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
昨天看了《霍元甲》,整体感觉是不好不坏,回来琢磨里面的场景和情节时,却从主题的方向想开了。
从结局来看,《霍元甲》的主题好像是弘扬民族精神,从过程中看,又好像是阐述武术的意义,又好像二者兼而有之,但我们应该注意到里面强调的一点——放弃,为了最高目标而放弃二级目标,这点和张艺谋的《英雄》里的“放弃”就很类似。
二者的处理可谓同曲异工。
《英雄》里“和平”一出,举座喷饭,众口相煎,但剧情逻辑很清晰——为了这个最高目标的“天下”“和平”,“无名”放弃性命的同时,顺带把铲除暴君,从而让祖国免受欺凌的二级目标都放弃了,最终如电影所述,他的祖国(什么国我忘了)给秦国一统去了,他的祖国人民也从此生活在暴政之下。也就是说,他放弃了二级目标,目标最终没有实现。这叫放弃的代价。无名付出代价的同时,张艺谋与《英雄》也付出了代价,《英雄》被很多人视为卖国教育。
与《英雄》相比,《霍元甲》、霍元甲和当代中国人民就幸运得多——
“霍元甲”在最后也选择了放弃——他最后一拳可以彻底击垮日本武士,这样他就实现了打擂的目的,按电影中的逻辑,中国人就有面子了,东亚病夫的帽子就能摘了,但他为了贯彻自己的武术信念——是强身健体、促进友谊还是别的,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是不能夺对手性命——他收手了!——他放弃了摘掉东亚病夫帽子的目标,但这个目标竟然实现了——日本武士不像秦王那么投桃不报李,幸甚至哉,他主动认输了,于是霍元甲赢得了这场擂台之战,中国人民赢得了荣誉,霍元甲完成了他对武术理念的完美诠释,皆大欢喜!只是这胜利的味道有点怪,全是凭对手良心发现给的,但我们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面子是人家给的,可以心安理得了!
只是国际间、民族间,竞争者们真的有这么多我们一厢情愿的善良和公正心吗?
再兜回主题,既然霍元甲可以为武术信念放弃打擂的胜利,可见电影的主题是阐述武术的意义了。
帽子
从李小龙的《陈真》,到香港的《霍元甲》、《陈真》电视剧系列,到李连杰的《霍元甲》,都预设了这样一个逻辑,只有在比武中打赢了,才能证明我们不是东亚病夫(自然,打输了就还是东亚病夫),所以打赢了,中国观众才有民族自豪感,才有快感。
甚至于中国参与的各项国际体育比赛,也有争得国家荣誉之说,那么反过来呢,输了就输掉荣誉了?
为什么同样的逻辑不适用于俄国人、英国人、日本人还有其它外国人?
为什么他们打败我们了,我们就是东亚病夫,我们打败他们,他们依然不是欧洲病夫、亚洲病夫以及各种名堂的地理位置病夫?
我们的民族尊严取决于某几个国人与外国人的角力?角力输了,就输掉了尊严,角力赢了就赢得尊严,而对方输了则似乎尊严仍硬硬地还在,我们的尊严获得类似于赌博系于一线,而别国的尊严则为如磐石?
对东亚病夫这顶帽子的耿耿于怀,究竟是我们心虚还是庸人自扰?
面子
外国人说我们东亚病夫,我们就找个超能打之人,把他们的超能打之人干掉,我们就不是东亚病夫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外面“谣传“我们国家落后的时候,我们就带他们看深圳的高楼大厦,如今还有人说我们国家落后,我们就带他们看上海北京。现在要谁还敢我们中国人穷,太简单了,让他们在google上查陈天桥、徐明和马化腾……是不是这样,我们就真的不落后,不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