道了,LESLIE那时期11张专辑,只有一个是国语专辑,同时期的校长也基本一样。到现在,我一直认为,他们唱粤语要比唱国语好得多,可能是语言习惯的问题吧。
  

   不过遗憾的是,由于我听不懂粤语歌,那个时候听香港歌手的歌非常少,当时唯一听的比较多的粤语歌手是陈百强,还用注音来学习《偏偏喜欢你》《今宵多珍重》《念亲恩》《一生何求》。说起那段日子,还挺可笑的,我唱《偏偏喜欢你》几乎不知道自己在唱什么,但是能全部唱下来,真正歌里的意思是以后才理解的。


   喜欢上LESLIE,或者说被LESLIE的歌声吸引,是90年,LESLIE的告别歌坛演唱会。我简直没有办法形容当时的震撼,首首好歌,LESLIE的表现也是那么得出众。我简直太理解现场的那些歌迷为什么那么激动了,我那时还不是LESLIE的fans,又看得是碟子,都深受那气氛感染。

   我印象最深的,是LESLIE唱《倩女幽魂》时那优雅深情的表现,我最喜欢的那句“梦里依稀,依稀有泪光”,LESLIE眼睑低垂再将目光迷茫得放远,似乎眼里有着点点的泪光....

   于是,我在LESLIE告别歌坛的那年,开始找寻LESLIE的音乐;而最喜欢的,依然是对LESLIE前十多年演唱生涯的总结——告别歌坛演唱会。


   LESLIE的唱功也很了得,快歌如《无心睡眠》《my god》能够唱得那么轻松自如,而且给人很强的感染力,我还很喜欢那首《野火》,“是不是成长过程出了错,还是谁告诉他们不能做,别问我到底应该怎么活,去问问心中那份炙热”(歌词喜欢国语的,但是听歌还是喜欢听粤语版的《爱的凶手》,个人认为当时张国荣谭咏麟的国语歌,比粤语歌少很多自然的感觉)。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慢歌,例如《奔向未来》,很喜欢这几句词“无谓问我伤心事,无谓去想不再是往事,有时有阵时不得已,中间经过不会知,不会知”。我觉得LESLIE演绎深情的歌,非常非常得到位,后来他翻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我感觉比邓丽君的原唱好很多很多。(《奔向未来》黄耀明应该也是唱过的,不过我没有听过他的版本)

   还有经典的《玻璃之情》,也是一样的缠绵美丽,“牵手来空手去就去....一起要许多福气,或者承受不起,或者怀恨比相爱更合理,即使可悲,不信眼泪能令失落的你爱下去,难收的覆水将感情漫漫荡开去,如果你太累及时地道别没有罪,一生人不只一伴侣,你会记得我是谁,犹如偶尔想起过气玩具,我抱住过那怕失去,早想到玻璃很易碎”。很佩服林夕做词的功力,尤其是做粤语词,简直是浑然天成。而LESLIE的演绎,也是赋予了这首歌最美的灵魂。

   最喜欢的歌还是最初的《倩女幽魂》,“梦里依稀”的依稀两字,唱得简直是太美了,轻轻的但是却能一直唱到心里去。对了,这个歌还有个国语版的,但是比粤语版的差很多。


   张国荣的经典之曲简直太多了,现在我还时常听的至少有100来首,不过多是听mp3了。喜欢《侧面》《风继续吹》《风再起时》《怪你过分美丽》,数不胜数。
  

   说起张国荣,就不能不说他的演技。我认为,LESLIE是唱歌的人里面演技最好的,是演员里面唱歌唱得最好的,呵呵。

   首先让我感动的是《鼓手》,那时候的LESLIE很年轻,当然我看到这个片子的时候已经是好几年之后了,LESLIE把一个喜欢音乐的少年演得很传神,也让大家记住了LESLIE。还有《倩女幽魂》,《英雄本色》(简直是电影界的经典之作),《胭脂扣》(LESLIE演的十二少,其气质上的优雅,以后再没人能超越)。

   自从LESLIE告别歌坛之后,在电影上的成绩就越来越突出。《纵横四海》《霸王别姬》《金枝玉叶》《东成西就》《东邪西毒》《夜半歌声》《风月》《春光乍泄》等等等等。LESLIE的演技给我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尤其是《霸王别姬》,我真的想不出来,如果没有LESLIE,这个电影让谁来演啊?还有《春光乍泄》《恋战冲绳》那简直就是非LESLIE不可的作品。诶,忘记了《阿飞正传》了,也是经典,非常非常的经典。
  

   95年,终于又见到了LESLIE的专辑——《宠爱》,是LESLIE的电影插曲专辑。很多人说,那个专辑很没意思,跟LESLIE以前的歌简直没办法比,但是我的感受不是这样的。我喜欢这个专辑,因为这些电影我全部都看过,再听起这些歌,眼前就出现LESLIE在电影里的样子,那眼神那背影,那一颦一笑一举一动。

   单就歌曲本身来说,《宠爱》里面的歌也是很棒的。我特别喜欢听《红颜白发》和《夜半歌声》的那几首深情的插曲,朋友都说那些歌太悲了,让我少听,可是我就喜欢听,尤其是那个《一辈子失去了你》。

   《红颜白发》,“恨这一生怨这一晚,谁说爱是这样难,恨爱之间分不散,红颜白发更觉璀璨”,每次听心里都有深深的痛,每次听到最后那句“烧也烧不透恋火烧不透发白透”都觉得有种心底流泪的感觉....

   《一辈子失去了你》,“若命运对有情人不愿怜惜,让爱来相陪;倘若天意注定要你我分离,让爱永相陪”。曾经很喜欢很喜欢一个人,后来遇到现实的困难,我想要离开时,给他写了信,将这个歌发给他,最后几句歌词写在信的最后。在他收到信的当天夜里,给我写了很长很长的邮件,第二天早上,给我电话,在公共场合,当着周围人他流泪了,那个时候听到他哽咽的声音,我决定不放弃,无论遇到什么,只要他不放弃我就不放弃。可是,最后,他还是背弃了当初的诺言——或者那并不能叫做承诺吧?在那之后,我再不听这个歌了,虽然我并不曾怪过他,虽然我自己也很清楚他的难舍和苦痛,可是我还是没有办法不去伤心,在我们分离的时候,甚至连一个梦都没有留给我......
  

   后面又出现了一首我喜欢的歌——《春光乍泄》。还有LESLIE《红》演唱会,他的表现,我不知道该怎样形容,只能说,又一次给我震撼。如果一定要找个词来形容的话,我选择的是——风华绝代!

   最后,LESLIE离去的时候,当天晚上听到噩耗,我说什么都不相信,坚持认为是愚人节的谎言,朋友说是真的,电视都播了新闻了,可我还是不信。第二天、第三天,以后很多天,不断的新闻传来,我才不得不相信了这个事实,LESLIE是真的离去了。

   我理解LESLIE的离去,我也理解LESLIE选择那个日子,我甚至觉得LESLIE在离去时嘴角一定是略带微笑的,我觉得那个时候,LESLIE一定是象无数次演唱会上一样,眼睑下垂、目光迷离,我相信那个时候LESLIE的背影还是那样的忧郁寂寞,这次,他真的谢幕,彻底告别了....
 

   喜欢张国荣,是因为对于我来说,他是唯一一个偶像......
我用迷离的醉眼看你 却决然离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