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告别独身 铁凝发喜糖宣布结婚 [打印本页]

作者: 力量与美    时间: 2007-6-7 10:53     标题: 告别独身 铁凝发喜糖宣布结婚

告别独身 铁凝发喜糖宣布结婚  
2007年05月18日 08:13:28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4月26日,铁凝与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登记结婚。很多奇妙的共同点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2006年11月,铁凝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主席。一直单身的她,情感生活成了文坛内外的焦点。而就在不久前,50岁的铁凝悄悄地结婚了,她的丈夫是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

    昨日(17日),有消息称一直未婚的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已于今年4月26日在北京领取结婚证,在自己50岁时和相恋多年的爱人、著名经济学家华生开始了自己幸福的婚姻生活。据中国作协一工作人员介绍,五一长假一上班,铁凝就向单位的同事告知自己结婚的消息。但文坛很多作家昨日才得知这一喜讯,惊喜之余,纷纷向铁凝表示祝贺,希望美满的婚姻给她更多的创作热情。

    亲自发喜糖宣布结婚

    “五一收假时,她就给我们发了喜糖!”在中国作协工作的李先生微笑着回想当时的情景:铁凝穿着靓丽的衣服,手上捧着喜糖亲自走进每一间办公室,然后再挨个儿走到每位刚回到工作岗位的同事跟前,放下一包喜糖,微笑着说:这是我的喜糖。

    李先生回忆,当时的情景非常郑重,铁凝就是通过那包喜糖正式向大家宣布:我结婚了。“所有的同事都非常惊讶,之前我们一点预感都没有,确实太意外了。”此后,铁凝的婚事也立刻成为中国作协的工作人员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是铁凝向大家送完喜糖后,仍然和平常一样,继续沉心进行自己的创作。作协的同事们至今都没有见过铁凝的新婚丈夫。

    “好事!好事!我觉得结婚真的给她的公众形象加分不少。”李先生说,结婚后,大家都觉得她的形象似乎更加完整和完美。

    50岁时“等”到如意郎君

    1991年,冰心老人曾问铁凝:“你有男朋友了吗?”铁凝回答“还没找呢”,这时90岁冰心老人劝告她:“你不要找,你要等。”

    铁凝等到50岁,终于“等”到自己的如意郎君———华生。铁凝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自己从骨子里还是一个相对传统的人,对婚姻的期待比较高,也才总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我宁愿没有,也不要一个凑合的婚姻。婚姻跟人的好坏没关系,好人非常多,但他不适合你,可能你也不适合他,这就是情感的难处。”铁凝最终决定结婚的人华生已和她相恋多年,并且做好充分的准备和他一起走进婚姻殿堂。

    华生是著名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是中国证券市场具有影响力的研究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近一年来中国股市繁荣,记者昨日在网上看到很多华生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分析和采访,相关新闻多达6000多项,可见他在业内的影响力。

    文坛齐祝福婚姻美满

    虽然铁凝结婚的消息在中国作协已经公开,但是各地文坛的作家们对这一喜讯并不知晓,中国作协副主席、我省著名作家陈忠实称他也是昨日看了报纸后才知道这一喜讯。“喜事!祝福她。”陈忠实又笑着感叹:“就是有点晚。作为作家圈的朋友,我尊重她,希望美满的婚姻能利于她的创作,利于她肩膀上担的责任。”

    著名作家韩少功等都不知道铁凝结婚的消息,得知喜讯后纷纷表示祝贺,希望美满的婚姻带给她更多的创作热情。本报记者 狄蕊红

    情感心路:他们并非一见钟情

    4月26日,铁凝和华生各自取了户口本出门,到户口所在地办理结婚登记。

    赶到婚姻登记处,那儿已经快下班了。去的时候没带糖,临时让司机去买,把喜糖送出去以后还剩一些在车上,铁凝说:我们自己也吃一块糖吧。然后跟华生、司机三个人一起吃了两块巧克力。

    已临近下班时间,铁凝和华生出现时,登记处已经没有多少人。

    双方确认结婚意愿,填注表格。结婚证的工本费是9元钱,铁凝和华生都没有零钱,铁凝跑出去跟司机借了10元钱。钱交了,结婚证拿到手里。办事人员跟铁凝和华生握手,说:祝贺你们!

    铁凝和华生没有透露他们相识和相爱的时间,双方都否认了一见钟情。

    “一见钟情就不正常。一个人在我们这样的年龄,有我们这样的阅历,能真正开始一段情感之旅,不容易。”华生说。

    在此之前,铁凝和华生跟朋友有过一次旅行,在苏州的山塘街———苏州最古老的街,铁凝和华生一起听评弹,听《杜十娘》,也听《太湖美》,但是真正打动他们的,是根据陆游和唐琬的词改编的古曲《钗头凤》。台上一男一女两个艺人,端庄、清雅和凛然,他们的吟唱深切哀婉。两个心怀爱情的中年人,听着陆游和唐琬的爱情绝唱,听到“内心温湿柔润”。(据《南方周末》)



    汪曾祺曾经在文章里这样写铁凝:“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两腿修长,双足秀美,行步动作很矫健、轻快,眉浓而稍直,眼亮而稍略狭长,清清爽爽。”他称铁凝的神情像英格丽·褒曼一般纯洁、高雅。

    人物访谈

    铁凝:曾经的痛苦是为今天的幸福做准备

    2007年4月,铁凝迎来了她准备充分的爱情婚姻生活。近日,在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一家咖啡厅,新婚燕尔的铁凝携着爱侣华生,坐在记者面前。

    记者:通常婚姻或者爱情,会改变一个人的状态,包括人的工作状态。

    铁凝:我觉得婚姻应该会更丰富滋养人的内心,而不是使它更苍白更软弱,或者更懈怠。你有婚姻,但你还是会想到你的事业和职责,你的职业还是会带给你神圣感、敬畏感。我的一个朋友打电话说,听到你结婚,比当初知道你当作协主席更高兴。但是,婚姻无论对个人多么重要,毕竟是我的私事,过多强调,也会成为对公众的打搅。回过头来看我所有的生活,我还是感谢文学,是文学让我成为今天的样子,是文学护佑着我,它使我保持了心灵的开放、独立和丰满。不管外在有多少头衔,我本质上还是一个作家。

    记者:在你的生命里有没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那样的爱情给您的身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铁凝:我们当然都有过情感的经历。我和华生,我们彼此心里都是敞开的,明亮的。但是我也不认为有那样的情感经历就是挫折。以往的一切对你的人生也许都是一种财富。甚至那些痛苦,我觉得都是为了今天的幸福所做的准备。

    华生:对于她的身份我没有感到什么障碍

    记者:华生先生怎么看铁凝?和铁凝谈恋爱的时候,作协主席这个职责是不是一种障碍?

    华生:我跟铁凝确实是有很多奇妙的共同点,包括价值观,甚至对文学的喜好,生活习惯,晚上都喝粥,都喜欢走路……诸如此类。这些就很奇怪,没有它也没关系,但是正好我们就都有。她特别讨厌抽烟,我也不抽烟,我除了在农村抽过两根以外。她的职业是写作,我最喜欢、最享受的事是阅读,这也算是个互补吧。

    铁凝作为作协主席,我没有感到什么障碍,正像朋友们评论的,铁凝的大气和女人味,这些对我更重要。当然,她也算是身居高位,但是丝毫没有什么凌人之气,肯定也是吸引我的地方。

    记者:人处于高位,不可接近,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身居要职的人,往往会把自己搁到那个位置上面去,人的很多自然属性,比如性情就会被牺牲掉。

    华生:关键是你怎样驾驭。从婚姻、家庭、爱情的角度来说,把事业和生活分开非常重要,因为归根结底,你是要组成家庭,不是组成一个机构。对相爱的人来说,最根本的就是心灵相通,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契合,这是幸福的前提。(据《南方周末》)

图片附件: xinsrc_192050418081395331501.jpg (2007-6-7 10:53, 57.8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chyichin.net/attachment.php?aid=34254&k=1b88ac9e2ca737264ca4957a94608943&t=1730445716&sid=kgr7gY


作者: 力量与美    时间: 2007-6-7 11:04     标题: “文学应该有能力温暖世界”——

“文学应该有能力温暖世界”——访作协主席铁凝  
2006年12月11日 07:28:06  来源:光明日报  






    与前两任相比,茅盾在五十三岁时走马上任,巴金则以八十高龄担任该职;本届作协主席年龄首次降至五十岁以下。在担任作协主席之前,铁凝身兼中国作协副主席和河北省作协主席。(资料图)

    从几百万的文字中,人们读到了一个铁凝。厚重的,锐利的,绵密的,甚至是沧桑的。“她关注人性细微处的变化,不是很尖锐,但温润且坚强。”评论家说。

    从作家们的叙述中,人们听到了一个铁凝。热心的,明朗的,善良的,坚韧的。“她一直生机勃勃,具有一个生动的青年女作家的魅力。”她的同行说。

    当铁凝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出现于公众视野时,人们看到了又一个铁凝。她的女性身份、她的年轻活力、她的明朗形象、她的良好口碑,让人眼前一亮,亦成为一时之话题。

    而当身着绛色裙装的铁凝终于微笑着坐在记者面前时,她的坦诚直率、善解人意,她的亲和力,让一切想象都尘埃落定。

    在铁凝的作品《大浴女》中,主人公经过不懈的自我对话,终于叩探并发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花园”:“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花园,你必须拉着你的手往心灵深处走,你必须去发现、开垦、拔草、浇灌……当有一天我们头顶波斯菊的时候回望心灵,我们才会庆幸那儿是全世界最宽阔的地方,我不曾让我至亲至爱的人们栖息在杂草之中。”有学者认为,这部小说创造了一种“反思对话体”。而铁凝自己,每天晚上也会有15分钟的“自省时间”。

    记者:您当选中国作协主席有20多天了。作为一个作家,以前大家通过作品来认识您;而现在,您本人走到了前台,受到媒体、大众的更多关注。您如何看待这种关注?会感到压力吗?

    铁凝:这是暂时的,我不会认为这样的关注有长久性,也没有感到过大的压力。当然,在这个位置上,应该面对这些,不可能背过脸去,那是对大家的不尊重。但是我知道,它是暂时的,很快会过去;更长久的,是作为作家的存在——通过作品跟读者、社会做交流,那才是我的老本行。

    作代会闭幕后,我主持主席团会议时曾有几句开场白,说我有五个“不敢忘记”,我不敢忘记这个位置这份荣誉决不是非我莫属;我不敢忘记我的前辈作家;我不敢忘记学习;我不敢忘记责任;最后一个就是:我不敢忘本。这个“本”就是写作。首先我是一个作家,才带来了其他外在的身份。在我个人生命的历程中,文学会伴随我的一生。我想,这个“暂时”过去了,会恢复一个写作的人的常态。

    我有一个习惯,不管白天多忙,每天晚上都会独自静坐15分钟。我会问自己:你以为你是谁?我必须提高自省能力,对自己保持警觉状态。

    记者:是的,作为作家,必须直面自我、内心,而作为作协主席,社会角色又决定了一些外在的责任和事务。那么,您如何处理这两者的角色转换?

    铁凝:其实,这个转换并不是从今天开始的。我当选河北作协主席也有十年了,这点我能够想得明白。当作协和作家需要我去做一些事情时,我心甘情愿拿出写作时间,或干脆放下写作,去尽力。人家选了你,你不能辜负。前几年,为建河北文学馆,耗费了很多精力,但我觉得值。对别人有用,那是快乐的事。这可能耽误了五个中篇或一个长篇,但这也是人生的体味,反而开辟了一个写作之外的与社会的通道。当然,这不是刻意为写故事去搜集材料,不可能今天的事明天就写进小说,但那种真切、真实的体验,对写作是潜移默化、渗透性的。

    另外,私心杂念应该少一些。当想好要做时,就去做,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不要把它当成官来做。作协主席跟一般的行政领导还是有差别的,你处理的事情跟文学、跟你的同行有关系。如果他们由于你的努力得到更好的创作条件,有什么不好?所以不能先自己觉得是官员,把这种重负放下,这转换也就单纯一些。

    从《哦,香雪》、《棉花垛》、《玫瑰门》、《大浴女》、《永远有多远》、《笨花》一路走来,铁凝的创作贯穿了整个新时期文学。“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给了我很美好的记忆”,“但现在文学的‘远离社会中心’,对社会、对文学来说可能恰恰是正常的。”铁凝说。

    记者:这次您当选后,媒体有很多说法,比如说中国作协开启玫瑰门、迎来平民时代等。其实,这也反映了大家对文学界出现的一些新变化的关注。比如说,中国文学从社会话题中心到比较边缘化的变迁。您怎么看待这种变迁?

    铁凝:谈变迁,应该有一个坐标系。那我们就跟上世纪80年代比吧。今年是我发表作品的第31年,等于说我个人从少年、青年到中年的写作,伴随了新时期整个文学的发展。我很感谢这个时代: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个人的成长。上世纪80年代文学的繁荣,不是徐缓、循序渐进的,是一个“井喷”状态。当然,这可以有各种解释,我不是评论家,只能谈我的理解,它是社会整个情感的井喷。整个民族压抑太久了,需要宣泄,那时别的途径不发达,只有文学这个出口,文学就快速敏捷勇往直前地担当了这个角色。各种流派,思想启蒙,从作家到作品……呈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群星灿烂的局面。当时中国文学给了我很美好的记忆,作家地位那么高,几亿人争读一本小说……

    但是,八十年代的过于热闹有它的正常,也有它的不正常。现在,如你说,文学远离中心了。其实,是否真的“边缘化”姑且不论——我个人觉得,这个词待商榷,——但现在的状况,对一个社会来说,是正常的,对文学来说,也是正常的。也许没有爆炸了,没有骚动了,可能文学的辉煌、作家桂冠的光芒有些黯淡,可是,仍不断有新锐作家给中国文坛注入新的活力。

    况且,优秀与轰动,一定可以画等号吗?从八十年代一直走下来的很多优秀作家,还保持了他们那种稳健的势头。他们创作的作品比以前优秀、成熟很多,只是读者关注度反而不如以前了。

    记者:现在人们也常说到中国当代文学社会责任感缺失、美感缺失等问题。

    铁凝:的确,读者远离了文学,但作家或许也应该自问一下:我创造了真正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吗?优秀作品一定是直面内心的,让人的灵魂提升而不是下降,给人希望而不是绝望。巴金先生曾说,文学能给人光热和希望,能让人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我想,作品要有光和热,首先作家自己的心里要有光和热。文学应该有能力温暖这个世界。

    记者:现在大众,包括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也有一些困惑:文学给我们所处的世界带来了什么?文学的前途是什么?

    铁凝:对于文学的明天,我是非常乐观的。用马斯洛的理论说,在人们满足基本需要的基础上,最高层次的需求仍是精神的。的确,文学看似没有有形的力量,它不能让社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但文学的功用,是让灵魂有所依托。文学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所在。我们了解一个陌生的民族,最直接快捷的方式,就是读它的文学作品。

    1975年,铁凝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时年18岁。今天,面对“80后作家群”,面对网络文学,铁凝亦有自己的关注和理解:“每个年龄段的作家都有他们特有的精神状态和一片天空。就像我们一路走来,也没有一成不变。”

    记者:如今,随着您当选中国作协主席,以及王安忆、刘恒、张抗抗、高洪波当选作协副主席,人们评价“中国作协更趋年轻化专业化”,并强烈意识到了文学界的新老传承问题。其实,您在写作之初,也受到孙犁、徐光耀等前辈的提携。现在面对更年轻的,包括“80后”的这一代创作者,您怎么看待他们?

    铁凝:“80后”的很多作家,他们的知识储备、艺术表现力,都远超当时的我们。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我们那时不同了,这是他们不可抵挡的优势。不能把他们当小孩看,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时可能比他们还小哪。但是,每个人的每个阶段都是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前一阵我在《当代》上读到25岁的女作家张静的小长篇,写这个年龄段的情感,很朴素,比我25岁时写得好多了。我还跟人到处打听这个作者呢。

    现在文学有很多新的变化,比如网络文学。我曾受邀做一次网络文学大赛的评委,集中看了很多作品,他们都是无名作者,但正是在这种无功利的状态下,写出了真情实感。那次经历,让我了解了网络写作者的生活状态和创作实力。我想,谈到文学,其实也不能忽略他们的存在。

    中国作协现在有7000多会员,但是在会外,仍然有很多优秀的作家,我想,应该有大格局、大气象,以更开放和包容的胸怀去关注他们。(记者 付小悦)

图片附件: xin_412120311073607852312.jpg (2007-6-7 11:04, 55.5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chyichin.net/attachment.php?aid=34255&k=aa0bb4cf6559700f859631dea7b45604&t=1730445716&sid=kgr7gY


作者: 茜茜cherry    时间: 2007-6-7 11:20

挺感动的,感觉很幸福。。虽然不太了解铁凝
作者: ~~windflower~~    时间: 2007-6-7 13:05

终于等到了属于她的.....
作者: gallin    时间: 2007-6-7 16:00

感慨啊!
难忘80年代从收音机里收听过的《哦,香雪》,
她是偶比较欣赏的一个作家。
欣赏她的文风和脱俗的气质。
祝福铁凝!
作者: 填写    时间: 2007-6-8 01:40

也是个对感情执着的主。。。是文革那一代的吧?说实话,俺们后辈大多不认得她。。
作者: 一身尘埃    时间: 2007-6-8 08:56

一位比较知性.大气的女作家
偶稀饭
作者: gallin    时间: 2007-6-8 11:53

Originally posted by 填写 at 2007-6-8 01:40 AM:
也是个对感情执着的主。。。是文革那一代的吧?说实话,俺们后辈大多不认得她。。
听说您老是“奔四”???呵呵!
作者: ~~windflower~~    时间: 2007-6-11 15:29

Originally posted by gallin at 2007-6-8 12:53:
听说您老是“奔四”???呵呵!
哈哈哈哈!!!!
仰天长笑!!!!!!!!
作者: 填写    时间: 2007-6-11 15:50

Originally posted by gallin at 2007-6-8 11:53 AM:
听说您老是“奔四”???呵呵!
哪有这么年轻。。额都“奔月”了。。




欢迎光临 齐秦歌友会--中华齐秦歌迷俱乐部 (http://chyichin.net/)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