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寡妇"村谁关心农妇性苦闷
[打印本页]
作者:
renjd
时间:
2006-10-20 10:48
标题:
"寡妇"村谁关心农妇性苦闷
“寡妇”村:谁关心农妇性苦闷?
胡子红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5年农村外出务工人数1.3亿,外出农民工中已婚人数为1.0621亿人,扣除举家迁移的人口大约3900万,则已婚流动人口中只一方外出务工的人数达6721万,再以70%男性计算,则留守妇女人数达到4700万。何为”留守妇女”呢?丈夫长期(通常半年以上)离家进城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这些外出谋生的农民工群体的妻子称为留守村妇。
以上是一项对”留守妇女”专门研究中用统计方法估计出的该群体的人数,竟然有5000万人之巨!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又有多少村落除了老人、孩子和妇女,更无青壮年男劳力的村落呢?而繁重的农副业生产、赡养老人、抚育小孩的体力劳动,加上丈夫常年不在的孤单,使得她们生理和心理都无以负担之重。有人形容“留守妇女”心头正压着“三座大山”: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
我看到上述研究报告,莫名想起了一部老片子:《寡妇村》,那是一部著名的电影,因为它是新中国首部公映时加注“儿童不宜”的电影!而我在当年,没能第一时间看到,原因很简单,我虽已非儿童,却还没拿到身份证,于是购票的权利被无情的剥夺了……那部片子反映的故事不很复杂,说:我国东南沿海有一个小渔村。多年前,一场强台风使出海的男人全部遇难,村中留下了许多寡妇,人称"寡妇村"。这个小村落里有着奇特的婚俗:妻子只有在清明、中秋和除夕夜才可到夫家;而成亲三年后妻子若不生孩子又要受到耻笑……
《寡妇村》的看点是奇怪的婚俗,却不是揭示什么深刻的社会现象和主题,所以它的思想性是不高的,虽能火爆一时,过后也就归于沉寂了。现在农村中大量存在的没有青壮年男人的村落,我以为倒可称为新“寡妇”村,实在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不解决这个问题,不注重家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就不存在了。因为,农村是由一个个村落构成,村落又是由一个个家庭集成,如果村无壮男,家无丈夫,家都不完整,新农村的面貌好看得了吗?
我还想起,温总理曾经在探望农民工群体的时候,关心到农民工性苦闷的问题。好象一枚钱币的两面,农民工存在的问题,他们留守的妻子也同样存在。这些留守妇女,除了前文所述的三座大山,是不是还存在性苦闷这第四座大山呢?我以为一定是存在的。
社会应该关注我们广大的农村,关注没有男人的“寡妇”村,关注留守妇女的艰难,关注她们的性苦闷……我们的社会舆论和大众媒体,实在也该在超女、明星、体育、娱乐之外,适当把目光投向我们的农民姐妹们。
作者:
农夫
时间:
2006-10-21 00:11
这则新闻角度特别,其实转型中的社会存在太多问题啦
作者:
白猫
时间:
2006-10-21 07:14
图片附件:
362761_f3YHTmNhakgP.jpg
(2006-10-21 07:14, 34.0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chyichin.net/attachment.php?aid=28382&k=00b12a737300a070e1f11992c49d1101&t=1732726370&sid=qq9yww
作者:
匪夷所爱
时间:
2006-10-21 07:35
标题:
无知而愚蠢的武断看法
1不知道写这个帖子的原作者,是如何得知农妇有性苦闷的?亲身经历?他人言论?还是根据自己的生理需要而揣测他人的需要的换位思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2农妇既然有苦闷,农夫的苦闷呢?既然关注农妇的,为何不连农夫一起关注?在家留守的有性苦闷,漂泊他乡的民工难道就没有?
3马斯洛需求说生理需求是最强烈的,倘若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谁会去关心这个?
4作者是否认为没有性生活就是性苦闷?"性苦闷"听起来好像不是什么专业名词,究竟表达什么意思,不得而知.我只听过性生活和谐与否,没有听过性苦闷一说.
5如果没有性生活便是性苦闷,那么是否还应该关注长期单身人士?是否还应该关注那些"戒色"的宗教信徒?
6"不解决这个问题,不注重家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就不存在了"一说简直耸人听闻,高度太高了吧!何谓"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怎么样才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又怎么样才算是注重家庭建设?论据含糊不清,论证过程逻辑错误,其结论还有什么可信度.
7我是个农村人,在农村生活20多年.农村人喜欢东家长西家短,我们那儿外出打工的也很多,可我从未听说过有谁谁性苦闷了,也未听说谁谁因为性苦闷吵架闹别扭或者离异了.倒是长辈们整天唠叨年轻人都去城里了,以后等他们老了,田地都无人耕种了,主要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会了.
8试问作者从哪篇报道中看见有"温家宝总理关心农民工性苦闷"的文字了?堂堂一国总理,会问这个问题?别说总理不会问,分管的副市长都不会当面说,顶多以某某协会,慰问小组的人才会去说,何况是在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作者想论证自己的观点,也用不着拿总理说事吧.是自己的论据不够,还是觉得拿大官来说比较有说服力?
9建议作者多看看文件,多学习一点新农村建设的要义和精神.长期以来都是农村支持城市建设,现在要城市反哺农村."三农"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真要建设如文件中所说的那样和谐的新农村,任重而道远.
10作者不去切身体会一下农村建设中当务之急的问题,反而弄出个啼笑皆非的性苦闷话题,的确让我等农村人哭笑不得.
11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如果不流向城市,那些脏/苦/累的活谁干?那些需要煤炭矿石的行业如何生存?那些需要大量能源的大城市如何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每个时代的发展,都需要牺牲品,而农民和下岗工人则是首当其冲.
12倘若作者说的是单身青年,教徒僧侣的性苦闷,我无话可说.可既然说的是农村人,我不得不讲几句.在国内,大部分农村还是很贫穷的,也许还很愚昧,也不如从前般淳朴.可这些都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负面影响.当我们每每评价他人的时候,是否也在反思自己是否愚昧,自己是否自私,自己是否刻薄?
13让那些口喊"人文关怀"的性专家苦闷去吧,让那些不敢深入报道分析社会问题而拿些皮毛譬如"某地又查获多少卖淫女"之类的文字工作者们苦闷去吧,让那些"饱暖思淫欲"的家伙性苦闷去吧.反正我们还没有到"思淫欲"的境界和地步.
14这是现实,这是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上去了,农民们不再需要远走他乡出卖劳动力的时候,一家人其乐融融得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这些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不过是否会滋生其他的问题,就不得而知了.
15作者要说的不过是问题的一些枝末而已,是经济贫穷衍生出来的问题.牵牛要牵牛鼻子,看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没有抓住主要的问题,没有看清中央宏观调控的实质含义,没有认清某些领导人慰问农民工只是一种亲民的作秀和姿态,反而还言之切切地拔高到"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这个层面上来,颇为幼稚而无知.有这样的精力,还不如为如何发展农村经济献计献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5企盼着没有国家,没有政党,没有阶级,没有民族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盼望着,盼望着.
16感谢作者让我这个一介草民知道了还有"性苦闷"这玩意,也希望作者能为农村经济建设提出一些好的建议,最后祝作者自己可千万别"性苦闷"着,最好是痛并快乐着.
呵呵.针对此文,针对作者,没有针对楼主.
作者:
renjd
时间:
2006-10-21 08:24
4楼讲的有道理!!!!!!!!
作者:
97新狼
时间:
2006-10-22 22:16
《寡妇村》我是在1988年看的,说实在的,那镜头没什么,现在的电视广告比那还暧昧!情节记不得了,说的是福建惠安还是东山那一带的故事
作者:
张海妹
时间:
2006-10-23 12:33
如果说确有其事,那么城市中也有大量的状况存在呀,许多结了婚的人同样会有这样的“苦闷”。
要我说,还是思想没解放到家,干脆取消婚姻,把所谓的“性道德”撕个粉碎,谁爱跟谁好跟谁好,大家就自由了,就都不苦闷了,哈哈,这一来天下非得大乱不可!
作者:
小阳
时间:
2006-10-23 16:30
有些东西慢慢就成习惯了!
作者:
gallin
时间:
2006-10-23 23:30
看来最近坛子话题要转向,
脓胸果然领导有方,
哈哈!
作者:
填写
时间:
2007-5-28 02:23
倒! 楼主这帖也太专业人士了。。
作者:
一身尘埃
时间:
2007-5-28 12:47
中国特色的问题
作者:
renjd
时间:
2007-6-5 08:40
这是我转的贴,但是我可以肯定不是讲福建惠安的
欢迎光临 齐秦歌友会--中华齐秦歌迷俱乐部 (http://chyichin.net/)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