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医改是否成功谁说了算 - 转贴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卫生部从未表态说过医疗改革不成功,也不同意医疗改革不成功的说法。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卫生部在医疗改革问题上的态度就是不争论,要扎扎实实地把卫生改革推进下去(10月27日《楚天都市报》)。

  三个月之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关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报告》指出:现时的以商业化、市场化为导向的医改,既降低了公平性,也没有体现出宏观效率,“基本上是不成功的”。“医改不成功”言犹在耳,卫生部的有关负责人却对此予以否认,笔者不禁想问:医改是否成功谁说了算?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老百姓的一大“心病”,压得人喘不过气。“因病致贫”、“有病无钱治”之类的事例屡见不鲜。对于现行的医疗改革,社会民众有着太多的不满和怨言。2004年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则更为直观地描述了“医改”带给社会民众的苦与痛:2003年,我国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4.3%,比1993年增加了0.3%,但就诊率却从1993年的17%下降到13.4%;而且有48.9%的城镇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人应住院却不住院。面对这样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我们拿什么来否认医疗改革不成功的结论呢?

  笔者相信,任何站在社会公众立场上的人,都不可能从上述事例和数据中得出医疗改革成功的结论。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位负责人不是站在社会公众的立场上,而是站在医疗机构或医改既得利益者的立场上,否认医疗改革不成功的结论。但是,对于医疗改革成功与否的评定,最有发言权的应当是广大社会民众,而不是医疗卫生管理部门或医疗机构以及他们的代言人。然而,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最近做的一项民意调查却显示,90%的人对10年来医疗体制方面的变化感到不满意(8月22日《中国青年报》)。既然九成群众不满意于现行的医疗改革,卫生管理部门怎么可以对此视而不见、坚决否认,甚至对此抱以“不炒作、不争论”的态度呢?真理越辩越明,这样的态度实不可取。

  在笔者看来,医疗改革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主管部门不能认识到失败,不能从失败当中汲取教训,不能重新寻找一条利国利民的改革之路。显然,只有公众的意见被充分尊重和采纳,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才可能更正确,才能“扎扎实实推进”吧。
医疗改革到底成不成功?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卫生部从未表态说过医疗改革不成功,也不同意医疗改革不成功的说法。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卫生部在医疗改革问题上的态度就是不争论,要扎扎实实地把卫生改革推进下去。

  理性看待医改成功之处

  要探究医疗改革究竟是否成功?我们应该持以客观、理性、全面的评判标准。笔者认为,过去20年来的医疗改革,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过去20年,我国只用了全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左右,较好地解决了全球22%人口的卫生服务问题。卫生机构、人力和技术装备及医学技术迅速增加和提高,在城镇还成功地建立起统筹医疗保险的基本框架,在农村中试行合作医疗模式。相对医改之前的卫生事业,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至于我国民众普遍反映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我认为这有其深刻历史根源,短时期内很难解决。由于医疗人才培养和医药原料和生产的高成本,注定了医疗消费处在相当价位的。医疗消费高,这是由市场规律决定,不能人为消减的。所以,即使我们的医疗行业的乱收费,以药养医、医生收回扣的不良现象得到有效和完全的治理,我们也不能奢望民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就得到根子上的解决。

  当然,医疗行业不正之风是需要痛下决心治理的。但这股不正之风却并非民众看病贵、看病难的根源,但它加剧了民众看病贵、看病难的现况,我们应该摒弃它。 广东省肇庆市吴帅

  利益化行政踪迹可寻

   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90.0%的人对10年来医疗体制方面的变化感到不满意,60.1%认为,现在看病比10年前更难了。“不同意医疗改革不成功”并不是不可以,但为什么医改没有不成功,总不能就只说“不同意”而没有相应的证据和论证吧。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有关部门拿出什么真正有力的证据、论证来。如此看来,有关部门为医改不成功辩护,话题虽是医改,但真正的理由恐怕还在别处———之所以有此感慨,是因为笔者想起最近一位中央党校专家的观点:“很多争论,表面上看是不同观点的争论,其实是各种利益的争端”。

  在目前行政管理体制下,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改革之间利益关系无疑十分明显———不仅是医改的主要操办者,更是医改过程中重要的利益攸关者,换言之,对于医疗改革,卫生行政部门并非利益超脱者,而是利害密切的“局中人”———这种利益关系背景下,要其对医疗改革做全面客观的评价,岂不是“自己的刀削自己把”? 湖北省沙洋县张贵峰

  “失误”到底在哪里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承认工作当中肯定有“失误”,但失误是什么?未见详明,笔者却愿回答一二。

  第一,对节节攀升的医疗费用,因其不可预期性已经让人提心吊胆。难道医疗被群众当作“新三座大山”(指教育、医疗、养老)之一仅仅是失误,而不是医疗改革的失败?

  第二,医改搞得患者不满意,医院不满意,政府不满意,富裕阶层不满意,中等收入阶层不满意,低收入阶层更不满意;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现阶段屡屡出现。这些仅仅是失误?

  第三,现今,我国医疗服务费用的增长超过了居民的经济或心理承受能力。“看病难、看病贵”反映了我国公共品供给的制度性缺陷,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公共福利损失。这种没有给公众带来公共福利,相反制造了公众不满和怨言的医改,难道仅仅是失误?

  事实上,谁来判定医改成功与否的问题,考验着政府责任。让公众拥有对医改成功与否说不的权利,是扎扎实实地把卫生改革推进下去的前提。 河南信阳师院朱四倍

  不能反对“争论”医改

   “不争论”是小平同志在对要不要改革没有达成共识,而推进改革又时不我待的情况下的正确选择。但有关医改的情况与此完全不同,它不是“要不要改革”的问题,而是“如何改革”的问题,性质完全不同,为什么不能争论呢?

  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当前改革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了利益再分配。在这种情况下,争论是绝对必要的。只有争论,才能廓清改革中的利害关系和是是非非;才能有效防止某一利益集团在改革的旗号下掠夺他人;只有在经过了充分争论之后形成的改革方案,才可能是一个兼顾各方利益的最佳改革方案。

  在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格局中,卫生行政部门及其所属的公立医院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各公立医院一方面享受着国家的财政支持和补贴,另一方面又未能尽到向公众提供最低限度的健康保障的义务,反而以市场化的名义向患者收取高额费用,同时又借助行政手段筑起过高的准入门槛,将潜在的竞争者排除在市场之外。从这个角度来看,卫生行政部门的“不争论”,换一个角度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争论
我又不少同学是医生,自从中央几个月前否定医改后,听到他们经常抱怨:
1)现在卫生部开始清查往年违规病历,又增加了许多条条框框,令医生增加不少工作量和压力。
2)上面似乎有意彻底改变医改方向,让医院的收入和医生收入脱钩。以医生的说法是现在到了医疗界的寒冬,每个医生都在惶恐只凭基本工资怎么过生活。以前他们都有加班补贴,药商奖励,病人红包(只对个别)。
他们觉得以前是国家决定医改,现在国家社会却都把责任归咎在医生身上,也不明白将来何去何从。

老实说,作为病人,我实在赞成国家要干点事。或者增加富人的税收,效仿西方完善公共医疗体系。绝对反对医生的收入按接受病人多少计算。
然而,作为朋友,听完他们的抱怨,我也同情万分。毕竟医生是最值得高收入的行业。这是他们应该值得的。
国家现在一搞,民众怨声载天,医生也有苦说不清。再一拖,来个“不争论医改“,会不会到头来苦的还是我们病人?

现在禽流感猖獗,但愿大家身体健康,少上医院。
累累MM狠关心时政啊!难得,巾帼不让须眉!

新三座大山:黑狗、白狼、眼镜蛇!
我只是一个过客~不属于任何地方
现在看病俩字:恼火!
水岸//
你是一滩清亮的溪水
      欢快地流向远方我是岸边险峻的山峰
                                   默默凝望着你远去的身影
返回列表